这种趋势已经持续了几个月。2014年,中国共进口冶金煤6236万吨,同比下降17%。而在2009至2013年期间,中国冶金煤进口量几乎年年递增。
煤炭生产商们担心,中国经济增速放缓,钢铁价格下降,加之新实施的进口煤质量检测政策,将使中国的冶金煤进口加速下滑。
中国从2015年1月1日开始对进口动力煤和冶金煤微量元素(如砷和氟)含量进行检测。虽然该政策的初衷在于控制污染,但大部分国际煤炭生产商认为,中国政府意在限制进口,保护本国煤企的利益。
1月中国冶金煤进口量为400万吨,同比下降30%,环比下降47%。值得注意的是,1月的冶金煤进口合同在去年11月或12月已经签订,但进口量仍大幅下降。而从近期为数不多的现货交易量来看,2月和3月的进口量将继续下降。
普氏数据显示,去年11月中国成交的现货海运冶金煤约410万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期间的交易量降至310万吨,而2月的交易量进一步降至160万吨。
就煤种而言,喷吹煤最有可能被中国港口拒收,这从喷吹煤的进口量就可见一斑:2月中国仅成交现货喷吹煤25万吨,为近年来最低水平。令生产商略感安慰的是,由于中国春节假期的缘故,2月份是需求淡季。
中国冶金煤进口量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几乎没有卖家愿意担保他们的煤炭能通过中国的微量元素的检测,而买家也不愿承担风险,他们更倾向于购买国内煤来规避微量元素不合格的风险。
澳大利亚装运港和中国卸货港执行不同的煤炭检验标准,造成检验结果差距很大,令一些买家望而却步。
虽然有市场传言说近日朝鲜无烟煤由于汞含量超标,遭中国港口拒收,但还未听说其他类似拒收情况。一些卖家表示,如果中国买家对微量元素检测不合格而遭拒收的担忧逐渐减轻,那么中国第二季度的进口煤需求仍然有望回升。
更多不利因素
就长远来看,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很有可能从出口导向型转向消费导向型,这意味着国内钢铁消费减少,而且目前还不清楚减少的国内钢铁消费量能否由出口量增长抵消。2014年中国出口粗钢9400万吨,同比大幅上涨51%。
此外,中国国内对治理污染的呼声日益高涨。
近年来人们对污染问题越来越关注。近日,此话题随着一部名为《穹顶之下》的纪录片的热播再度被热议。该纪录片指出,中国煤炭、钢铁和其他工业是造成城市严重雾霾的罪魁祸首,呼吁全国推广以清洁能源为基础的经济增长模式。
该纪录片已经被广泛传播,点击量达近2亿次,并得到了政府的默认。据报道,中国环保部长还表彰了该片制作人(柴静)的工作。
对市场的潜在影响
2009年中国煤炭进口量剧增,此后中国变成了国际海运现货冶金煤的主要目的地,而进口价格主要取决于国内市场的套利空间。
2012至2014年之间,中国共进口海运冶金煤(除蒙古煤)3500-6000万吨,占全球海运冶金煤供应量的15-20%。因此,国际煤炭生产商们对中国进口需求衰退将对全球市场产生的影响非常敏感。
一位澳大利亚销售经理3月2日称:“如果来自中国的需求减少6000万吨,那么其他国际市场将无法消化这么多的需求。”他还称,从逻辑上讲,中国冶金煤需求的减少将进一步拉低全球价格,从而逼迫更多煤炭生产商关闭一些煤矿。“你会发现全球冶金煤(供应)将变得趋于平衡。这未必是个负面现象,反而是一个健康过程,”他补充道。
“这将是一个不断探底的过程,”一位澳大利亚矿商说。“……今年我们公司将削减包括澳大利亚煤矿在内的煤炭产量,”他还说。
“这不是好预兆,”一位新加坡贸易商说。“如果失去了来自中国的进口需求,那么全球冶金煤市场将会受到很大冲击,很可能会发生恐慌性抛售。”
他还说,冶金煤生产商“不会坐视库存高企”,他们也许会降价来提高销量。因此,中国减少进口需求后,销往其它国家的冶金煤离岸价格可能很快将有所下降。印度将进口更多冶金煤,但不足以填补中国买家退出后的需求缺口。
普氏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对优质硬焦煤的进口价格约下跌了20%,现在的到岸价已从今年初跌至111美元/吨,跌幅近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