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深入挖掘淄矿红色故事、历史故事,让红色精神、红色文化在淄矿代代相传,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砥砺前行,永续辉煌。集团公司网站、微信公众号、电视从今天起同步播发系列短片《淄寻往事》,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走近百年淄矿。
这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红色企业。在这里,有德日列强侵占的痕迹,也有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组织工人运动的故事,亦有解放战争时期矿工支援前线的历史印记……
淄博有着悠久的煤炭开发史,煤炭的发现开始于唐朝,发展于宋、金,那时的人们就已经利用煤炭进行陶瓷器皿的烧制。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帝国主义列强觊觎淄博地区的丰富矿藏。德国著名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先后在中国进行地理、地质考察,并撰写出版了《中国》一书。之后越来越多的德国人以传教为名,进入山东。
1896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巨野教案”。为掠夺淄博地区的煤炭资源,德国政府借“巨野教案”之名,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德《胶澳租界条约》,攫取了胶济铁路修筑权和胶济铁路30华里之内的采矿权。
1899年的10月10日,德国14家大银行投资兴办的德华矿务公司成立。以此为标志,德国人正式开启了掠夺淄博地区煤炭资源的序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顾东,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山东特别是咱们淄博地区的煤炭资源,亦是他们觊觎已久的。
1919年,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刚刚从德国列强的虎口中脱离出来,却又招来了日本的疯狂掠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这次运动中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在淄博的爆发,为马克思主义在淄博的传播,以及共产党在淄博地区的活动奠定了初步思想基础。
日本霸占山东、青岛,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掠夺淄博矿区煤炭。那么为何德、日都要抢占淄博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