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行业发展现状(钛工业进展) 中国钛工业的回顾与展望:& nbsp& nbsp举世瞩目的国家大剧院终于开工建设了。这一投资26.88亿元、总建筑面积14.95万平方米、工期4年的重点工程备受关注。 经过4年的精心准备,来自10个国家的近70个设计方案,使国家大剧院的设计处于世界顶尖位置。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奇特的弧形屋顶——全部由钛板制成。 据知情人透露,这个穹顶将使用大约100吨钛。 钛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金属,是继钢和铝之后的第三大新兴金属。 国家大剧院穹顶覆盖着最有前途的金属材料,这将为中国钛工业的发展带来机遇...我们对中国的钛工业能够搭上国家大剧院建设的快车充满希望,因为这将开创钛工业的新时代。 但据业内人士透露,国家大剧院钛合金屋顶的工程已经由日本承担。 在惋惜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自己:中国的钛工业到底达到了什么水平?为此,本报联系了国家钛应用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国钛办”)张顺福先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他指出,中国大剧院这个项目让钛业工作者感受到了压力、落差和紧迫感。 从我们在全国钛办了解到的情况来看,中国钛工业起步并不晚。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发,但我们没有抓住机遇,充分发挥我国钛资源储量世界第一的优势。 钛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金属。中国目前的钛工业水平已经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设备也只达到美国50年代的水平。有什么问题?通过全国钛办对中国钛工业的分析与展望,让我们关注钛,关注中国钛工业,祝福中国钛的发展!随着国家大剧院建设的推进,钛合金屋顶逐步暴露,钛产业越来越受到关注。我们共同祝愿钛工业和国家大剧院的发展有一个辉煌的未来!背景:“钛”——21世纪最有前途的金属钛是难熔金属中的轻金属。其密度为4.5g/cm3,仅为铁的57%。 钛合金的强度与高强度钢相当,耐热性和耐低温性好。有些钛合金可以在450℃ ~ 550℃和零下250℃长期工作 钛具有良好的耐盐、海水和硝酸腐蚀性能,Ti-30m合金可耐高浓度盐酸和硫酸。 钛合金的这些优点使钛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泰空”金属、“海洋”金属,是继钢、铝之后的第三种金属。 钛被广泛使用。钛合金作为一种“Tai空”金属,被用作飞机、火箭的发动机材料、结构材料、蒙皮和各种管接头。 一架波音747飞机使用42.7吨钛,777飞机使用57吨钛,777ER飞机使用68吨钛,F-15战斗机使用24.5吨钛。 然而,美国的F-22是21世纪的主导战斗机,它使用了大量的钛来确保其优异的性能。 钛作为一种“海洋”金属,是目前可以大量生产的价格最低的金属,几乎完全不受海水侵蚀。 在前苏联,钛被广泛用于制造核潜艇外壳。其3680吨级阿尔法核潜艇每艘使用560吨钛,台风级导弹核潜艇使用9000吨钛。 这些潜艇使用钛后,具有无磁、深潜(可达900米)、速度快、噪音低、维修次数少等优点。 钛还广泛应用于海上石油开发管道、核电站和热电厂的冷凝器。 在21世纪新兴的海洋开发产业中,钛必将发挥重要的保障作用。 【下一步】钛在石化工业中的应用发挥着重要作用。 钛和钛合金广泛用于制造乙醛生产中的热交换器和反应器、尿素生产中的合成塔、湿氯冷却器、氯碱和氯酸盐电解的电极、纯碱生产中的氨冷却塔、硝酸生产中的热交换器、反应器和蒸馏塔等。 钛及其合金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是不可替代的。 钛及其合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密切相关。 比如运动休闲电器、建材、医疗、食品工业、计算机、汽车工业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日常工业产品。 与钢、铜、铝等材料相比,使用钛合金材料的一次性投入更高,但在钢等材料只能使用一年或半年的地方,钛可以使用20年以上。 所以钛合金的性价比远高于钢、铜、铝。 据化工部测算,每生产一吨钛及钛合金,可节约累计设备投资10万元。因此,扩大钛的用量,既能满足国防和军事工业的需要,又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工业部门的科技水平,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和显著的经济效益。 历史:中国钛工业的开端。钛金属因其显著的特性,决定了其在21世纪各国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先进的钛工业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需要,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必将受到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钛的工业化生产始于20世纪中期。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世界海绵钛年产量约为8万吨。 其中,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的产量占95%以上,而中国仅占3%。 2001年我国海绵钛产量约2300吨,钛材产量2000吨。 中国是较早从事钛工业生产的少数国家之一。1955年开始钛的研究,1958年建立第一个海绵钛生产车间。1965年建成专业化的海绵钛和钛材生产厂,1966年建立半工业化钛加工车间。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中国的钛工业发展迅速。在此期间,遵义钛厂和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承担了一批国家重点钛冶金和加工技术项目,对工厂工艺和设备进行了重大技术改造。 如“七五”期间,联合国内遵义钛厂有关科研设计单位承担了1200mm沸腾氯化炉制备四氯化钛的工艺研究和5吨炉制备海绵钛的研究。这两项研究都获得了成功,遵义钛厂的年生产能力从1000吨提高到2000吨。 另一家国内海绵钛生产企业是抚顺钛厂,年产能700吨。 我国海绵钛年产能为2700吨,海绵钛实际年产量约为2000吨。 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是中国钛工业的重点生产企业和基地。在我国钛工业的发展过程中,该厂一直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发展与我国钛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始建于1965年,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所和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的钛加工技术人员和设备组成。 工厂主要加工设备从德国、日本、美国、奥地利等国引进,形成了钛及钛合金的管、棒、型材、板材、线材及复合材料、难熔金属加工材料、核电站用锆材、钛设备、复合板深加工等生产线。 年产钛锭4000吨,钛制品2200吨,但实际每年生产加工钛制品2000吨。 宝鸡有色金属加工厂先后承担了6000多项国防、军事和尖端科技项目的新材料试制,取得了485项成果。该厂钛材已用于我国的氢弹运载火箭、软着陆返回式卫星、核潜艇、飞机、舰船、导弹。 该厂钛产品大部分通过了美国波音公司麦道分公司、英国劳斯莱斯公司、法国航空航天公司等的质量认证。,并获得了向这些公司供应钛材料的许可证。中国的“宝鸡钛”在国外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现状:我国钛工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建立起完整的钛工业体系,年产精矿35万吨,海绵钛3650吨,加工钛材2800吨,钛铸件400吨,钛装备400吨。 海绵钛和钛材实际产量约2000吨。 【下一步】我国海绵钛生产技术与国际先进生产技术完全一致,即海绵钛采用富钛料沸腾氯化、镁还原、蒸馏相结合的方法生产,海绵钛质量也与美国、日本的产品相当。 但由于生产规模小(国际公认的经济规模是年产5000吨海绵钛,实际上国外现有的海绵钛厂都是年产10000吨),我国海绵钛生产的技术经济指标如能耗、氯耗等,,都远远落后于美国和日本的大公司。 思考:中国钛工业的问题与对策。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我国钛工业的发展和应用,经历了50多年的漫长过程。 然而,钛工业的发展相当缓慢。中国钛资源丰富,但钛工业规模仅相当于美国50年代中期的水平。虽然是世界四大钛工业国之一,但比重只有3%。 这种对比的结果,与钛资源大国的称号远远不对应。 中国钛产业发展的瓶颈是什么?●钛工业发展速度低,规模小。与我国有色金属铜的产量相比,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目前,中国钢产量超过1亿吨,居世界第一;有色金属产量约600万吨,居世界第二位。中国钢产量和有色金属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12%和11%。 从1985年到1996年,钢铁和有色金属的产量分别增长了223%和116%,而海绵钛和钛材的产量仅分别增长了31%和45%。 从1985年我国钛材首次突破1000吨,到今天总产量只有2000吨,也就是十几年产量只增加了1000吨。其实钛的发展速度是比较落后的。 国外统计显示,国民生产总值(GDP)越大,对优质材料的需求越高。 也就是说,随着GDP的增长,“钛钢比”和“钛有色比”要逐步提高,钛的发展速度要高于钢铁和有色金属。而目前的情况恰恰相反,不符合我国消费结构变化的客观规律。 目前,中国钛工业的水平与中国丰富的钛资源和宏大的经济规模极不相称。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将对中国的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科研经费不足,技术改造经费严重不足。钛是一种新型金属,在新合金的研究应用和新加工技术的开发上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我国研制了60种钛合金,每种平均支出只有100万-200万元。研究成果不深刻,产业化风险大。 钛及其合金不如铝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价格高。 为了降低成本,国外有人在研究钛合金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如电解法和直接还原法。一旦取得突破,海绵钛的成本将大大降低,这将极大地刺激钛工业的发展。只有跟踪这样的研究,才能确保中国的钛工业立于不败之地。 此外,钛及其合金的加工成型技术以及钛材的深加工技术和应用缺乏大量的资金投入,限制了钛工业的蓬勃发展。 ●宏观指导和协调不够。国家机构改革后,我国钛企业下放到地方政府,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无序恶性竞争严重,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整个行业缺乏宏观协调引导、规范管理和资质认证。 缺乏权威的钛信息收集、分析、发布中心,决策缺乏科学依据。 大型钛材国产化不够,阻碍了钛工业的发展速度。 国家对钛产品出口的进口、管理和鼓励都没有一定的标准。 [下一步]如何应对国际钛工业的发展及一系列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确立明确的目标。中国钛工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发展钛工业的经验,具有相当好的人力和物质基础。 但钛工业与国防军工关系密切,不可能靠外国势力壮大。我们只能完全靠自己的力量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以钛的应用和推广为先导,军民结合,到2005年,使我国海绵钛年产量达到5000吨,形成基本的经济规模,到2010年,海绵钛和钛加工材年产量均达到10000吨,使我国真正成为钛工业强国,为国防、军事工业和国民经济做出应有的贡献。 ●规范行业管理,成立钛协会,尽快成立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分会,全面规划、协调、规范我国钛工业,使我国钛工业有序、稳步、持续发展。 国家应该大力支持行业协会的工作,使其具有权威性,为行业的发展做一些重要的事情,以增加协会内部的凝聚力,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 协会要加强应用推广,组织国内科研院所和厂矿合作,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争取国家对钛工业的优惠政策。同时,要利用中国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积极开辟各种融资渠道,集中资金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把产业规模做大、质量做优、品种做精。 ●政府应加大对钛产业的支持力度。美国、日本、前苏联等国家钛工业的发展都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 我国钛工业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没有达到经济规模,基础比较薄弱,需要国家大力支持,要增加更多的钛科研项目。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设立钛产业专项贴息贷款项目;近年来,适当减免了税收。 ●大力支持国内钛骨干企业改制上市。钛工业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产业。国家要重点支持我国钛工业中海绵钛、钛装备制造、钛技术型企业的骨干企业改制上市,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跨越式发展。 ●要继续严厉打击钛走私,规范国内市场严厉打击钛走私,规范国内市场管理,尽快制定钛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确保钛产品质量稳定,促进我国钛工业可持续发展。 展望:中国钛工业的发展前景邓小平同志指出“发展是硬道理” 钛工业已经进入21世纪,面临着快速发展的机遇。 钛作为21世纪的新型金属,必将在满足我国社会进步、国防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是钛资源第一大国,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完整的钛工业体系。 随着国内需求的不断增加,原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在1999年预测,2005年我国海绵钛需求量为7000吨,加工钛材将达到5500吨。 从2000年和2001年国内钛的应用来看,这个预测是准确的。 据海关统计,2000年1-7月,进口海绵钛1272吨,出口仅20吨。预计2001年海绵钛进口量将超过2000吨。 预计2001年中国钛材实际产量为2500吨至3000吨,实际需求将达到4000吨至4500吨。短缺将由进口来弥补。 据海关统计,2001年1月至7月,进口钛材1348吨,出口仅517吨。预计全年纯进口钛材将超过1000吨。 可见,国内海绵钛和钛材的产量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接下来】2001年,在遵义钛厂、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贵州省计委、国家钛办的共同努力下,国家计委已将年产5000吨海绵钛生产技术及设备产业化列为国家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3年后,我国海绵钛生产将达到基本经济规模,上一个大台阶。 这对钛行业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预示着中国钛工业将面临第二次飞跃。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和进步,在产量大幅提高、成本不断降低的形势下,钛材将广泛应用于休闲和民用健身产品,不仅用于国防建设,也将用于经济建设。 届时,中国将真正成为世界钛工业大国之一。 随着中国大剧院巨型钛板曲面屋顶项目的开展,钛将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和关注它。 令人欣喜的是,在钛金属在国家大剧院屋顶的应用和北京申奥成功,以及许多奥运相关建筑即将设计施工的背景下,近日在北京召开的钛在建筑、装饰、运动、休闲等领域的应用研讨会确立了钛的地位和发展目标。 钛行业人士一致表示,要加强钛板加工技术的研究,改善配套技术和设备条件,加强钛在建筑行业的应用研究;解决建筑行业钛材标准化、系列化、工程化问题,提高钛材质量。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院所代表也希望钛产业专业人士共同开发更好、更新、更实用的运动休闲产品,进一步拓展钛的应用领域。 关注“钛”,就是关注未来。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国防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内各行业对钛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中国钛工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 材料:全国钛应用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钛应用推广领导小组成立于1982年7月。办公室(以下简称“钛办”)设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负责日常业务工作。 钛办的主要任务是:编制国家钛应用推广计划和国家钛专项技术改造贷款计划,制定促进钛应用推广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并负责组织实施;广泛宣传钛的性能和用途,开发钛应用的新技术和新领域;协助有关部门和企业组织协调钛的应用和推广,为钛的生产和应用服务。 为适应钛工业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在国家经贸委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大力支持下,钛办积极开展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钛分会的筹建工作,相关文件已上报民政部,有望于近期批复。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华山钨制品(西华山钨业)
上一篇:钛合金特质(钛金首饰是什么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