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是一种带蓝色的银白色金属。原子量118.70,密度5.75克/立方厘米,熔点231.89℃,沸点260℃。锡具有延展性大、耐腐蚀性好、熔点低、沸点高的特点。常温下不与稀硫酸和稀盐酸反应,溶于稀硝酸和热碱。当温度低于13.2℃时,锡的晶型可变为粉末状的灰色锡。锡的价态是+2和+4,但它的重要化合物都是+2。用作金属的保护涂层,如食品罐、镀锡线等的内层。锡常用于焊接金属,锡合金(如锡锌合金)用作水闸零件的保护外壳,锡镉合金用作机器零件的涂层。锡的无机化合物常用于纺织工业,如氯化亚锡在白棉印染中作还原剂;水合锡酸、偏锡酸钠、水合四氯化锡和氯锡酸铵用作印染的媒染剂。此外,还用于玻璃、搪瓷等行业。因此,这些行业的工人可以接触到锡的无机化合物。接触机会较多的工人是锡矿工人和锡冶炼工人。锡矿工人大多接触二氧化锡(SnO2),也有一些是锡的硫化物,比如亚锡矿石(Cu2FeSnS和PbZnSn2)。锡冶炼工人主要接触二氧化锡粉尘。
急性中毒据报道,罐头食品和水果的锡污染引起急性中毒的最低浓度为50毫克/公斤。此外,有报道称,食用锡污染浓度为563mg/kg或400mg/kg的水果罐头,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的临床症状。这应与急性细菌性胃肠炎相鉴别,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锡尘肺锡冶炼工人在锡粉尘浓度为9.362mg/m3的环境中工作,发生锡尘肺。临床上很少有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大多数患者肺功能无变化。胸片典型表现为两肺野广泛分布的成簇圆形或类圆形小斑状阴影,似花瓣状月桂花,但彼此不融合,直径3 ~ 5 mm,密度高,边缘锐利。肺部通常不会增大。肺部纹理大多无法辨认或仅隐约可见。确诊10 ~ 15年后,两肺野上的斑点状阴影逐渐变小,密度降低,数量也减少,肺野逐渐清晰,但肺门密度逐渐增加。25 ~ 30年后,肺门有多种金属块状阴影,而肺野基本清晰。慢性效应长期接触四氯化锡的工人可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和消化道症状,如恶心、上腹部不适、便秘、肩足疼痛等。四氯化锡仍可引起皮肤溃疡和湿疹。锡尘肺的诊断应根据职业史、临床表现和胸部X线检查。但应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并与矽肺进行鉴别诊断。优先对症治疗。报道称,锡尘肺患者脱离接触后,经过一个缓慢的过程,无论是否接受治疗,肺部的簇状阴影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也有报道称,二巯基丙磺酸钠可用于排锡治疗,可减轻肺部病变。锡冶炼、破碎等工序要机械化、密闭化,加强通风除尘。除加强个人防护外,还应定期监测接触锡粉尘的工人。
关键词TAG: 有色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