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石墨资源,无序开发之痛(一)

石墨资源,无序开发之痛(一)

石墨资源,无序开发之痛(一) 石墨资源,无序发展的痛苦(1)& nbsp;& nbsp& nbsp一个值得比较的现象是,美、俄、英、德等国将石墨作为战略资源储备,限制开采,转而从中国等国低价进口。 然而,中国的石墨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资源管理和市场准入方面缺乏应有的措施。 & nbsp& nbsp& nbsp只要石墨市场形势稍有好转,很多矿山就会争相展开掠夺式开采,个别企业的资源回收率甚至达不到60%。 无证开采、一证多矿现象普遍。 更令人遗憾的是,隐晶质石墨在中国被当作煤广泛燃烧。 & nbsp& nbsp& nbsp结晶石墨市场年需求量为25万吨,而产能为45万吨。隐晶质石墨市场年需求量50万吨,实际产量超过100万吨。 为了消化库存,所有厂家低价出售,在国际市场上倾销,价格严重扭曲。 目前国内主要石墨产品出厂价为2000 ~ 3000元/吨,而德国、加拿大等国同等产品价格为10000 ~ 15000元/吨。 & nbsp& nbsp& nbsp由于钢材市场的拉动和国家取消石墨产品出口退税政策,我国石墨产品价格从2003年开始上涨,各大石墨产区乱采、滥挖、破坏和浪费资源的现象更加严重。 最近,中国非金属矿产工业协会石墨专业委员会呼吁加强对石墨资源的保护,以确保其在国际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3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中国石墨资源亟待保护》专题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 4月5日,国土资源部有关部门邀请中国非金属矿产工业协会石墨专业委员会相关人员座谈,了解石墨资源开发情况,征求意见,结合目前已实施的矿产保护性开采管理办法,加紧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方案。 & nbsp& nbsp& nbsp经历了十多年的危机,石墨资源的保护被提上了日程。 & nbsp& nbsp& nbsp石墨资源的战略意义:& nbsp& nbsp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成因和性质,石墨一直是军事工业、现代工业和高新技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 从日常民用到原子弹爆炸、人造卫星上天,石墨不可或缺。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用山东南墅石墨矿生产的石墨爆炸成功的。美国轰炸南斯拉夫使用的石墨炸弹和隐形飞机就是石墨战略用途延伸到军事领域的证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石墨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泛,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国际业界专家预言,“20世纪将是硅的世纪,21世纪将是碳的世纪” & nbsp& nbsp& nbsp与其优良的特性相比,特殊的形成条件使石墨成为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 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国、巴西和斯里兰卡等少数国家发现并大规模开采了石墨矿床。 中国石墨资源丰富。世界石墨矿产探明储量3.7亿吨,其中中国占1.5亿吨(其中结晶石墨1亿吨,隐晶质石墨5000万吨)。其储量、产量和销量均居世界第一,在国际石墨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已有20多个省(区、市)发现了石墨矿点,形成了山东南墅、黑龙江柳茅、内蒙古兴和三个(结晶)石墨生产基地,集中了中国90%以上的结晶石墨储量,而隐晶质石墨主要分布在湖南、吉林等省。 & nbsp& nbsp& nbsp中国非金属矿物工业协会石墨专业委员会向记者提供了一个值得对比的现象。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等国虽有石墨矿藏,但政府因其重要性将其作为战略资源储备,限制开采石墨资源,并从中国等国低价进口,作为战略物资储备。 在石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日本从中国大量进口石墨原料,并不惜填海储备。 然而,中国的石墨资源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资源管理和市场准入方面缺乏应有的措施。 & nbsp& nbsp& nbsp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石墨行业达到顶峰,国内贸易活跃,出口大幅上升,价格不断上涨,石墨因此被称为“黑金”。 在这种形势的指引下,由于缺乏宏观管理和控制,全国各地合格和不合格的石墨生产加工企业一哄而上,规模恶性扩张,形成“黑旋风”,直接导致了90年代以来十几年的市场疲软、利润下滑和全行业亏损。 这种混乱的局面也为外国投资者廉价收购提供了便利条件。 & nbsp& nbsp& nbsp无序开采破坏浪费惊人& nbsp& nbsp& nbsp中国非金属矿工业协会石墨专业委员会近日提交了一份关于中国石墨行业严峻形势的报告。 该报告分析了近年来我国石墨行业宏观管理失控、无序开采的情况。 & nbsp& nbsp& nbsp长期以来,石墨开采和生产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主要的资金来源,其中一些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因此,无论是在石墨开发热潮中,还是现在,只要石墨市场形势稍有好转,就会有很多矿山仓促上马,非法开采现象严重。 长期以来,由于乱采滥挖,缺乏宏观调控措施,全国各地涌现出大大小小300多家石墨生产企业,其中大部分从事初级原料生产,且重复建设。 很多中小企业没有正规的采矿设计,规模小,生产布局分散,缺乏专业化协作分工和规模效应。 由于技术力量薄弱,生产工艺落后,只能依靠廉价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采富弃贫,采剥比例失调,甚至只采不剥,造成巨额矿债。 据统计,仅内蒙古就有4家企业欠矿山剥离140万立方米。 有些地区甚至根本没有任何开采管理措施。有资源的地方,允许人们满山乱挖。损失浪费惊人,个别企业回采率不足60%,对后续开采造成极大危害。 & nbsp& nbsp& nbsp石墨矿山企业普遍存在无证开采、一证多矿的现象。 例如,山东省平度市有30多家石墨生产企业,只有3家获得认证。 平度市石墨矿产储量不到1000万吨,已开采200多万吨。如果不控制乱采滥挖的现状,将会造成50%以上的矿山资源流失和浪费。 首先,这种现象导致企业间的不公平竞争,使得有正规设计的企业无法剥削;二是极大浪费国有资源。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膨润土遇水膨胀(膨润土溶于水)

上一篇:石墨的前景(石墨新材料发展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