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外企业和各方都在关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问题。尤其是最近,国家出台了各种政策鼓励中国企业“走出去”。例如,在国务院颁布的有色金属产业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增强资源保障能力”。作为中国这样的大国,经济增长只有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才能成功。因此,对于中国的资源型企业来说,目前需要讨论的不是要不要“走出去”,而是如何成功“走出去”,即如何更好地与海外资源型企业合作。
中国企业海外资源合作有八种基本模式。
海外资源合作选择何种模式,与一国矿业发达程度和资源合作目的密切相关。我国矿产资源需求缺口很大,但矿业开发技术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中国企业应从有效开发利用全球矿产资源的角度,探索和选择中国企业“走出去”实施海外资源合作战略的可行模式。
笔者对中国铝业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中钢集团公司等5家中央大型资源企业的42个海外资源合作项目的合作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企业海外资源合作有8种基本模式,即合资开发模式、股权收购模式、风险勘探模式、合资模式、产能购买模式、租赁经营模式、项目换资源模式和战略联盟模式。五家中央大型资源企业42个境外资源合作项目对应的合作模式见表。
中国企业海外资源合作模式的实证分析
大型中央资源企业海外资源合作项目及合作模式对应表
查娜铁矿1987年,中钢公司与全球矿业巨头力拓矿业集团(澳大利亚)共同投资开发澳大利亚帕拉巴图的查娜铁矿,中钢公司占股60%。洽铁矿矿石总储量为2亿吨,主要由优质赤铁矿组成。合资公司生产的矿石全部通过中钢集团销往中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
沙特贾赞电解铝项目2008年,中铝公司控股子公司中铝公司与沙特SBG集团、马来西亚矿业公司签署合资协议,共同投资建设沙特贾赞100万吨/年电解铝项目。项目总投资约45亿美元,其中中铝公司占股40%,是项目最大股东。根据合资协议,中铝公司向合作项目提供技术、设计、设备、项目管理和生产管理经验,并负责产品销售。该项目是中国铝业公司将海外发展转移到能源资源丰富地区,利用海外丰富的能源大力发展电解铝产业,逐步实现公司战略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合资开发模式有四个特点:
第一,合资发展模式可以是控股模式,也可以是参股模式。中国企业可根据自身资金实力和风险管理能力灵活选择出资比例,可最大限度降低资源合作风险;
其次,合资开发模式可以按照东道国公司法运作,法律风险相对较小;
再次,合资公司运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合资各方的切身利益,有利于调动东道国合资各方的积极性,有利于建立合资公司与当地社会的和谐关系,有利于资源项目的顺利实施。
第四,合资开发模式一般只适合新资源项目的开发,这是一个明显的缺点。
二。股权M&A模式
M&A模式,即通过资本市场或协议购买海外目标公司股权,实现中国企业海外资源合作的策略。股权收购最大的特点是省去了矿业项目的勘探、论证、设计、施工、试运营等高风险环节。但股权合并涉及到对目标公司的尽职调查和资产评估,也有很多不准确的地方。
定性来说,M&A整合失败的案例很常见。
M&A模式是跨国矿业企业实现战略扩张的常用方式。1995年以来,全球矿业并购浪潮带动了跨国投资、跨国勘探、开发经营、跨国上市等诸多跨国资源、经济、技术和管理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世界矿业的集中度。例如,世界矿业巨头巴西淡水河谷矿业公司(CRVD)在1997年实施了大规模并购战略,先后收购了巴西大型铁矿石公司SOCOIMEX和欧洲ARBED集团在巴西投资的铁矿石公司SAMITRI所持有的全部股份。俄罗斯最大的铝业公司Rusal(世界第三大)收购了该国第二大铝业公司西伯利亚乌拉尔铝业公司和瑞士嘉能可国际公司的氧化铝业务,从而一举超越美国铝业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大铝业公司。经过多年的全球并购,美国铝业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其氧化铝、电解铝产量和铝加工能力均居世界第一,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美元。
2001年,必和必拓(澳大利亚)和必拓(英国)联手,成为仅次于美国铝业的全球第二大有色金属企业。
实证分析表明,股权并购模式正日益成为中国企业实现海外资源合作开发利用的重要方式。采用股权并购方式实现海外资源合作利用的代表性项目包括:
2008年1月31日,中国铝业和美国铝业联合收购了力拓集团12%的股份(相当于力拓集团9%的股份)。这笔交易的总对价达到140.5亿美元,是中铝公司和中国企业历史上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此次收购被普遍视为中国企业加快实施海外资源合作战略的标志性事件,显示了中国企业坚定进军全球矿业市场进行资源合作的信心和实力。
2009年4月24日,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以12.06亿美元现金收购澳大利亚OZ矿业公司,获得澳大利亚政府批准。收购对象包括OZ Mining Company在西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昆士兰州的5座矿山,以及其他勘探和开发资产,总价值12.06亿美元。OZ矿业公司是澳大利亚大型矿业公司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锌矿开采商。锌、铜和铅的储量分别为1820万吨、600万吨和270万吨,市值从2008年金融海啸前的约120亿澳元降至最低17亿澳元。中国五矿集团在金融危机接近底部时进行了收购,因此把握住了全球矿业市场的抄底机会。
三。风险探索模式
勘查模式是通过协议方式,通过风险投资获得所在国矿产资源的探矿权、开采权和收益权,从而达到合作利用境外资源的目的。风险探索模式投入相对少,回报可能高,但风险也高。矿业发达国家通常采用风险勘探合作模式开展海外资源合作。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大多以风险勘探的方式在非洲开展矿业合作。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风险勘探合作项目不断增加。就5家央企而言,已实施中国铝业公司几内亚1万平方公里铝土矿勘探、中国有色矿业建设公司缅甸大贡山40平方公里镍矿勘探、老挝巴松110平方公里铝土矿勘探等6个大型资源勘探项目。为鼓励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降低前期勘查风险,2000年以来,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境外矿产资源勘查、可行性研究等前期风险勘查,推动了一批境外资源勘查项目的实施。风险勘探合作模式应是未来中国企业海外资源合作的重要选择。
四。合资合作模式
合资合作模式,即承包合资模式,起源于建筑工程总承包。它是建筑企业在国内外大型复杂项目竞争中采用的重要经营方式,是国际工程承包的通行做法。境外资源合作采取契约式合资的形式,可以简化资产评估和验资,提高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效率,帮助各合作方控制合作风险。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金刚石开采项目采用合资合作模式。巴布亚新几内亚瑞木镍金刚石开采项目属于转让项目。太平洋矿业公司此前已投入5000万美元进行项目的勘探和可行性研究,并取得了采矿权,形成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和部分实物资产。如果采用合资模式,必然涉及矿业权评估和技术数据,这个过程会比较繁琐。采用合资模式不仅可以简化注册公司必须办理的资产评估和注资验资手续,提高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的效率,也有利于各方合理避税。根据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于2005年3月签署的瑞木镍钻井项目开发协议,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有关方面组建瑞木镍钻井项目合资公司,其中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以承诺向建设项目投资8.2亿美元为条件,获得该项目的85%权益,并受合资公司委托全面负责项目建设和运营。高地太平洋的全资子公司RNL和分别代表巴新及土地所有者利益的MRRL和MRML分别以资源和资产投入15%的股份,双方合作期限为40年。可以说,合资模式是中国企业海外资源合作模式的新探索。
动词 (verb的缩写)购买能力模型
购买产能的模式,即以海外项目公司为投资平台,以跨国项目融资为资金来源,投资海外大型矿业公司的产能,换取一定年限的矿产资源供应。购买产能模式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初期采取的一种海外资源合作策略。例如,1997年,为解决国内铝工业发展的原料短缺问题,五矿集团与全球最大的铝业公司美国铝业(Alcoa)签署了2.4亿美元的产能投资协议,从而获得了美国铝业按其全球平均生产成本每年向我们供应40万吨氧化铝30年的长期合同。这一合作项目形成的长期供应能力,使五矿集团旗下的中矿国际成为全球第16大氧化铝供应商,有力推动了国内铝工业的发展。2005年,五矿集团、国家开发银行和智利国家铜业公司签署了《联合开发智利铜矿资源项目协议》。根据协议,五矿与智利国家铜业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未来15年将通过合资公司向五矿提供约84万吨金属铜。五矿还拥有在2009年前后收购后者GABY铜矿25%-49%股份的选择权。
智利铜矿项目是目前中国企业在拉美最大的投资项目,这一合作项目的成功曾被视为中国有色金属行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突破。
不及物动词租赁经营
租赁是指资产所有者与承租人之间订立的不改变资产所有权的合同。在一定期限内,承租方将资产的占有和使用权有偿出租,承租方自主经营。租赁模式适合与矿业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资源合作。如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在巴基斯坦的桑达克铜金矿项目,开创了中国企业通过租赁经营模式进行海外资源合作的成功范例。巴基斯坦尚达克铜金矿项目位于巴基斯坦贝鲁省西北边境,靠近伊朗和阿富汗边境。是一座集采矿、选矿、冶炼为一体的大型有色金属联合工厂,冶炼设计能力为年产2万吨粗铜。该工厂由巴基斯坦政府投资,由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交钥匙建设。2001年11月30日,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与巴基斯坦签署了为期10年的租赁合同。根据合同,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拥有该项目矿山开采、生产、经营和管理的专有权,并对该项目进行运营、维护、投资、生产和销售。
七、项目换资源模式
项目换资源模式是指中国企业对东道国的资源项目进行总承包,并支付建设费用。东道国向中方出售矿产品,矿产品偿还项目资金。中国有很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大型建筑工程企业,如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铁建总公司、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公司等。这些企业可以通过项目换资源模式积极开展海外资源合作。如中国有色矿业公司与蒙古国合作开发的图木尔廷敖包锌矿,就是中国企业采取“工程换资源”模式开展海外资源合作的成功实践。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公司前身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对外工程总公司,具有丰富的大型有色矿冶工程承包能力和经验。1998年,公司与蒙古国签订协议,承包建设蒙古国图木尔丁敖包锌矿,并预付建设资金。蒙古国以矿产品偿还的形式向中方出售矿产品,并将其股权转让给中方。该项目于2005年8月竣工,当年投产、达产、盈利。2007年,该矿跻身蒙古国十大企业,年产锌精矿14万吨,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八。战略联盟模式
战略联盟模式,即通过与全球重要的矿产原料生产商签订长期供应协议,建立战略联盟,保证矿产原料的稳定供应,规避短期市场价格风险。战略联盟模式是传统贸易模式的提升,是其他海外资源合作模式的有益补充,在一定时期内仍然具有生命力。例如,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与重要的国际铁矿石供应商签署了长期协议,如巴西CVRD和南非PMC每年供应约230万吨铁矿石,土耳其ETIKROM每年供应40万吨铬矿,加纳锰业公司每年供应30多万吨锰矿。此外,五矿集团围绕铜、铝、铅锌等有色金属,煤炭、焦炭、铁合金等钢铁和冶金原材料的跨国采购和营销,与全球主要矿业和金属跨国公司建立了不同层次的联盟。
通过建立关键资源的长期稳定供应渠道,五矿不仅促进了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关系,也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