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年平顶山十矿瓦斯爆炸(河南平顶山新华四矿瓦斯爆炸事故)

年平顶山十矿瓦斯爆炸(河南平顶山新华四矿瓦斯爆炸事故)

年平顶山十矿瓦斯爆炸(河南平顶山新华四矿瓦斯爆炸事故) 河南平顶山市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nbsp& nbsp1997年12月10日10时50分,平顶山市石龙区五七(集团)公司大井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79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480万元。 & nbsp& nbsp& nbsp& nbsp一、我的概况& nbsp& nbsp& nbspv(集团)公司是区办集体企业,隶属于区经委。 公司下辖南京大井、劳动服务公司井、工业公司井、三井、焦化厂等8个单位。 发生事故的矿井是大井,位于平顶山市石龙区张庄村。原来是石龙区南古庄的一家乡镇企业,现在属于吴起(集团)公司。 1997年1月,吴起(集团)公司将大井承包给公司副经理高国荣,为期一年。 & nbsp& nbsp& nbsp大井有1100名员工,是认证矿。采矿许可证号为吉美晏子(1997)012号,生产许可证号为X160401001。 该矿建于1985年,1987年投产,设计能力12万t/a,实际生产能力14万t/a。 & nbsp& nbsp& nbsp矿井已开采16-17,煤层走向东南,倾向东北,倾角30-150。 煤层厚5 ~ 8m,瓦斯等级为低瓦斯矿井。 煤尘爆炸危险性,爆炸指数为34% 煤层有自燃倾向性,自然发火期为1 ~ 2个月。 矿井正常涌水量为15m3/h,矿井储量已枯竭。在长385米、宽83米的煤柱上布置两个掘进头和两个大采高工作面。 & nbsp& nbsp& nbsp矿井采用垂直倾斜开拓方式。 竖井直径4.2m,深度288m,采用2500/1200-JR148-6绞车、0.75t矿车、罐笼提升。副井原为斜井,斜长240m,倾角250°。采用中央边界抽出式通风,井口分别配备一台14#离心风机和一台45kW轴流风机。1997年12月初。安装一台BK54系列15kW节能风机,1997年12月7日试运行,1997年12月10日正式投运(事故倒班)。 & nbsp& nbsp& nbsp大井采用双回路供电,分别从南古庄变电站和马道变电站送至吴起矿变电站,再变压至井下。 入井电缆编号为ZQ30-6000-3× 95。 地下电气设备24台,总负荷520kW。 & nbsp& nbsp& nbsp二。事故 救援流程:& nbsp;& nbsp1997年12月10日8时,大井区共有124人入井,其中采掘工作面68人,机修工30人,巷修工19人,区里工作人员3人,公司辅助救护工4人,分别在1、2号采掘工作面和1、2号掘进头工作。 10时50分,大井区主井井口工袁克奇发现井口冒黑烟,立即向高国荣汇报。高国荣立即打电话到井底询问情况,井下作业人员说:“你过来,一阵风把我的帽子吹掉了。” 高国荣立即让井长柏杨给地下采煤工作面打电话,但没人接。 这时,井下逃生的工人开始升井,报告“井下瓦斯爆炸” 10时55分,公司安全副经理、安检科长张松、大井区区长、公司辅助救援队队长段玉成、安全员尚等11人立即赶往井下。他们从皮带巷进去40多米,看到前方巷道冒顶严重堵塞,立即返回。但皮带头处也发生冒顶,将他们堵在里面,40多分钟后他们才脱险。 10时55分,吴起(集团)公司向石龙区政府和区煤炭局报告了事故情况。 11时30分,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赶到事故现场,立即派出韩庄矿务局、石龙区、吴起集团公司6支救援队开展救援工作。 平顶山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同志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并成立救援指挥部,指挥事故救援工作。 & nbsp& nbsp& nbsp接报后,副省长李志斌立即带领相关厅局负责人赶赴现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并对事故调查工作作出部署。 煤炭部副部长王军,劳动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领导也赶赴事故现场,对事故的救援和调查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 由于井下巷道破坏严重,救援工作十分困难。 经过17天的奋战,67名遇险矿工已经升井。 12月26日,因为工程巷CO严重超标,发现火区,随时有二次爆炸的危险。救援指挥部研究后,决定修建隔爆墙,将工程车道堵住。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三。事故原因& nbsp& nbsp& nbsp(一)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短路、风量不足;大串联通风;局部通风机吸入循环空气;盲目向采区空区域供风,导致瓦斯增加,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极限;非法放炮是瓦斯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 nbsp& nbsp& nbsp(2)大井承包后,为追求高额利润,重生产轻安全,不执行《煤矿安全规程》有关规定,在长385m、宽83m的窄煤柱上同时布置4个采煤工作面,以超通风能力生产。 安全检查力量严重不足。井下每班只有一名安全员,不仅要负责检查十几处的瓦斯,还要负责局部通风和排查隐患。工作量大,难以保证“一枪三检”和瓦斯检查制度的实施。 & nbsp& nbsp& nbsp(3)吴起(集团)有限公司把大井作为一个包来管理,却忽视了安全包。 公司对大井实行吨煤、吨料包干,对大井的安全工作长期放任不管。 大井通风系统改造主体工程未引起重视,改造方案未经过认真审核。改造后气流严重短路,风量严重不足,没有管理。这次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该井突然组织生产,多头作业,风量严重不足,大串通风,循环风等问题没有管理或停止。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四)石龙区煤炭局对该矿实施行业管理怕难,未依法有效履行行业管理职责。有些干部工作不深入,不扎实。虽然他们对吴起(集团)公司要求的通风系统改造问题有明确的意见,但缺乏认真负责的精神。四个月来,他们没有检查或询问该矿这一重要项目的实施情况,导致该矿在通风系统改造过程中失败。 & nbsp& nbsp& nbsp特别是12月8日,接到省煤炭厅关于煤矿安全的三次紧急指示后,思想上重视不够,指示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没有采取断然措施停产整顿矿井,也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 nbsp& nbsp& nbsp(5)石龙区政府相关领导未认真履行职责,对区办事处五十七(集团)公司煤矿疏于管理。 对该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重视不够。五七公司9个月没有总工程师,区政府没有及时安排,使得煤矿生产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水平下降。 & nbsp& nbsp& nbsp四。预防措施& nbsp& nbsp& nbsp(1)认真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安全工作的三次指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妥善平衡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按规定配备安全检查员,充分发挥安全检查员的监督作用,严格执行业务安全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自我约束机制,并使之有效运行,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管理和监督。 & nbsp& nbsp& nbsp(2)吴起煤矿要立即理顺通风系统,合理安排开采项目,杜绝串联通风,实行以风定产,规范瓦斯检测工作,消除生产区域内一切火源,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 nbsp& nbsp& nbsp(三)加强安全管理。 尽快落实五七煤矿总工程师,统筹考虑全矿“一通三防”工作,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加强技术、机电设备和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并加以落实。 & nbsp& nbsp& nbsp(四)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 七集团公司要按照有关规定要求,加强三级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要做好所分管的特殊工种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同时要加强自身建设,尽快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适应安全管理和安全监察的需要。 & nbsp& nbsp& nbsp(五)分清责任,尽快理顺关系。 区政府领导要明确职责分工,避免职责不清、职责交叉的影响。主管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也要明确管理职责分工,坚持依法行政,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安全生产工作。 & nbsp& nbsp& nbsp(6)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改进工作作风。 深入一线,深入井下,依靠前方指挥,帮助督促企业解决安全生产实际问题,多为企业办实事,为企业排忧解难。 & nbsp& nbsp& nbsp& nbsp附:技术分析& nbsp& nbsp& nbsp& nbsp一、爆炸现场确认:& nbsp& nbsp经井下现场调查,2号掘进头(即工程巷)迎头外120米木棚向外倾倒,发生多次冒顶;局部通风机被冲击波冲出4m,掉头;胶带多处崩成碎片,有明显烧焦痕迹;隧道里的五名受害者都被扔了出来。 确认2号掘进头为瓦斯爆炸点。 & nbsp& nbsp& nbsp二、瓦斯积聚原因& nbsp& nbsp& nbsp(一)矿井风量严重不足 & nbsp& nbsp& nbsp& nbsp1997年12月7日,矿井通风系统改造后,新的通风系统主要采用立井进风和新立井回风,运行BK-54型主通风机,12月10日8时正式投入运行。 事故发生后,现场检查显示,斜井井底有掘进头,斜井安装了11kW的局部通风机向掘进头送风。风井卸煤时,倾斜井口简易风门频繁开启,漏风严重。在倾斜的底部和新鲜空气井之间没有风门控制。 由于斜井与新风井之间通风过程短,气流严重短路。 据估算,新立风井主扇运行后,斜井(含11kW局扇)漏风量已达300m3/min,导致矿井主生产区4个采掘头风量仅为280m3/min。 & nbsp& nbsp& nbsp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无论是按小班入井人数(135人)还是按实际生产能力计算,实际风量都达不到所需风量的50%(最低648m3/min),这是瓦斯积聚的重要原因。 & nbsp& nbsp& nbsp(二)严重违章作业,多个采掘头串联通风。 & nbsp& nbsp& nbsp长385米宽83米的煤柱上,只考虑生产,不考虑安全。盲目布置4个采掘头同时生产,每个采掘头配1台11kW局部通风机供风。由于风量严重不足,造成循环风。 更严重的是无视《煤矿安全规程》,在采掘工作面多处进行串联通风(包括主井井底多达三个掘进头的串联通风),在没有瓦斯断电保护装置和瓦斯超限报警的情况下冒险撤离人员。这也是造成瓦斯积聚和事故的主要原因。 & nbsp& nbsp& nbsp(三)瓦斯检查制度不落实的 & nbsp& nbsp& nbsp实行矿井承包后,每班只有一名安全员负责安全检查和瓦斯检查。对生产区4个采掘头和主井井底1个岩巷掘进头进行瓦斯检查,同时检查全井10个密闭巷道和巷道。 检查爆破也是必要的。根据工作量计算,“一炮三检”、“巡回检查”等瓦斯检查相关规章制度难以落实 据调查,安全员的气体检查记录和气体充装记录只记录一次数据,缺乏不同时间的巡视记录,更不要说在高气体场所的专职检查。 & nbsp& nbsp& nbsp(4)项目布局不合理,造成老空区域瓦斯排放。 & nbsp& nbsp& nbsp矿井全部采用高落差巷道开采,工程布置过度集中。1997年6 ~ 10月,发现采区空工作结束后瓦斯较大,在7#、8#、9#砌体封闭隅角发现的瓦斯往往达到3.5% ~ 4.0%。但没有引起重视,在没有勘探措施的情况下,盲目开采了天然气/。 事故发生后,第二行车道恢复期间共排放瓦斯4400m3,但长期无法排放。CO被发现后,强行撞击隔爆墙将其堵住,进一步证实了瓦斯涌出的可能性。 & nbsp& nbsp& nbsp三。点火源的识别& nbsp& nbsp& nbsp12月10日8时,是全市互查安全的时间。当班机电队副队长郭天明组织机电人员于早上8点入井检查机电设备。井下未发现停风或其他异常现象,确认上午9点多有工人准备钻孔至第二行车道。据逃生人员报告,习惯上是采掘头先烧煤,然后掘进头再烧煤。事故发生的上午10点,采矿头放了炮。 根据计算,爆破工从回采头走到掘进头,完成了装药、撤离等一系列准备过程。爆破时间与事故时间吻合。 此外,清理巷道时,遇难人员的矿灯没有任何爆炸迹象,刮板输送机没有启动,煤电钻也没有爆炸迹象。 由于12月24日掘进头CO达到0.015%,出现了发火现象。为了防止事故扩大,用防爆墙进行了封堵。 因此,事故认定为爆破火源引起的瓦斯爆炸事故。 & nbsp& nbsp& nbsp综上所述,可以得出本次事故的直接技术原因是矿井通风系统改造措施不落实,矿井风量严重不足,工程布置不合理,串联通风导致瓦斯涌出后采区空瓦斯未及时排出,使瓦斯超限达到爆炸极限,爆破火源引起局部瓦斯爆炸。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爆破装药注意事项(爆破作业装药时安全技术要求)

上一篇:液质机械泵(输送液体的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