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勘探阶段地面勘查工程的地质技术管理
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1)位置的确定
(二)设计交底和开工检查
(3)施工中的日常管理
(4)竣工验收
(1)位置的确定
1.在勘探线上全断面挖沟,即勘探线的位置,一般应布置在勘探线的一侧,左侧约束右侧,由各矿区自行规定,但一个矿床要一致。施工前,地质人员应说明挖沟施工的延伸界限。在剖面图和探沟旁边应设置木桩。
在管沟勘探施工中,如果勘探剖面线尚未确定,应由地质人员、测量人员和施工人员根据设计图纸,用仪器铺设管沟,并在管沟两端和一端设置木桩。
这类工程一般不测量坐标,即以剖面线坐标为坐标。
2.勘探沟、勘探线上的剖面勘探沟、辅助勘探沟和不在勘探线上的勘探沟的位置应根据设计图纸确定,地质人员和施工人员应在现场使用半仪器法(如果勘探线上的项目尚未确定勘探剖面线,则使用仪器法),并设置木杆。较长的探槽应在两端建立,较短的探槽应在一端建立,钻孔应位于中心点。
3.探槽和探井的位置应征求施工人员的意见,并在木桩上注明工程类别和编号。
4.勘探线上涉及储量计算的轻探矿工程,如果地形条件恶劣,有不可克服的困难,允许沿走向或分段移动,但应系统控制矿体的全厚。距离原则上不超过区块网格尺寸的10%左右,根据以下三个因素增减:一是区块的具体地质条件,二是辅助槽和井的布置,三是地形条件。如果地质条件复杂,尽量少动。或加密辅助槽和井距。在陡峭悬崖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线性开采而不是挖沟进行采样,或者可以使用其他表面工程。为目的的特殊项目的移动是不受限制的,原则是达到目的。
5.考虑到附近是否有露头点和浅覆盖区,勘探线上的勘探井位置应适当调整。移动时,应优先考虑沿勘探线移动。
(二)设计交底和启动检查:技术交底和启动检查应在启动前进行,可同时进行。技术交底由地质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有物理、地球化学、水文要求时,相关人员参加。
交底内容包括:工程目的、位置、方向、工程量、探井断面规格、探槽底宽度、原岩开挖深度、取样要求(工程质量取样要求、取样线位置、取样方法和规格、沿脉工程取样间隔)、预计揭示的地质现象、要求完成时间、施工和安全技术要求等。
技术交底应在施工现场以讨论的形式进行。同时检查施工位置(通过探井坐标测量)。确认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3)施工过程中,地质人员应随时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朝向、规格、是否达到原岩、是否需要变更设计、是否满足取样等技术要求、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四)竣工验收:地质人员根据以下内容检查后,认为可以达到预期目的,方可验收。检查内部内容: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是否符合技术要求。检查和验收的具体程序由各小组规定。
(五)参与储量计算的轻工工程,一般应确定其坐标。中心点由探井测量,两个端点的坐标由探槽测量,但矿体下盘方向的端点坐标仅由较短的探槽测量。施工前应进行国际测量和探井,施工后可延长探槽。
在测量凹槽、井等的位置时。在图上,附近分析点位置的中值误差不应超过图上的0.25毫米。其高程,附近分析点的偏差不得超过地形图和地质图中采用的垂直间距的1/6。在复本地图上测绘上述地表位置时,上述误差可放宽到1.2倍。成荫林区,按上述规定放宽为1.5倍。在交通道路、公路旁或耕地上进行的所有不良井勘探,在进行了所有的地质观察、素描、编目和取样,以及必要的物理、地球化学和水文地质工作,并按层和矿石类型取样后,经支队地质技术负责人亲自检查和批准,并经过质量验收程序后,应进行填平。施工人员应在摊铺前将其填满。
如果井没有灌满,井口要有一定的防护设施,防止人畜掉入井内。(二)普查勘探阶段地面勘探项目的地质技术管理。普查勘探阶段地面勘探项目的地质技术管理程序和技术要求一般与(一)相同,但存在以下情况。
例外情况:
1.位置的确定一般由地质人员和施工人员在现场用半仪器或目测来确定。如因施工条件不好需要移动位置,应以能达到设计目的为原则。
2.一般不确定坐标,用视距法确定位置。精度要求是附近解析点的平面定心误差不超过图上距离的0.5mm。高程中值误差与第1部分相同。在复制图上测量时,上述误差可放宽1.2倍,在阴影林区可放宽1.5倍。土壤剥离和露头爆破的要求与地质点测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