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矿床学英文)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矿床学英文)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矿床学英文) 矿床

地质学是应用地质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研究矿床的质量、数量、产状、形成机制和时间空演化规律的学科。

地质学又称矿床学,相当于经济地质学,是一门以地质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学科。它是成矿预测、找矿和勘探的理论基础和依据。地质研究涉及广泛的问题,从元素的质子到宇宙。深入地核,远至外层空。它的特点是它的研究对象——矿石必须具有经济价值。

矿床地质发展简史

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开采铜、金、沥青,出现了以铜、锡为主的青铜制品。战国时期,中国的开采和冶炼范围已经扩大到银、铅、汞、铁和少量的铬,用煤(当时称为“石聂”)和油气来煮卤水。在晋代,就有铜和镍被用来制造白铜的记载。

古代采矿实践积累了最初矿床地质学的知识。管子& # 8226;《几土》中记载,上有红砂,下有黄金;上面有一种石头,下面是铜和金;上有灵石,下有铅锡(紫铜),上有赭石,下有铁;上部有铅,下部有银,这是对矿床中金属分带和地表次生淋滤现象的简明概括。同时,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曾设想过矿石喷发的原因;斯特拉波将地球生长的矿石与神秘的“金树”相提并论。

16世纪是矿床地质学建立的开端。1556年,阿格里科拉在《金属论》中提出,矿脉是从裂缝中循环的溶液中沉淀出来的。后来,斯特诺、丹麦等。认为地球内部的喷射作用驱使金属从深处升起并沉淀在裂缝中。1770年至1773年,德留斯等人提出扩散上升的水溶解了它所经过的岩石中分散的金属颗粒,形成含矿溶液,实质上是侧向分泌和次生作用等成矿理论的萌芽。18世纪后期,深成主义赫顿和水合沃纳两种对立的观点和长期的争论主导了矿床地质学的思维。

1841年,法国的道布雷开始用实验方法研究矿藏。1847年,法国博蒙特提出大多数矿床是一个火成活动阶段,强调热水溶液的矿化。德国的比肖夫开始将化学原理应用于沉积物的研究,初步提出了大气水侧向分泌理论。1859年,Kota讨论了温度、压力和表生因素对矿物分带的制约。

20世纪初,矿床地质学已成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分支。1900年,秦洛报道了矿脉中矿物成分的向下变化和分带,1905年又提出了成矿系列的概念。Ransom等人证实了构造控制矿化;范·海斯提出了大气降水渗入、加热后上升成矿的观点;肯和林格伦进一步研究了火成成因的矿化溶液。

1906年,肯普、林格伦和兰森共同阐述了这一变更。1907年,林格伦提出矿床成因分类,并逐步完善。1923年,Spall提出了纸浆理论;Rastar讨论了成矿带。1936年,Korzensky提出了扩散和渗透的说法。1948年,毕力斌提出了成矿时代和成矿带。1953年,古斯比和施耐德·勋伯格分别提出了与花岗岩有关的活化水矿化和再生溶液的概念。1954年,托皮茨得出结论,海底存在岩浆喷流-沉积物混合沉积。

1956年,Rich提出含矿流体是杂岩的真解。巴恩斯通过实验提出了影响流体性质的四个主要变量,即温度、压力、离子和活度。1957年,巴顿、埃利斯和克劳斯科普夫利用热力学参数计算热水流体的性质,确定岩浆气体的成分。奈特提出矿源层的概念;Tatarin Noff编制的成矿图。[下一个]

戴维森于1965年提出了卤水成矿理论;1970年,Korzensky提出了交代分带理论;斯坦顿在1972年建立了矿石岩石学;1977年,哈奇森首次在东太平洋海山(北纬21度)记录了“黑烟囱”矿化的现场现象;1982年,smirnoff提出了岩浆、变质和沉积三个成矿系列。1985年,Raznika提出了经验成矿学等。

矿床地质学的基本内容

地质学主要研究与矿床形成有关的地质作用,如沉积作用、岩浆作用、机械富集作用、接触作用、区域变质作用、热水作用、生物作用、海底火山和喷流作用、蒸发作用、表生氧化淋滤作用等。研究矿区的地层时代和层序、岩石性质和成因、构造格局、地形地貌,查明矿床形成的地质背景及其时间空变化规律,从而判断成矿的主控因素;研究矿体的分布形态、产状、规模和品位,矿体、脉石或围岩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相关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作为选择相应勘探和开采方法的主要依据;通过研究矿石的物质组成、结构、矿物共生、生成顺序和粒度可选性能,了解矿石的形成条件和可行的加工工艺。

矿床地质学按矿物类型可分为金相学和非金属金相学。研究前金属矿床,包括贵金属、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和稀有金属;后者研究非金属矿床,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地下水,以及冶金辅助原料、化学原料、建筑材料、宝石矿床等。此外,还有矿物学、矿物学、矿床地球化学、矿田构造学、区域成矿学、矿床勘查(包括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勘查方法)和矿山地质学等分支学科和研究领域。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观察、实验室测试分析、成矿模拟试验等。

野外观察是指利用必要的工具和手段,从地表到地面仔细观察自然界有用元素、有经济价值的矿体,特别是受工程控制的矿体及围岩的局部集中区域的地质特征,系统采集各种有代表性的矿物、岩石、矿石、化石样品,并测量相应图件的方法。在矿化现象的关键部位进行系统观测和密集采样,探索矿化的时间空变化规律。定期观察正在发生矿化的水体、喷泉和喷口,特别是海底的喷流、火山爆发和热点,以获得有关矿化的具体信息。

实验室测试分析是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相应的仪器设备,对采集的标本、样品进行鉴定、测试和分析,获取构造图像,了解矿石的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甚至微量元素含量,确定成矿时代,从而明确成矿的地质背景和物理化学条件,论证矿物迁移沉积的可能机制,探索矿物来源。

自然界中的成矿作用是地质历史中许多因素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实验室中,几个主要变量(如压力、温度和介质等)的变化。)是用来模拟自然界中类似的条件。在短时间内和一个小的近似封闭的空室内,进行各种成矿现象的模拟实验,其结果可以加深人们对成矿条件的认识。

有些矿物,如水晶和钻石,可以在实验室里人工合成。自然界中大多数矿物都是在地表附近的开放系统中形成的。现在先进的实验室正在设计和建立模拟开放体系的装置,使含矿流体在不平衡状态下结晶沉淀的实验更接近自然真实。

目前,矿床地质研究正从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发展,但还远未达到定量化。有些存款虽然相似,但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对典型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开采利用价值进行综合类比分析研究,仍具有主导作用,可作为地质找矿和预测的线索。区域成矿学、成矿模型、品位吨位模型、地球化学数据的数理统计模型等。是全面提出来的。[下一个]

以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基本原理,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学、火山学、沉积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等方法和理论为基础,结合矿冶技术和产品的市场经济要求,对矿床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矿物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内容复杂的学科,有自己独立的理论基础,与上述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地质研究是以实地科学观察为基础的。准确的实验室测试和实验数据可以拓宽我们的思路,提高我们的认识,但必须紧密结合矿床的客观实际,辩证审慎地应用。成矿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演化特征。仅凭一个或几个典型矿床总结出来的假设或“模型”就做出全面总结,为时尚早。

矿床地质学中的许多假设,如微生物在成矿中的作用、成矿物质的确切来源、含矿流体的运移机制等,都需要通过在矿区深入细致的工作,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认识。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石油化工生产火灾隐患及预防

上一篇:气体溶剂安全回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