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主要采用伤口修复措施、绿化措施和水利配套措施。
一、伤口修复措施
(1)修复采矿伤口。采矿创伤是废弃矿山生态恢复的技术难点和重点。由于采动伤口的质地、坡度、坡长不同,稳定性较差。生态恢复前,应采取工程措施稳定边坡,然后进行植被恢复。该技术主要包括生态植被袋技术、基材喷洒技术、岩面垂直绿化技术等。
(2)废渣控制和修复。弃渣植被恢复是关停废弃矿山生态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煤矸石山、金属矿山和尾矿库的弃渣边坡。通过工程措施稳定控制渣体后,方可进行植被恢复。该技术主要包括铺设生态植被毯、生态植被袋、基材喷洒技术、生态灌浆技术等。
(3)客土的布置。废弃矿区土层极薄甚至无土层,地面平整度差。因此,在植被恢复时,有必要对客土进行整理。根据作业需要,边坡应适当整平,较长的边坡可分期实施;一般矿山由于缺乏植物生长的土壤条件,需要采用全方位客土和局部客土为植物生长铺路。
(4)边坡稳定处理。对于废弃矿山的不稳定部位,应优先进行边坡设置、边坡清理和卸渣,以稳定边坡。对于经加固仍不能稳定的边坡,根据受力情况,采取砌筑坡脚挡土墙、抗滑桩、预应力锚索、锚杆、混凝土框架、托唇堰等工程措施。以解决边坡稳定性问题。
二、绿化措施
绿化是废弃矿山生态恢复的主要内容(范应冲,2003)。北京大部分矿区自然条件恶劣,水资源缺乏,水污染严重,导致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生态修复难度加大。因此,在生态植被恢复工程中,必须考虑抗旱造林技术。春、雨季应通过爆破造林、综合应用集水技术、保水剂、地膜或植物材料覆盖、营养袋育苗、生根粉处理等方式进行生态植被恢复。在树种选择上,以乡土树种和抗逆性强的树种为主。在地理条件较好、适宜发展经济林的地区,应尽可能发展经济林,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同时,针对地处偏远山区和废弃矿区,具备封育条件的灌木林地,要采取封山育林措施,促进植被自然恢复。
第三,水利设施
水是废弃矿山生态恢复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一方面,在实施工程措施时,必须考虑防洪和防止水土流失的因素,重视防洪和集雨工程的建设,避免雨洪侵蚀和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种植或播种的植物成活,需要给植物浇水,相应的配套蓄水供水设施也要建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