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指数
工业指标是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工业部门对矿石质量和采矿块度的要求,也是评价矿床工业价值、圈定矿体和计算储量的基本参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业部门使用的矿产储量工业指标根据市场规律的变化而相应变化。但国家用来统计全国矿产资源总量、分析资源供需状况的工业指标相对稳定,这是一个矛盾。这种矛盾可能在未来的储备管理改革中形成两套用途不同的产业指标。一个是国家用于宏观决策的指导性(参考性)产业指数,一个是企业行为微观条件下的产业指数。
矿山建设设计地质报告中使用的工业指标(包括多种矿物共生或伴生的综合工业指标),由矿山企业根据国家各项技术经济政策、资源状况、采选加工技术水平,结合国家当前和长远需要确定。地质勘探单位提出有关地质资料和工业指标的初步意见,并在此基础上经设计部门进行技术经济论证。
一般固体矿产的工业指标主要包括截止品位、工业品位、有害成分最大允许含量、最小可采厚度、最小工业米率、夹石厚度、剥离系数等。此外,根据某些矿种的特殊条件和要求,可以提出其他项目的工业指标。矿产资源参考工业指标只能在普查、详查或初步勘探阶段使用,作为矿床评价和储量估算的参考。
1.对矿石质量的要求。
(1)边界品位又称边际品位,是工业部门对固体矿产提出的质量指标。是指储量计算圈定矿体时,对单个样品有用组分的最低质量要求,是区分岩石和矿石的最低品位界限。
就单个项目而言,位于矿体厚度边界线内的第一个样品中有用组分的含量一般应大于或等于截止品位。
一般来说,截止品位是由目前的生产技术水平、国民经济对这种矿物的要求和矿石质量特点等综合因素决定的。对于需要选矿的有色和稀有金属矿物,截止品位一般比尾矿高1.5至2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边界品位的确定往往取决于矿产品(精矿)价格与采选(冶炼)总成本之间的均衡点,即既不盈利也不亏损的品位值。
边界品位的第二个目的是划分资产负债表内矿石和资产负债表外矿石的界限。如果截止品位圈定的矿体经处理后仍达不到最低工业品位的要求,则将高于截止品位但低于最低工业品位的矿石列为表外矿石;反之,如果平均品位高于最低工业品位,则称为资产负债表中的矿石。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新分类已取消& ldquo表内& rdquo、& ldquo表外& rdquo储备被替换为& ldquo经济& rdquo、& ldquo子经济& rdquo储量,大致与原来相同& ldquo表内& rdquo还有& ldquo表外& rdquo储备是对应的,但是新增储备是分类的,包含了更全面更广泛的内容,不仅仅指& ldquo等级& rdquo还有。
(二)最低工业品位或者最低可采工业品位。
它是工业上能利用的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是区分已利用(表内)储量和暂时不能利用(表外)储量的标准之一。一般指单个项目揭示的单个矿段有用组分的最低平均品位。对于一些特殊矿种,还同时下达矿段最低平均品位或矿体(层)最低平均品位,以保证矿山开采后能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最低工业品位的确定,决定了矿床的采选技术条件,国民经济对资源的需求程度,以及现有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条件。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充分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工业指数最低值的计算取决于矿产品(精矿)价格与采选(冶炼)总成本的平衡点和略有盈余。其略有盈余一般是指同类产品的最低社会平均利润值。因此,矿山企业的产业指数是在市场经济中随着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而变化的变量,不应该也不可能保持不变。企业应推广先进的储量计算技术,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3)矿石品位的分类。
矿石分为贫矿、富矿、一级、二级等不同等级,主要是根据有益有害成分的含量或某些矿石的物理性质以及不同用途的要求。因此,在地质勘探中,查明不同品位矿石的分布情况,对保证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至关重要。
(4)有害杂质的平均允许含量。
对矿产品质量和加工生产过程有影响的矿段或矿体中有害成分的最大允许含量,是衡量矿石质量和利用性能的重要标志。对于一些直接用于冶炼或加工的富矿和非金属矿,如耐火材料和熔剂原料,这是一个重要的要求。
(5)相关有益成分。
在加工、利用或者开采过程中,与主要有益成分伴生的,可以回收或者有益于产品质量的成分。对伴生有益成分的综合评价可以提高矿床的价值,有时还可以降低对重要有益成分的要求。因此,查明伴生有益组分的含量和赋存状态,在地质勘探中具有重要意义。
原国家储备委员会[1995]38号文件关于& ldquo关于调整规范要求和改革储量审批的意见& rdquo指出:& ldquo在矿产勘查中,必须对可以利用并具有社会经济效益的共生和伴生矿产进行综合评价。& rdquo意味着目前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共生和伴生矿产必须进行综合评价。
2.采矿技术条件要求
(1)最小可采厚度。
它是薄矿层的一项重要工业指标,是指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具有开采价值的单个矿体、单个矿段的最小可采厚度要求。根据开采时允许的最大贫化率和矿体中有用成分的含量确定,按最低工业品位计量。最小可采厚度与矿体的产状和变化有关,除非另有规定,应以矿体的真实厚度来衡量。
对于同一采高内的夹层矿井,如果主煤层接近可采厚度,累计厚度超过可采厚度,经采矿部门同意,也可计算工业储量。
(2)工业大米比例最低。
简称米率或米克/吨值。是工业部门对某些矿产,特别是工业利用价值较高的矿产提出的综合指标。等于最低工业品位与最低可采厚度的乘积,仅用于圈定厚度小于可采厚度但品位高于最低工业品位的富矿和薄矿层或薄脉状矿体。只有当厚度与品位的乘积大于或等于该指标时,才能归入可用(表内)储量范围。
(3)去除厚度不等的结石夹杂物。
也称为& ldquo石头夹杂物的最大允许厚度& rdquo。它是工业部门根据采矿技术和矿床地质条件提出的固体矿产工业指标。工业矿体或块段中低于截止品位的夹层称为& ldquo夹石& rdquo。夹石厚度是指开采工业矿石时可单独处理的最小夹石厚度。大于这个厚度的包涵体石要从矿石中剔除,小于这个指标的包涵体石要纳入计算,不能剔除。但混合后,其平均品位不应低于最低工业品位;否则将一起剔除或一起剔除结石包裹体附近的样品,直至满足各项指标要求。石材拆除后,应按最低工业品位、最低可采厚度或最低工业米率测量石材两侧的接缝。
(4)剥采比(剥采比、剥采率、剥采系数)。
露天矿体或矿床中待剥离的覆盖层量(包括开采安全角的剥离量)与埋藏矿石量的比率。
3.提交工业指标的论证数据。
地质部门应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积极与矿山生产建设和设计部门协商,根据需要提供有关数据和图件,提出储量、图件、说明书等有关资料。通过不同工业指标的试算方案得到。一般包括:
(一)矿区地形地质图;
(二)相关简介和平面图;
(3)地质构造、矿体产状及其他相关说明;
(4)样品的实验室分析数据(包括内部和外部检验数据,如淘洗等级和实验室等级、固体重量和松散重量等)).
(5)矿石加工试验资料(包括原矿品位、精矿品位、回收率、尾矿品位、工艺等。);
(6)不同工业指标方案的储量和品位对比资料(包括与不同方案矿体形态变化有关的图纸和资料等。)
(七)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的有关资料;
(8)关于工业指标的建议;
(9)其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