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白粉的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即氯化法和硫酸法。硫酸法是将钛铁粉与浓硫酸进行酸解反应生产硫酸亚钛,经水解生成偏钛酸,再经锻烧、粉碎即得到钛白粉产品。此法可生产锐钛型和金红石型钛白粉。硫酸法的优点是能以价低易得的钛铁矿与硫酸为原料,技术较成熟,设备简单,防腐蚀材料易解决。其缺点是流程长,只能以间歇操作为主,湿法操作,硫酸、水消耗高,废物及副产物多,对环境污染大。
据资料显示,世界上一半以上的钛白粉产能是用氯化法生产的。氯化法生产的钛白粉白度、有害物质含量和产品稳定性明显高于硫酸法,是一种先进的生产工艺。但是,氯化是我国钛白粉行业的痛处。
究其原因,多年来,由于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中国虽然拥有丰富的钛资源,但由于缺乏氯化法的核心技术,不得不向低端的钛白粉市场低头,而中国的高端钛白粉依赖进口,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钛白粉行业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科技人员一直致力于氯化技术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近年来,国内上马了一批氯化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结束了我国高端钛白粉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我国完全有能力生产易分散、白度好、亮度高、遮盖力强、耐候性高的高端钛白粉,以满足国内市场对高端钛白粉的需求。
这些例子激励了中国的钛白粉企业。一些大企业致力于金红石型高端钛白粉产品的开发,规模日益扩大。但总体来看,能跨过高端门槛的钛白粉生产企业还是很少的。毕竟技术和资金是我国钛白粉企业面临的两大障碍。
氯化法虽然在节能环保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在国内还是一项新技术,还没有普及。即使掌握了这项技术的企业,一些关键技术也不够成熟,大规模生产还需要时间。硫酸法因其运行成本低、技术容易掌握,受到国内中小型钛白企业的青睐。因此,在短期内,硫酸法在中国仍将处于主导地位。希望我国钛白粉企业立足自身客观实际,不盲目,加强自身技术研究,在自身优势领域开发新的经济增长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