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江苏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矿石硫化物 S 同位素组成特征, 讨论了矿床物质来源及成矿模式。研究表明: ①矿石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 δ34 S 为 - 3. 9‰ ~ 4. 0‰,平均为1. 46‰,集中分布特征显著; ②热液特征黄铁矿 δ34S 为 -5. 1‰ ~4. 2‰,平均值为 - 0. 15‰,具有岩浆硫特征,沉积特征黄铁矿 δ34S 为 -27. 4‰ ~6. 9‰,平均为 -9. 8‰,属同生沉积成 因; ③结合栖霞山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已有矿床成因的认识,综合分析认为 S 源 自深部岩浆、赋矿层位,总体属岩浆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 ④矿体严格受控于层位、纵向断裂及不 整合面,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为多因素耦合、临界转换、边界成矿的结果,矿床深部、侧伏方向及 Ⅱ#勘查区断裂构造附近为重要的找矿方向。
( 1) 本研究在矿区深部探矿中探获了大量磁铁 矿、黄铁矿,黄铜矿等高温矿物十分发育,故深部存 在隐伏矽卡岩型矿( 化) 体的可能性极大,沿 C-P 碳 酸盐岩和隐伏中酸性侵入岩的接触部位揭露到了 Cu、 Pb 矿化富集,形成了另一种意义的“硅钙岩性界 面”,硅质层位以中酸性侵入岩为主。 ( 2) 矿区构造运动方向不仅与矿床测伏方向垂 直,也与成矿元素次级等值线长轴垂直,反映出矿床 结构面的运动方向为 NW 向,故矿( 化) 体侧伏方向 为 SW 向。目前,矿区 48# ~ 54#线主矿体记录深度 仅为 -910 m,距含矿地质体锁定赋存位置( -1 100 m 标高) 仍有很大距离,沿主矿体侧伏方向及深部 仍有较大的追索空间。此外,主矿体沿走向存在尖 灭再现特点,故 34#线以东深部仍具有较大的找矿 空间。 ( 3) 本研究追索到 II#勘查区内 F2 断层的存在, 为矿区主控矿构造的东延部分, ZK001 孔揭露到不 整合构造部位发育强烈黄铁矿化,断裂两侧也具有 明显的褪色蚀变及黄铁矿化,在黄龙组灰岩中局部 见有沥结核,显示出显著的热液活动痕迹,深部找矿 潜力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