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砀山县土壤墒情特点及对策(砀山土壤类型)

砀山县土壤墒情特点及对策(砀山土壤类型)

砀山县土壤墒情特点及对策(砀山土壤类型) 砀山县土壤墒情特征及对策

摘 要:土壤墒情是指导防汛抗旱工作的主要工作之一,本文针对砀山县的土壤墒情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土壤墒情特点及对策

一、自然条件

砀山县地处南北冷暖气流频繁交汇的地区,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集中;春季多风干燥,气温多变,夏季集中,炎热多雨潮湿,秋季阳光明媚,冬季寒冷干燥,少雨多北风。它的特点是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雨量749mm,年最大降雨量1329.6mm(2003年),年最小降雨量418.9mm(1966年)。年平均蒸发量992mm,年最大蒸发量1200.5mm(1966年),年最小蒸发量880mm(1964年),年平均日照时数2418h,年平均地温14.6℃,最大冻土厚度28㎝(1955年1月上旬),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无霜期199。

二。土壤水分的特点

土壤含水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降雨量、土壤类型的蒸发量和作物覆盖度等因素,其中降雨量和蒸发量是主要因素。

砀山县位于山东北坡徐浜凹褶带,沉积了非常厚的第四纪地层。即以全新统(Q4)为主,厚度7-14m,表层以亚砂、亚粘土、亚粘土为主,属河流冲积平原。

(一)土壤含水量的分类

土壤含水量也叫土壤含水量。根据砀山县表层土壤的特点和土壤含水量的高低,可分为黑色含水量、结合态含水量、黄色含水量、干态含水量等。:

1。黑色含水量

土壤含水量最高,约为20%。黑土墒情含水量高,春秋两季播种可出全苗,作物生长慢,夏季生长快;秋季播种可以出苗,但容易形成弱苗和小苗。无论是播期、生长期、收获期,都会对农作物产生较大影响,容易形成涝灾。耕作过湿时,犁棒、犁条、犁块容易出现,干燥后会形成木块。不耕种的时候土地板结,干了以后很难耕种。

2。

土壤含水量相对较高,一般在19.5%-23.5%之间(占干土百分比)。土色黄黑,手捧成一团,手上有湿痕,扔掉就散成大块。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适合作物生长,是为了播种、作物生长和耕作。作物充分利用土壤水分是最好的土壤水分,在此条件下作物产量达到最高。

3。黄壤水分(灰土水分)

土壤含水量较小,一般在12.0-19.5之间(干土百分比)。土壤颜色为黄色(灰色),处于半干半湿状态。抱的时候可以抱成一团,但是扔一米高就会掉到地上,稍微动一下就会散开。春季播种可以产生幼苗,但不是所有的幼苗,只能勉强维持作物生长发育的水分需求。生长受阻,农作物开始枯萎,耕作勉强可以进行,容易形成干旱。农作物会开始减产,减产30%以上。

4。干土壤水分

土壤中几乎没有水分,含水量在10%以下(干土壤的重量百分比)。土壤分散,不是干土块就是干土面。不能用手搓成团,白天用手搓又干又暖。这种土壤水分无法播种,农作物无法生长,容易枯萎死亡。也不适合耕种。农作物大幅度减产,甚至完全绝收。

(二)土壤水分特征

由于砀山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2月下旬至5月中旬)降雨量较少,平均约占全年降雨量的10%。随着气温的升高和作物的生长,需要吸收大量的土壤水分,导致土壤水分大量蒸发损失。砀山县表层土壤为砂壤土和壤土,大部分土壤保水性能较差。浅层地下水埋深一般为3 ~ 6m,地下水补给量远小于土壤蒸发量,容易造成春季干旱。根据《土壤与耕作》(陕西水利学校编著,1981年6月新版),有关资料,结合砀山县水务局推广节水灌溉技术。0-80 ㎝的田间持水量为33.4%(占土壤干重的百分比),结合含水量在60-70%(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之间,即占土壤干重的20.0-24.0%之间,0-50 ㎝的土壤平均含水量为22.5%(占土壤干重的百分比)。根据多年观测结果分析,气温20 ~ 25℃,风速2.5 ~ 4.0m/s时,十天不下雨土壤水分蒸发率最高,日平均减少约0.50 ~ 1.0%。

随着夏季(5月下旬至8月下旬)降雨量的增加,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60 ~ 70%。空空气湿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加。正常年份土壤含水量一般在22.5 ~ 25.0%之间,特殊情况下大于25.0%。土壤含水量的下降速率远低于春季,日平均下降幅度约为0.5%。五天无雨少旱,十天无雨少旱,半个月无雨少旱。

秋冬季气温下降,蒸发量减少,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20 ~ 30%,作物需水量减少,土壤含水量变化相对较弱。0 ~ 50 ㎝日平均含水量下降到0.5%以下,尤其是冬季,月平均含水量下降在2 ~ 5%之间。

三。影响土壤含水量的因素及对策

(一)影响因素

影响土壤含水量的因素很多,包括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地面植被等。

1。自然因素

影响土壤水分的自然因素有:降雨量、温度、空气体流量、土壤类型、地面植被、土壤水自重、侧向渗流等。

2。人为因素

为了增加土壤含水量,使土壤含水量在作物生长所需的范围内,要进行适当的灌溉,中间要进行作物的栽培。如果土壤含水量大于作物所需范围,应进行清沟、排水和深耕,并降低土壤含水量。

(二)对策

为了保持作物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使作物正常生长,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应通过地膜覆盖、适时耕作、适当灌溉、开荒、清沟排水、深挖晾晒等措施,保持、增加或减少作物的含水量。特别是当土壤含水量接近作物萎蔫系数时,应根据天气情况进行适当灌溉。当土壤含水量接近或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应及时清沟排水。

砀山县表土为粘质粉土、壤土、亚壤土,0-50 ㎝土壤保水性差。要使农作物正常生长,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1。地膜覆盖

作物播种或移栽后用地膜覆盖或灌溉,可以提高土壤温度,减少土壤蒸发,保持土壤水分,使作物尽快生长,促进作物根系生长,提高抗旱能力,增加作物产量,减少地下水超采,提高经济效益,节约水资源,减少资金投入,改良土壤。

2。根据小麦、玉米、大豆等作物所需的土壤水分进行灌溉

。,当作物的土壤含水量接近或低于作物的枯萎系数时,应根据天气情况及时进行灌溉,增加土壤含水量,这样既能增加作物产量,又能提高经济效益。根据砀山县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中心站多年的作物灌溉试验,一般灌溉量为40m3/。对于温室蔬菜和果树,灌溉量一般为60 m3/亩,能达到作物、果蔬所需的适宜土壤含水量,使土壤墒情趋于改善。灌溉后要及时对作物进行耕作,切断毛管水,保持土壤水分。

3。耕作

当土壤含水量适合作物生长范围内的含水量时,干旱时深耕,干旱时少耕,涝时浅耕,勤耕,由浅入深。中耕的目的一是在干旱时切断毛细水上升,保持耕层土壤水分,二是在涝时使表层土壤干燥,使其尽可能地分配土壤水分。反复中耕可使土壤含水量发展到正常含水量。俗话说:& ldquo锄头下有水火,豆子锄三遍,直到收不旱;把麦子锄一锄,秋天就不饿了。& rdquo

4。清沟排水

当土壤含水量达到黑土水分,天气持续阴雨,特别是汛期,长时间降雨和强降雨不能及时清除田间积水时,土壤含水量会达到田间持水量和饱和状态,因此需要将田间积水排出,并进行沟渠排水。清沟排水是利用土壤水分侧向入渗和侧向入渗的原理来降低土壤含水量。

四。结论

土壤含水量是土壤水分的质量,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也影响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全面掌握土壤墒情质量,及时采取适当灌溉和耕作措施,有效保持土壤墒情,及时指导抗旱治涝,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经济效益提高,指导防汛抗旱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砀山县老黄河北堤的阻力(78 & middot7)洪水安全核算报告,水利部淮河管理委员会规划设计院,1982年8月

[2]安徽省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砀山县水利局设计室,1995年6月

[3]土壤与作物,陕西水利学校主编,1981年6月新版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工程项目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上一篇:模板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