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矿产资源储量检测报告(矿物鉴定报告)

矿产资源储量检测报告(矿物鉴定报告)

矿产资源储量检测报告(矿物鉴定报告) 陕西省钼矿石鉴定报告

XXX钼矿其成矿物质源于—中浅成酸性侵入体—过石英钾质花岗斑岩。目前盛采的含矿岩石类型可分两大系列:一、花岗斑岩和由其蚀变交代而成的零星分布的云英岩;二、由基性岩浆浅成侵入形成的次火山岩—辉绿—玄武岩类,经绿岩化蚀变交代,形成了黑云母化和绿泥石化的系列蚀变岩石,习称安山玢岩。两大含矿岩石在成矿作用、成矿物质、矿石性质等之间并无本质性的区别。然而,由于含矿热液在运行中的某些变化和含矿围岩中化学成份之间的差异,也给矿石性质、主元素及件生组份之间的量变关系形成了一些差别。

矿石中的主要元素是钼,伴生的主要元素是稀土,其次是铜、铁、硫、铅、铟、钛等。根据甲方提供的三组矿石研究样品,研磨约20件各种测试样品,并在显微镜下进行系统检查。对4块铅、锌、钛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对2块原矿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对1块花岗斑岩型钼矿进行了分离、微量元素分析和相关组成元素测定,并对该矿石拍摄了几张有代表性的显微照片。上述工作的结果总结如下。1.分析检查结果。

1.1现场样品的多元素分析(表-1)

元素(%)矿石样品名称样品编号如同1#白云母花岗斑岩JH 2 #黑云母花岗斑岩Jh_3#黑云母花岗斑岩3#鞍山玢岩4#鞍山玢岩5#鞍山玢岩6#黑云母变成安山玢岩7#黑云母变成安山玢岩
军医在…里SP二氧化硅Wo3世界银行/10-6
0.1710.0200.00682.940.72
0.2290.0220.00583.080.051.22.230.030.3372.220.0081.8140.48
0.1900.0050.00963.19
0.1550.0290.00220.60
0.1820.0310.00257.350.052.612.800.120.4657.320.0081.91.90.12
0.1410.0360.00281.44
0.1000.0330.00507.450.052.752.340.120.7356.300.0081.23.40.48
0.1190.0350.00438.170.72
1.2电子探针分析—仪器型号:JXA—733(表—2)
样本名称样本数量分析编号元素数量分析(%)储备票据S铅铁锌氧化亚铁二氧化钛总数方铅矿金华-5-103ED-23312.5387.940.11100.58花岗斑岩型矿石滑坡闪锌矿金华-2-103ED-23435.940.4664.0499.99花岗斑岩型矿石滑坡钛铁矿Jh-17-9-2-303ED-23543.5556.45100山玢岩型矿石滑坡方铅矿铅0.21%03ED-23612.8486.94100富铅中间产品为400铅0.21%,钼6.08%,铜1.97% 1.3单矿物分析(%)(表—3)
样本数量分析编号样本名称铅2n铜铁S军医二氧化硅钙K2O氧化铝JHTK-1042-12黄铁矿0.1830.02500.019045.5751.78JCTK-2042-13磁铁矿0.2130.02680.074063.35JHMK-3042-14辉钼矿0.3520.09200.091534.8050.30JHMK-4042-15辉钼矿0.2300.06200.154033.8050.25JHTK-6042-17黄铜矿0.19000.235031.33JSHY-5042-16世英0.0170.000187.68JFjSH-7042-18方解石0.1640.0160.03493.86JBYM-8042-19莫斯科的0.4690.00980.01489.48JChsh-9042-20长实0.0110.00270.00306.8110.95[next] 1.4、关于单矿物分析结果的判析 采用矿石中主要共生矿物—单矿物进行微量元素Pb、Cu有害元素(即方铅矿、黄铜矿)与相关矿物之间是否存在包裹、连生等相互嵌布关系,为钼精矿产品生产剔除、抑制有害杂质的进入提供科学依据,并验证矿石中方铅矿与共生矿物之间的关连性。本次分离单矿物所使用的样品分为两类:(1)直接采自花岗斑岩中的原矿石30公斤,初加工40目,利用矿物的物性差异,进行机械分选共取得:黄铁矿、石英、长石、白云母、方解石等五种单矿物;(2)由于30公斤的原矿样中钼、铜 、铁三矿物含量较少,不能富集可供分析的辉钼矿、黄铜 矿、磁铁矿,因此,分别改用它们的精矿产品进行二次富集,取得磁铁矿、辉钼矿(粗、细各一个)和黄铜矿,其中磁铁矿仍采用磁选法;辉钼矿、黄铜 矿仍采用浮选法进行二次富集而得。从单矿物的微量元素(Pb、2n、Cu)分析结果可以清楚地看出:1、利用钼、铜精矿产品进行浮选法二次富集所得的辉钼矿、黄铜 矿中的铅含量来说明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是无代表性的,相反使方铅矿、闪锌矿、黄铜 矿的机械碎屑物成倍地进入辉钼矿和黄铜矿的单矿物中,而且磨矿越细进入的越多。JHMK-4较JHMK-3辉钼矿更细,其铅含量增加1.42倍。这是因为方铅矿在矿石中与黄铁矿、石英之间以微晶连生关系为主,磨矿度越细,方铅矿解离度越高,以机械混入物进入其单矿物和它们的精矿产品中含量会越高的结论性认识;2.利用原矿样加工40—80目进行机械、电、磁、重选等法所得单矿物作微量元素测定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从表—3分析结果可以得出第二个结论:方铅矿与长石、方解石、白云母,甚至石英之间无更多直接依存关系,同时,与磁铁矿也无相关性;3.黄铁矿中的铅量高于矿石中平均量2.913倍;同样,锌量要高于矿石平均锌1.39倍。说明:方铅矿、闪锌矿与黄铁矿的密切相关性。这和方铅矿、闪锌矿、黄铜 矿与黄铁矿的连生、包裹、微裂隙充填展布是一致的;4.磁铁矿中Pb、Zn、Cu元素更低,尽管是采用磁铁矿精矿产品再度富集,但两次所得的磁铁矿单矿物均非浮选 法所得,而且,尚未发现方铅矿与磁铁矿的嵌布关系,所以方铅矿等的机械混入物自然更低.1.5原矿样X射线衍射分析—矿石中主要伴生脉石矿物的相对百分量检测结果(表—4)
样本数量样本名称石英钾长石钠长石斜长石黑色云母绿泥石莫斯科的总数1#白云母花岗斑岩6111281002#黑云母花岗斑岩7517七99-3#黑云母花岗斑岩7318八99-4#黑云母安山岩玢岩三九82五995#黑云母安山岩玢岩一个四84111006#泥黑云母安山岩玢岩一个一个88九99 注:Jh-3#为高铅黑云母花岗斑岩;JLAB-345#为3#、4#、5#组合样。 说明:全岩(矿)样,X射线衍射分析只能反映样品中的主要矿物的含量,含量较少的矿物将被含量多的矿物所掩盖。其相对含量虽然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总的含量趋向是正确的,结果仍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2、矿石中主元素主要赋存状态、粒径与嵌布关系
2.1、主要元素MO在不同含矿岩石中的含量变化。 矿石中唯一主选元素为MO。钼在不同含矿岩石中的含量变化较大,以过石英钾质花岗斑岩含量为最高(平均0.3%),而以黑云母化、绿泥石化中基性蚀变次火山岩(安山玢岩)为最低(平均:0.11%)。实际上钼在各类含矿岩中可能的含量变化序(由高到低)应是:云英岩化花岗斑岩—钾质花岗斑岩—角岩化安山玢岩—黑云母化安山玢岩—绿泥石化安山玢岩。这是因为云英岩化花岗斑岩所处的成矿温度最高,而角岩化安山玢岩距成矿母岩最近,绿泥石化安山玢岩相距成矿母岩最远,由于成矿时的物理、化学条件的递变,客观上形成了钼元素可能的水平分带性。 2.2、钼的赋存状态:我们在观察了各种不同含矿岩石中矿石的光片之后,影响最深的是:钼主要以辉钼矿广泛分布各类矿石中。同时,又普遍见到次生变化形成的变体辉钼矿局部或全部交代原体辉钼矿,而保留其部分或全部原体辉钼矿的外形(假象)。变体辉钼矿最易产生结晶较粗的辉钼矿聚集体中,而包裹于石英晶体内微晶辉钼矿则不易产生次变。二者之间的化学组成可能变化不大,但光性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变体者直接产于原体者晶体之中,突起较高,呈麻点状,不易磨光,现稻草黄色,反射率、双反射、多色性较弱,非均性无一微弱。与其它矿物间的共生、嵌布关系二者相似。 2.3辉钼矿的结晶形态:竹叶状、叶片状、板柱状、板条状、针状、针柱状、狭长板条状、草束状自连晶、毛发状自连晶、 曲一变曲状自连晶、自形晶板柱状、自形一半自形虫条状以及他形不规则粒状和晶体极微细的全自形板柱体等。结晶形态多姿多态,但总的结晶形态趋向于自形一半自形晶叶片、板条状、针柱状等。 2.4辉钼矿的粒度变化与粒级划分:现以辉钼矿的单晶和自连晶集合体为测算目标和按标准筛网目:200目(0.074mm)、400目(0.038mm)、和0.02mm为划分标准,大致可划分为四个不同粒级。(1)≤0.006 ~ 0.02mm为微粒级;(2)0.02~0.0042mm为细粒级;(3)0.043~0.074mm为中粒级;(4)>0.074mm粗粒级。不同粒级辉钼矿在各类不同矿石类型中的大致分布量:微粒级分布量最少,约占1~3%之间,大多以微晶单体包裹镶嵌于石英等脉石矿物晶体内。主要产于绿泥石、黑云母化安山玢岩辉钼矿细脉近距离两侧围岩中,呈单晶浸染状展布。部分不易解离与回收。花岗斑岩中的辉钼矿粒度均大于其它类型的钼矿石,以中粒级为主,约占40%;细粒级约占35%;粗粒级约占25%,微粒级含量甚少。除花岗斑岩以外的诸类矿石中的辉钼矿均以中细粒级为主,约占55%,中粒级约占33%,粗粒约占10%,微粒级约占2%。[next] 2.5、辉钼矿的矿物共生组合与嵌布关系: 辉钼矿常见以自连晶集合体与其它共生矿物作相依互连晶为主,少数以单晶或自连晶与其它共生矿物作镶嵌分布。可分以下诸种共生矿物组合类型: 2.5.1、以单一辉钼矿集合体,呈细脉产于花岗斑岩和安山玢岩中,脉宽:0.2~0.5mm之间。易解离,但不常见。 2.5.2、辉钼矿、石英二矿物共生组合石:广泛分布各类矿石中一般以互连晶为主,少数呈嵌晶或包裹体产于石英晶体中,也有交代石英者使其呈残晶。 2.5.3、辉钼矿与(中)粗粒黄铁矿、石英三者共生组合型矿石:各类矿石普遍可见。常以互连晶呈细脉状分布各类矿石中,有时可见辉钼矿片晶或连晶穿插交代黄铁矿。 2.5.4、辉钼矿与粗粒方解石、石英之间的共生组合型矿石:以安山玢岩型矿石为多见,以互连为主,辉钼矿可穿插交代粗粒方解石。 2.5.5、辉钼矿与粗粒黄铁矿、石英、磁铁矿四矿物组合型矿石:广泛分布于安山玢型矿石中,以粗粒互连晶镶嵌展布。辉钼矿可局部穿插交代黄铁矿、磁铁矿。 2.5.6、辉钼矿与粗粒黄铁矿、方解石、石英四矿物组合型矿石:以安山玢岩矿石为多见,各组合矿物以粗粒地形互连晶为主,辉钼矿可交代黄铁矿。 2.5.7、辉钼矿与粗粒石英、方解石、磁铁矿四矿物组合型矿石:以粗粒互连晶为主。安山玢岩型矿石常见。 2.5.8、辉钼矿与石英、黄铁矿、黄铜矿四矿物组合型矿石。常见呈细脉产于安山玢岩中。 2.5.9、辉钼矿与石英、磁铁矿、黄铜 矿四矿物组合型矿石。常呈细脉产于安山玢岩中。可见辉钼矿强烈交代黄铜矿,使之呈微粒残晶,不易二者的解离与分选,会使部分黄铜矿与辉钼矿同步进入钼精矿产品中,值得注意。
3、矿石中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粒径与嵌布关系已经查明矿石中的有益元素主要有:Re、S、Fe、Cu;有害元素主要是Pb。除Re以类质同象存在辉钼矿中之外,其余微量元素均以独立矿物赋存于矿石中。其中Cu既是有益又是有害元素,它与S、Fe(磁铁矿)等均已得较好的综合利用;Pb则是当前生产中最大的障碍性有害元素。因此,查明铅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和嵌布关系,对钼业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意义。 3.1铅的赋存状态、粒径和嵌布关系 铅在花岗斑岩型矿石中主要以方铅矿的形式和微细粒不均匀分布于该矿石中。其分布规律、粒度和嵌布关系可分几类:(1)以连生体或单晶产于粗粒黄铁矿与石英之间的接触界面间,与黄铁矿的嵌布关系最密切。大小不等,截面形态多种,可分几类:(A)、长方形和它形粗粒自连晶聚集体产于黄铁矿、石英之间,长0.3mm,宽0.14mm,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连生颗粒,三者之间以互连晶产出,极易解离,很容易以机械混入物进入钼精矿中。经电子探针元素定量分析:Pb 89.94%、S 12.53%、Fe 0.11%。与理论值近似。(B)、他形中粗粒单晶与自连晶产于粗粒黄铁矿与粗粒石英的界面间。长径:0.02~0.15mm,一般>0.04mm,界面平滑,无穿插交代现象,易解离,也容易混入钼精矿中。其切面形态多种:似梯形、尖峰形、三角形、桃形等。多数以单体产出,常有部分现露尖角形。(C)、他形微细方铅矿、闪锌矿、黄铜 矿三者互为连生体分布于黄铁矿、石英间,其中方铅矿0.015mm,闪锌矿0.025mm,黄铜矿0.014mm,黄铁矿0.2mm,石英>0.2mm。(D)。以微粒楔子形和不规则体镶嵌于粗粒黄铁矿物的微裂隙和空穴中。方铅矿0.012~0.016mm。(E)、以微粒包裹体或乳浊状固溶体镶嵌石英、黄铁矿晶体内,粒径:≤0.005~0.015mm。(F)、以极微细裂隙充填于黄铁矿晶体中。裂隙直径:0.001~0.002mm,无法解离,含量甚少。(G)、以微细分枝复合状或平行脉状,充填于粗粒黄铁矿晶体的裂隙中。裂隙宽:0.002~0.015mm。 3.2锌的赋存状态、粒径与嵌布关系 (1)闪锌矿以他形细粒连生体分布于黄铁矿、石英与黄铜矿之间,闪锌矿粒径可达0.05mm。 (2)闪锌矿与方铅矿、黄铜 矿、石英互为有规则连生。闪锌矿长径:0.08mm。 (3)以单脉和复脉形裂隙充填于粗粒黄铁矿微裂隙中。裂隙宽:0.005mm~0.08mm,长0.8~1mm。可包微细粒黄铁矿(0.0012~0.05mm)。 (4)闪锌矿单晶或与黄铜矿的连晶固溶体包裹于细脉状黄铁矿晶体中,其晶体直径为:0.006~0.008mm。 (5)闪锌矿微晶以互连晶镶嵌黄铁矿与石英界面间,粒径:0.064mm。 (6)闪锌矿呈固溶体似脉状包裹于粗粒黄铜矿主晶中,截面积:0.12X0.1mm2。 (7)闪锌矿呈微细裂 隙充填粗粒黄铁矿晶体内。脉宽:0.0015~0.004mm;脉长0.135~0.4mm。 (8)他形细粒闪锌矿与粗粒黄铁矿、石英、黄铜矿互为连晶和微晶浸染状嵌于粗粒黄铁矿晶体中。粗粒径:0.12mm;微粒粒径:0.04~0.12mm。 3.3部分微细黄铜 矿与粗粒石英、黄铁矿之间的嵌布关系:具有与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石英之间的相似共同嵌布特征。常见者有以下诸种: (1)常见者黄铜矿呈固溶体分离物镶嵌黄铁矿主晶内,粒径:0.016~0.06mm。 (2)铜矿以裂隙充填方式展布黄铁矿主晶中,脉长可达0.4mm。 (3)黄铜矿以固溶体水滴状和蛛网状包裹镶嵌于粗粒黄铁矿晶体中。其中黄铜矿水滴或薯状体的直径可达0.16mm,可解离;蛛网直径:0.002~0.008mm,无法解离。
4.花岗斑岩和安山玢岩中矿石物质组成 4.1花岗斑岩中的矿石物质组成 4.1.1金属矿物[next] (1)辉钼矿、变体辉钼矿:含量0~1%,一般约0.31%。结晶呈竹叶状、叶片状、板柱状、板条状、针柱状、针状、狭长板条状、草束状、毛发状、 曲~弯曲状、自形晶微细针柱状~板柱状等,其中以自形晶~半自形晶叶片状、板片状、针柱状等为主。与石英、黄铁矿、长石、云母、黄铜矿等共生关系密切,而与石英的共生关系最为密切。以中粗粒级为主,约占40%左右,细粒约占35%,粗粒约占25%,微粒级甚少,大部属可选粒级。结晶较粗的单晶或聚集体辉钼矿常次变为变体辉钼矿,并残留原体辉钼矿晶体局部或大部假象。 (2)黄铁矿:含量由1~5%,一般3%左右。呈自形~半自形晶,他形晶不等粒状,呈浸染状、斑点状、细脉状分布。粒径:0.05~3mm,一般0.5~1.2,与辉钼矿、石英、黄铜矿、方解石、磁铁矿等关系密切,特别与辉钼矿、石英、黄铜矿嵌布最密切。常被辉钼矿等所交代。晶体普遍包裹石英、辉钼矿、黄铜矿磁铁矿等。与微细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为最常见的最主要的关连(或载体)矿物,也是该类型矿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矿物。 (3)黄铜矿:含量0~1%左右。他形不等粒状,可见率与分布量明显低于安山玢岩中的黄铜矿。其产出常见分布特征可分多种: (A)他形微细粒不均匀状嵌于石英间隙或晶体内。0.02~0.5mm,一般0.2mm,以单、连晶存在; (B)微细脉浸染状:以他形晶不等粒浸染于裂隙中或脉壁附近。粒径:0.005~0.5mm,一般0.1~0.3mm; (C)他形中粗粒不均匀浸染状分布。粒径:0.05~0.5mm,一般0.2~0.3mm。可被辉钼矿穿插交代。常有黝铜矿固溶体分泌物; (D)呈乳滴状、裂隙状、蛛网状等固溶体分泌物嵌于粗粒黄铁矿晶体中; (E)以微晶状与微粒方铅矿、闪锌矿连生布于黄铁矿、石英界面间; (4)磁铁矿:含量0.5~2%之间,一般为1%。含量和粒度均小于安山玢岩中常见磁铁矿。微粒~中细粒粒状,单体或与微粒脉石镶嵌组成混合体。粒径:0.02~1mm,一般0.05~0.5mm。其中微细粒者常嵌于石英晶体间;中粗粒者以单晶和连晶与黄铁矿、辉钼矿、石英、黄铜矿、方解石连生或包裹镶嵌分布。局部可被辉钼矿或石英穿插交代,也可被钛铁矿交代。 (5)赤铁矿:0~<0.5%,分布很不均匀,呈微粒状和自连晶斑点状分布(粒径:0.5mm左右)。与粗粒石英、方解石、磁铁矿等连生,也有交代磁铁矿者。 (6)钛铁矿:0~痕量,局部可见,含量较安山玢岩少。微晶~细粒粒状,0.02~0.05mm,可交代磁铁矿。 (7)黝铜矿:0~痕量,主要呈固溶体乳滴状嵌于粗粒黄铜矿中或其边缘,0.02~0.15mm。 (8)磁黄铁矿:0~痕量,呈固溶体偶见于粗粒黄铁矿中,粒径:0.02~0.08mm。 (9)褐铁矿:0~痕量,交代黄铁矿等。 4.1.2脉石矿物 (1)钾长石:5~35%,一般10~25%,平均约18%左右。他形粗粒状~半自形板柱状。粒径:0.5~5mm,一般1~3mm居多,与石英、方解石、云母、绿泥石、金属矿物呈连生体产出,有高岭土化,绢云母化交代现象,普遍被热液石英强烈交代。 (2)石英:40~80%之间,一般50~60%,超过常见花岗岩类含量的一倍以上。可分岩浆期、热液期形成物,前者与钾长石呈共结连生;后者与成矿期脉石方解石、辉钼矿等金属矿物相连生或包裹镶嵌分布,是矿石中含量最多,与辉钼矿等密切的关连矿物。常呈脉状、脉块状、斑点状与成矿物质密切共生。颗粒较粗,一般为0.2~1.5mm,少数可达2mm左右。易解离。 (3)白云母(绢云母);1~15%,一般3~8%,云英岩化花岗斑岩中则较多集中。呈半自形~自形晶片状集合体不均匀分布。鳞片聚集体粒径:0.05~0.5mm,与金属矿物之间的共生关系不及与石英、长石、方解石等密切。 (4)方解石:含量0~5%,平均约1%左右。含量及粒度不及安山玢岩矿石中所见者大而多。粒径:0.5mm左右。 (5)萤石:含量0~1%,他形不规则粒状,粒径:0.05~1.5mm,一般0.5~1mm,两组垂直解理发育,均质性。可与辉钼矿、黄铁矿、白云母、绿泥石、方解石、磁铁矿互为连生堆积体,并和黄铜矿作连晶分布。 (6)黑云母:0~5%,一般为2%左右。半自形鳞片聚晶,片径:0.02~0.2mm,分布不均匀,局部可见堆积体。 (7)绿泥石、磷灰石、锆石等局部痕量可见,其中锆石呈细粒自形晶冬瓜状、双锥状包裹于粗粒黄铁矿、石英晶体中。 4.2安山玢岩中的矿石物质组成 4.2.1金属矿物 (1)辉钼矿:0~2%,一般<0.5%。其含量和粒度均较花岗斑岩中的辉钼矿细而少,其结晶习性和物性特征与前述花岗斑岩中所见相似。其最大特征是:(1)常呈规则与无规则脉体产出。前者与细粒石英、黄铁矿或少量的磁铁矿、黄铜矿等呈对称热液脉体产出,脉宽小于0.5mm,脉长可达3~5mm。脉壁与玢岩间界线清楚,两侧近围岩(玢岩)处,常见微细辉钼矿单晶散布;(2)最多见者辉钼矿与粗粒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石英、方解石等粗粒晶体共生,组合成多种不同矿物组合呈不规则脉体产出。平均含量约0.11%左右。以中细粒为主,除少数围岩中的微晶外,大部能在有效磨矿细度达到解离与分选。 (2)黄铁矿:0.2~25%,一般3~10%,平均约5.5%左右。是矿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硫化物。据其粒度和分布特征,可清楚地划分两个不同形成期:(A)早期基性岩浆期,结晶呈他形~自形晶细粒不均匀浸染状分布于玢岩中。含量较少(0.1~1%左右),粒径最细(<0.005~0.2mm,一般0.02~0.1mm),与辉钼矿无直接共生关系。嵌布简单,常与岩浆期形成的细粒磁铁矿、钛铁矿浸染体相伴产出;(B)晚期热液成矿期:晶体大、含量多(0.2~3mm,一般0.5~1mm居多,个别可达5mm,2~25%),常呈脉状、脉块状、斑点状产出,嵌布关系较前复杂,与辉钼矿、磁铁矿、黄铜矿、石英、方解石等互为连生。经常包裹固体分泌物黄铜矿、磁黄铁矿。嵌布微细粒方铅矿、闪锌矿。包裹微细粒黄铜矿、闪锌矿网脉。可被辉钼矿、磁铁矿、黄铜 矿、石英、方解石等所交代。[next] (3)黄铜矿:0~2%,一般为0.2~0.5%,粒径:0.005~1.2mm,常见0.02~0.2mm。主要与石英、黄铁矿、磁铁矿、辉钼矿、方解石等互为连晶或包裹,也可被辉钼矿、石英、磁铁矿、黄铁矿等所交代。其嵌布特征可分多种:(A)呈单晶或自连晶充填石英晶隙间;(B)他形中、粗粒浸染状分布;(C)与石英、黄铁矿、辉钼矿、方解石等呈细脉产出;(D)呈斑点状分布;(E)被辉钼矿交代呈残余物。 (4)磁铁矿:0.5~8%,常见5%。平均含量相当于斑岩中的五倍左右,是铁精矿的主要矿物源。粒径:0.005~2mm,常见0.2~0.5mm。据其结晶形态与嵌布规律可分两期:(A)岩浆期原生物,自形~半自形细粒浸染状分布,以单晶为主,一般不与热液期形成物相伴生(B)热液期形成物,颗粒粗,含量多(约其总量的占80%)。主要与成矿热期—辉钼矿、黄铁矿、黄铜 矿、石英、方解石等互为连晶和相互包裹,并以蚕食方式交代黄铁矿、黄铜矿,也有被辉钼矿、黄铁矿、石英、方解石、钛铁矿等所交代,也有呈细脉产出者。因结晶较粗,则易于解离、分选与富集。 (5)钛铁矿:普遍可见,但以绿泥石化、黑云母化安山玢岩为最高(2~3%)。电子探针分析:FeO 43.55 %,TiO2 56.45%。其形成、嵌布特征可分两种:(A)岩浆期原生体,他形细粒浸染状分布,粒径:0.005~0.1mm,常见0.02~0.08mm;全自形针柱状浸染体(0.005X0.05mm2);他形微晶均匀浸染体(<0.005~0.02mm)。(B)热液期半自形板片状浸染体(0.012X0.02mm2~0.015X0.08mm2);交代磁铁矿微晶体。 (6)黝铜矿:痕量局部可见,呈固溶体嵌布黄铜矿中居多,0.02~0.08mm,或交代黄铜矿,或与黄铁矿、闪锌矿相共生。 (7)磁黄铁矿:痕量局部可见,主要呈固溶体乳滴状嵌于黄铁矿中。 (8)斑铜矿:痕量偶见,与黄铜矿、黄铁矿共生密切,或呈包裹体产于黄铁矿晶体中。 (9)闪锌矿:0~<0.5%,粒径:<0.005~0.1mm,与黄铁矿、石英共生嵌布密切或在黄铜矿、黄铁矿中呈固溶体分布,或与黄铁矿、石英相连生。 (10)方铅矿:偶见,结晶微细,偶然可见黄铁矿包含极细的方铅矿 (11)赤铁矿、针铁矿、金红石、褐铁矿:痕量偶然可见。 4.2.2脉石矿物 (1)石英:5~70%,常见10—20%,平均约5~15%。形成热液成矿期,呈细脉、脉块状、团斑状产出。他形结晶较粗:0.2~3mm,一般0.5~1.5mm居多,个别可达5mm。与粗粒黄铁矿、磁铁矿、黄铜矿、方解石、辉钼矿等密切共生,互为连晶或包裹。 (2)长石:5~40%,常见10~15%,由基性斜长和钠长石所组成。前者呈自形~半自形~他形微晶粒状或交代残余分布,可见微细平行双晶,局部被绢云母、帘石等交代;后者为次生蚀变产物,呈他形微晶状不均匀展布。粒度一般0.1X0.2mm2。远离矿脉,一般与金属矿物无直接关系。 (3)黑云母:10~50%,一般为15~40%,片径:0.01~0.1mm,局部堆积体可达70%。蚀变次生物,常与绿泥石互为消长展布。少数与金属矿物连生或嵌布。 (4)绿泥石:0~30%,常见5~10%。少于黑云母,呈半自形~微晶鳞片状聚集体,0.04~0.2mm,交代原生铁镁硅酸矿物。可与绢云母、长石、黑云母、辉钼矿、黄铁矿、萤石等连生或包裹。 (5)方解石:0~15%,常见3~5%,0.1~3mm,一般0.5~1.5mm。热液成矿期重要脉石矿物之一。可与粗粒黄铁矿、辉钼矿磁铁矿、石英、黄铜 矿互为连晶镶嵌展布,易解离。 (6)白云母(绢云母):0~20%,一般为3%。微细鳞片状,0.03~0.1mm。交代斜长石均匀分布。白云母呈自形晶片状,含量约1%左右。片径:0.05X0.5mm2。与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或辉钼矿连生。 (7)萤石:0~3%,一般为0.5~1.5%,0.1X0.5mm2。。单体或连晶他形细粒均匀分散状展布。与金属矿物、绿泥石等共生。 (8)磷灰石:0~2%,一般0.5~1.5%,平均0.8%。自形~半自形柱状,粒径:0.02~0.05mm,局部偶见,岩浆期副矿物。 (9)角闪石:0~5%,一般1~2%,他形~半自形细粒状,可被绿泥石、钛铁矿交代,局部可见假象。 (10)绿帘石:少量偶见,他形微晶细粒状,交代斜长石或角闪石。
5.矿石结构与构造 5.1矿石结构 5.1.1自形晶结构:主要形成矿物有辉钼矿、黄铁矿、磁铁矿、钛铁矿、石英以及锆石、磷灰石等。 5.1.2半自形晶结构:代表性矿物有辉钼矿、黄铁矿、石英、白云母、斜长石、钛铁矿等。 5.1.3他形晶不等粒状结构:标志性矿物甚多,主要有黄铁矿、磁铁矿、辉钼矿、黄铜矿以及石英、方解石和少量的方铅矿、闪锌矿等。 5.1.4连晶结构:可分自连晶、互连晶和毗边晶结构。主要组成矿物有: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石英、方解石等。分布广泛,主要由结晶较粗的金属、脉石矿物相互组合而成。极有利于可选矿物之间的解离与分选。 5.1.5晶隙(或填隙)结构:主要由微晶辉钼矿充填石英晶隙(;黄铁矿、黄铜 矿、磁铁矿充填石英和玢岩脉石晶隙。部分可用矿物因粒度微细,不能获得有效解离而步入尾矿中。 5.1.6交代结构:普遍多见,其中最具实际意义者有:(1)辉钼矿交代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变体辉钼蚕食黄铁矿、黄铜矿;(3)黄铜矿交代黄铁矿;(4)钛铁矿交代磁铁矿;(5)闪锌矿交代黄铁矿等。交代作用的结果,会使矿物嵌布关系变得复杂,部分可利用矿物不能有效解离,影响回收率与精矿品位。 5.1.7固体溶离结构:最具典型者为粗粒黄铁矿晶体内嵌布乳滴状、水滴状、薯状、不规则状的黄铜矿、磁黄铁矿、黝铜矿和黄铜矿中的黝铜矿、闪锌矿以及黄铁矿中乳浊状方铅矿等。由于含量少,对铜矿物解离与分选无太大影响。[next] 5.1.8固体溶离乳浊状结构:闪锌矿中微细乳浊黄铜矿、黄铁矿。 5.1.9包裹体结构:石英包裹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黄铁矿包裹辉钼矿、磁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石英等脉石矿物;黄铜矿包裹黄铁矿、石英、辉钼矿、黝铜矿等。 5.1.10矿物界面连晶结构:标志、特征矿物有:微粒方铅矿常以各种特征形态嵌布粗粒黄铁矿和粗粒石英的二者接触界面间。 5.1.11蠕虫状结构:辉钼矿呈虫条状嵌于粗粒方解石等脉石中。 5.1.12辉钼矿的主要结构类型与结晶形态已前述。 5.2矿石构造 该区矿石构造类型较为简单,以钼、铜、硫、铁、铅、锌等金属矿物和脉石石英、方解石等矿物相互嵌布关系作为分类基础,常见者有以下诸种。 5.2.1脉状构造:是矿石中的主要构造类型,广泛见于花岗斑岩型和安山玢岩型矿石中,受含矿热液和含矿岩石破碎裂隙所控制。其矿脉中的有用矿物大多易于解离与分选。常见者有以下诸种: (1)单一辉钼矿脉:主要由单一辉钼矿充填含矿裂隙而成见于斑岩和玢岩中。 (2)石英一辉钼矿细脉:主要以细粒与板条状细粒辉钼矿充填微细裂隙而成。安山玢岩中较多见。脉宽:0.5~1.5mm,脉长数公分,在距脉壁两侧0.05mm左右范围内,有浸染状自形晶辉钼矿微晶散布玢岩围岩中,由于颗粒微细,部分不能解离。 (3)石英、黄铁矿, —辉钼矿细脉:主要产于玢岩细脉中。 (4)石英、磁铁矿、黄铜矿—辉钼矿细脉。特征与上述二者相似,以安山玢岩为多见。 (5)粗粒石英方解石—辉钼矿细脉:脉内由粗粒石英、方解石、辉钼矿充填而成。以花岗斑岩为多见。颗粒粗,以连晶为主,易解离。 (6)粗粒黄铁矿、石英、磁铁矿—辉钼矿脉:以安山玢岩为多见。 (7)粗粒石英、方解石、磁铁矿—辉钼矿脉,玢岩中常见。 (8)粗粒石英、方解石、黄铁矿—辉钼矿脉(图略),安山玢岩中多见。 (9)极微细的铜铅锌矿脉。花岩斑岩中多见。 (10)石英磁铁矿细脉和黄铁矿石英钛铁矿细脉。玢岩多见。 5.2.2浸染状构造:见于各类矿石中,也是矿石中的重要矿石构造类型之一,可由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以及钛铁矿等金属矿物所组成。 5.2.3斑点状构造:由结晶较粗的金属矿物和相关的脉石矿物连生组合而成。常见者有:辉钼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等。易解离、易分选。 5.2.4团块状或脉块状构造:主要见于成矿热液较充足的花岗斑岩破碎裂隙较发育部位。由结晶较粗的石英或黄铁矿等组成的斑、脉、团块与结晶较粗且富集的辉钼矿片晶聚集体互为连晶嵌布而成.易解离与分选。 5.2.5角砾状构造:常以安山玢岩为角砾;以粗粒辉钼矿(0.3~0.5mm)、黄铁矿(可达3mm)、黄铜矿(2~3mm)、磁铁矿(0.5~2mm)、石英、方解石等为角砾交结物。角砾大小不等(1~4cm),胶结物所占体积,一般大于角砾所占体积,常构成辉钼矿的富矿石。斑岩中的角砾状构造钼矿石也同样可见。易解离,易分选。 5.2.6显微网状构造:由辉钼矿、粗粒方解石、石英、黄铁矿等组合而成。其中辉钼矿充填石英的空隙与方解石解理裂隙而构成网状展布。 5.2.7筛眼状构造:粗粒自形~半自形黄铁矿晶体内包裹园形、次园形石英单体,形成筛眼展布。呈石英、黄铁矿细脉产于玢岩中,脉内可伴生细粒磁铁矿、黄铜 矿或辉钼矿片晶等。 5.2.8蛛网状构造:粗粒黄铁矿晶体的微细裂隙中充填蛛网状黄铜矿,网脉宽:0.001~0.005mm。黄铜矿无法从黄铁矿中解离出来,将伴随黄铁矿进入硫精矿中。
6.结语 6.1该区含矿岩石可分两大不同系列,其中钼、铼和微量元素铅锌以及少量铜、铁等主要来自中浅成过石英钾质花岗斑岩侵入体中的含矿热液;另一部分铜、铁、钛的大部则来自、中基性次火山侵入体—习称安山玢岩岩浆期形成物。由于含矿物质和主要含矿岩石性质的不同,因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系列岩石中矿石工艺性质和有用、有害矿物含量及嵌布特征的差异性。 6.2矿石中的主要矿物组份 6.2.1金属矿物—辉钼矿、方铅矿、黄铁矿、磁铁矿和少量的黄铜 矿、钛铁矿、闪锌矿、黝铜矿、斑铜矿、赤铁矿、磁黄铁矿、褐铁矿以及金红石等。 6.2.2脉石矿物—石英、长石、黑云母、白云母、方解石、绿泥石、萤石和少量的帘石、锆石、磷灰石等。 各主要组成矿物之间以连生嵌布关系为主,而包裹、穿插、溶蚀交代等不居重要。矿石的结构、构造属简单类型。所有这些矿石性质的总特征,构成了该区矿石属于易解离、易分选,可选性能尚佳的矿石类型,并实现了有用组份的综合利用。 关键词TAG: 有色金属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重要设施安全交底及保护措施

上一篇:建筑分项工程安全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