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铅锌矿勘查规范(铜矿检测报告) 西藏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鉴定报告一、前言该矿(矿体)矿床位于西藏XXX高原。根据实验标准样品研究,矿区内分布有碳酸盐岩建造和浅成酸性侵入体——正长斑岩。二者的接触形成了大量的矽卡岩矿物——石榴石、透闪石和金属硫化物——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大量交代堆积集成高温矽卡岩多金属矿床。 原矿分析表明,矿石含铅15%,锌5%,铜3.1%,银256g/t;矿石中方铅矿平均含量>:17.5%,闪锌矿>:7.5%,黄铜矿9%,铅锌铜矿物之和>:34%,即矿石中有用矿物超过三分之一,脉石矿物不到三分之二,硫和银可综合利用。 从几吨原矿样品中,选取了几十个研究标准样品,以及30多片检测用的抛光和薄膜,在系统的显微镜下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分析。 已发现的主要矿石有石榴石、方铅矿、闪锌矿、透闪石、黄铜矿和黄铁矿。微量矿物包括自然银、黝铜矿、孔雀石、蓝铜矿、长石、应时、方解石、绢云母、褐铁矿和高岭土。 详细测定了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粒度、嵌布关系,详细分析了矿床的成因类型和富集因素。 同时在显微镜下对矿石矿物的共生关系进行了彩色拍照,获得了可靠的相关技术数据,为本次可选性试验和今后的工艺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矿石的多元素分析(略)三。铜铅相分析(略)四。矿石矿物成分的测定矿石的矿物成分是根据原矿试样的块标准样系统的试验和各种分析得知的。 其总体特征是金属矿物种类多于脉石矿物,主元素和伴生元素的矿物含量和晶粒度普遍高于常见的同类多金属(铜、铅、锌)矿(石)矿床,具体描述如下:4.1脉石矿物4.1.1石榴石自然界已知的石榴石矿物都属于两个不同的类质同象系列,即铁铝石榴石系列和石榴石系列。 属于酸性岩浆侵入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高温热液交代产物,是各种常见矽卡岩矿床和接触蚀变带中的典型矿物之一。该地区矿石中石榴石的特征如下 钙石榴石:含量在2% ~ 99%之间,矿石中常见含量为40% ~ 60%。它是矿石中最重要的脉石矿物,随金属矿物含量的增加而减少,是矿石中重要的标志矿物。 粗晶,粒径:0.2~3mm,常见粒径:0.3 ~ 1.5 mm。 它呈自形和颗粒状,其横截面通常为对称的六边形。其特征是典型美丽的同心环状结构和明显的非均质性(照片—1、3、4、5、7、9、13)。广泛分布于各类矿石中,与金属硫化物的关系以缓慢连续为主,易解离,少数可充填细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 4.1.2透闪石:含量为0 ~ 25%,常见含量为1 ~ 5%。 粒径:0.3~1.5毫米 它是半自形叶状晶体(照片-8)和柱状放射状集合体(照片-7,10,11),常与石榴石共生(照片-7,11)。 能交代方铅矿等硫化物(照片-8)并被其包裹(照片-10、12),一般容易解离。 分布很不均匀,但却是矿石中常见的脉石矿物,能见度仅次于石榴石。 有时可与石榴石一起形成透闪石石榴石矽卡岩。 【下】4.1.3残矿样中矿石附近围岩脉石的矿物成分:4.1.3.1正长斑岩:灰白色,细粒斑岩结构,块状构造。 主要矿物:正长岩,含量约80%,由绢云母化交代的斑岩(0.5~ 5mm,一般2~3mm,边缘被熔融腐蚀)和石基(0.05~0.5mm)组成,绢云母约15%,方解石约3%,应时约1%,硫化物矿化约1%。 4.1.3.2石榴石矽卡岩(在实验矿床中):黄绿色,粗粒结构,块状构造,岩性硬,比例大。主要矿物:石榴石约占95%,含少量方解石、应时、透闪石、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等。具有稀疏的分散矿化。 4.2矿石矿物4.2.1方铅矿:晶体粗大,含量丰富,典型铅灰色外观,金属光泽强,特别发育立方解理。 研究标准样品中含量:1~50%,常见含量为10 ~ 30%;原矿样平均含量为17.5%,属于富铅矿石。 粒径变化:0.1~10mm,一般0.2~1.5mm,粗粒结构。 以自聚集为主(照片-1,6,8),其次是互连(照片-1,6,12)。其中少数可含于闪锌矿(照片-5)和黄铜矿(照片-2)中,部分为细粒交代石榴石晶体(照片-7)。 三角形构造特别发育(照片-8),易解离,是矿石中含量最多的硫化物矿物。 4.2.2闪锌矿:含量为1% ~ 50%,普通含量为5% ~ 20%,原矿平均含量为7.5%。 粒径:0.2~5mm,多为0.3 ~ 1.5 mm。 褐色,半透明,两组分离发育,分布不均匀,以自聚集和缓慢聚集为主(照片—3、4、6、9、11、12、13)。晶体中有乳状(滴状)混浊微晶浸染状方铅矿包裹体(照片—3、4)和其他微细方铅矿(照片—5)。 4.2.3黄铜矿:含量0% ~ 20%,常见含量5% ~ 15%,原矿平均含量9%。 分布不均,总含量仅次于方铅矿和闪锌矿,居第三位,仍属于富铜矿范畴。 粗晶,粒径:0.2~2mm,一般为0.3~1mm 呈其他形状的中细粒产出,有自联晶体和互连晶体嵌布(照片—1、2、3、4、12、13),少数被石榴石(照片—1)、方铅矿和黝铜矿包裹(照片—2),部分可由透闪石表白(照片—10、12),部分可。 晶体粗,包埋简单,容易解离。 4.2.4黄铁矿:含量从0%到60%,分布很不均匀。在常见的粗粒块状富铅、锌、铜矿石中,黄铁矿的常数一般小于1%(照片-1 ~ 13),主要集中在含铅、锌、铜的黄铁矿型矿石中(照片-14 ~ 19)。 晶体具有不同的粒度,如自形晶体和异形晶体,粒度为0.02 ~ 1.5毫米,通常为0.2 ~ 0.5毫米 粗粒自连晶体(照片-14)和自结晶及异形晶体呈浸染状(照片-15、16、17、18、19),细粒异形晶体可嵌在石榴石的间隙中(照片-15)或含有细粒石榴石(照片-16),在原生硫化物中含量最低。 4.2.5天然银矿物:含量为0%-0.1%,原矿含银量为0.0256%。 异形细颗粒出现在富铅矿石中,与方铅矿密切相关或包含在粗方铅矿中(照片—6、8、9)。 白色,反射率>:方铅矿,硬度 4.2.6氧化铜矿物:含量为0~5%,主要分布在以黄铁矿为主的矿石中(照片-17 ~ 19),主要为孔雀石和针铁矿(照片-18、19),其次为细粒异形粒状斑岩、交代细脉黄铜矿、细粒孔雀石和针铁矿的混合物(照片-17)。 4.2.7黝铜矿:含量为0~0.2%,粒度为0.05~0.1mm,个别地方偶见,常与黄铜矿伴生或包裹在黄铜矿中(照片-2,注-3)。 【下一篇】五、矿石的自然类型,由于高温热液接触交代作用,形成了矿石矿物的分带性和不均匀性,也形成了矿体中矿物组合的差异性。常见类型如下:5.1石榴石铅锌铜富矿:粗石榴石、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缓慢互连组合而成(照片—3、4、7)。 5.2透闪石含银、铅、锌富矿:细透闪石、粗方铅矿、闪锌矿和自然银相互联系(照片-8),形成铅、锌、银富矿。 5.3含有银、铅和锌的富矿石的透闪石石榴石:透闪石、石榴石、粗方铅矿和闪锌矿相互连接(照片-6、9和10),形成铅、锌和银的富矿石。 5.4石榴石铜铅富矿:主要由石榴石、黄铜矿和方铅矿组成(照片-1) 5.5含铅、锌、铜和黄铜矿的石榴石:主要为黄铁矿、石榴石及少量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照片—14、15) 5.6氧化黄铜黄铜矿:主要由细粒自生、半自生黄铁矿和黄铜矿组成,其中富集了大量黄铁矿,含量可达70~80%,黄铜矿被氧化,被孔雀石和蓝铜矿取代(照片—18、19)。 不及物动词矿石结构6.1他晶粗晶结构:主要由粗(巨)他晶石榴石、粗(巨)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组成,见于富矿中,易解离(照片—1~14)。 这是矿石结构的主要特征之一。 6.2互连晶体结构的松弛:主要组成矿物——石榴石、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之间的嵌布关系,且多以平坦、松弛的边界连接堆积(照片-1、3、4、5、6、9、12、13、14)。也是矿内广泛分布的主要特征构造类型之一,彼此十分有利。 6.3自连锁堆积结构:矿物的主要成分石榴石、透闪石和主要金属硫化物先以自连锁方式堆积成块,然后与其他自连锁堆积体连接形成致密的块状结构,主要产于富矿石中(照片—1、3、4、6、7、9、12、13、14)。 6.4包裹结构:被包裹的主要矿物有:(1)粗(巨)石榴石包裹细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或黄铁矿(照片—7、9);(2)黄铜矿包裹方铅矿和黝铜矿的微细颗粒(照片-2);(3)黄铜矿包裹细石榴石(照片-1);(4)闪锌矿包裹细方铅矿(照片-5)、细自然银(照片-9)、细石榴石(照片-4和11)和细黄铜矿;(5)方铅矿被自然银(照片-8)、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石榴石和透闪石(照片-8)等包裹。(6)覆盖有闪锌矿(照片-3)和石榴石(照片-14和16)的黄铁矿 包裹结构虽然在矿石中常见,但它包裹的矿物量很少,不会对矿物之间的解离程度产生很大影响。 6.5固溶结构:主要有三种。(1)最常见的是嵌布粗粒闪锌矿晶体的细乳浊黄铜矿(照片—3、4、5、6),这部分铜、锌不能解离分选。 (2)黄铜矿被乳状方铅矿和黝铜矿覆盖(照片-2) (3)方铅矿有时含有细小的乳胶状天然银矿石。 6.6填隙结构:晚期结晶的粒状金属硫化物填充了早期结晶的石榴石晶体的晶体间隙和裂隙(照片—7、9、11),其中一部分不能解离,会进入尾矿中,增加了尾矿中铅、锌、铜的含量。 6.7交代结构:主要表现为:(1)方铅矿交代石榴石(照片—7、9);(2)方铅矿和自然银以透闪石为主(照片—8、10、11);(3)透闪石交代黄铜矿(照片-11);(4)氧化铜交代黄铜矿(照片—17、18、19)等。 七。矿石结构7.1块状构造:主要由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黄铁矿、石榴石和透闪石组成,呈块状(照片-1 ~ 14),几乎是该区样品矿集矿体中唯一的矿石结构类型标志。 【接下来】7.2浸染状构造:主要见于细粒石榴石岩石中细粒黄铁矿的浸染状分布(照片—16、17)和块状黄铜矿中细粒黄铁矿的散在浸染状分布(照片—18、19),在矿石中不多见。 7.3脉状结构:只有脉状黄铜矿(氧化)出现在细粒黄铁矿石榴石中(照片-17)。 7.4方铅矿的三角痕结构:由于方铅矿含量丰富,晶体较粗,特别发育在立方解理中,所以一般在矿石玻片中可见三角痕结构(照片—1、6、8、9、11、14)。在三角标志构造发育区,也是方铅矿聚集区,天然银矿伴生产量分布较少。 八。结论8.1已查明矿石中主要矿物成分如下: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和黄铁矿,少量自然银、黝铜矿和斑铜矿,氧化形成的碳酸铜矿物孔雀和蓝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粗粒他晶带状异质钙铁石榴石,含少量放射状透闪石。 8.2矿石矿物的晶粒较粗,有效金属硫化物含量很丰富;有效元素铅、锌、铜、硫、银含量高,属于多金属富矿型,其中伴生贵金属元素银含量高,值得关注。 8.3矿石结构以粗(巨)粒安抚晶体结构为特征;矿石结构以粒状(巨型)块状为特征,属可溶性矿石类型。 8.4从样品看,所选研究标样发现试验样品的矿堆中有正长斑岩和粗粒石榴石,表明该多金属富银矿(石)矿床属于高温接触交代-矽卡岩型成因类型。工业类型为铅、锌、铜、银、硫等多金属矿。 8.5矿石中的黄铜矿被不同程度氧化,形成碳酸铜-孔雀石和蓝铜矿(照片-17、18、19)。通过对铅、锌、铜的砂屑检验,发现孔雀石和蓝铜矿颗粒存在于三种不同的精矿产品中。 另外,从对三种不同精矿产品的检测中发现:(1)铜精矿产品中含有一定量的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铜矿的共生和包裹,以及铅锌间的共生;(2)铅精矿产品中还含有一定量的黄铜矿、闪锌矿和方铅矿之间的伴生和包裹;(3)锌精矿和锌产品还含有方铅矿、黄铜矿和闪锌矿之间的局部边缘增生或包裹;(4)在它们各自的精矿产品中,含有另外两种矿物的单体颗粒是常见的。 (图略)关键词标签:有色金属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广西首家水务行业产业学院正式成立
上一篇:海螺创业:2022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约78.96亿元 同比增长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