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金矿石鉴定(矿物鉴定报告)

金矿石鉴定(矿物鉴定报告)

金矿石鉴定(矿物鉴定报告) 陕西某金矿岩矿鉴定报告一、单一岩矿样品鉴定11:氧化金矿(钙质粉砂板岩夹互层细砂岩型):& nbsp& nbsp矿石的形成经历了剪切片理,出现了细砂岩构造透镜体。岩石破碎导致大量硅化应时和脉状应时;然后角砾化,轻微黄铁矿化;最后遭受强烈的表生氧化。 (1)应时(38%)约为6%的细砂;应时硅化物约含28%;(2)绢云母(41%)由细砂岩、粉砂岩和板岩组成。(3)方解石(15%)多为微细重结晶产物,混有绢云母,约3%为脉状;(4)褐铁矿(2.5%)细黄铁矿毒砂氧化次生物质,ф= 0.05 mm1;(5)磷灰石(0.5%)呈短柱状;(6)氧化铁(2.5%)粉末沿构造裂隙和方解石表面分布。 & nbsp14-1毒砂-黄铁矿型金矿(细砂岩-粉砂岩和钙质粉砂质泥岩型)(1)绢云母(52%)是细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的主要矿物,但其变形强度不同。砂岩基本保留在原岩基底,仍以重结晶方式胶结:泥岩重结晶,强烈变形,具叶理(照片1-14-1)。 (2)应时(34%)砂屑约占8%,ф= 0.02mm-0.1mm;浸染状硅化应时集合体约23%,ф= 0.05mm-0.1mm,与细粒黄铁矿-毒砂共生;应时细脉含3.5%左右,ф=0.05mm-0.25mm,与细粒聚合黄铁矿-毒砂共生;(3)方解石(5%)微晶与片状绢云母共生;(4)黄铁矿(4%)以两种尺寸嵌布,细粒(照片1-14-1)ф= 0.02毫米-0.05毫米,稍粗粒(照片4-14-1)ф= 0.05毫米-0.15毫米,带有增生带(照片6-14-1,照片6-14-1晚期脉状黄铁矿(照片7-14-1) (5)毒砂(4.5%)呈柱状、菱形和矛头状(照片2-14-1和3-14-1),ф= 0.02×0.04毫米,0.05×0.3毫米;;(6)闪锌矿(0.5%)呈异形粒状(照片8-14-1),ф= 0.05×0.15毫米-0.1×0.35毫米;(7)白铁矿(1.5%)呈不规则粒状(照片5-14-1);(8)锆石+电气石+磷灰石的短柱状微晶(0.5%) 14-2毒砂-黄铁矿型金矿(细砂岩-粉砂岩和钙质粉砂质泥岩型)与样品14-1相同,不需要进一步描述。 16-1毒砂-黄铁矿型金矿(叶理碳质白云质结晶灰岩夹碳质泥质粉砂岩):& nbsp& nbsp矿化岩石由薄互层碳质白云质结晶灰岩和碳质泥质粉砂岩组成,以结晶灰岩为主。一是经历了强烈的脆-韧性剪切片岩变形,碳质泥质粉砂岩的薄剪切构造呈透镜状、片状,出现S1和S2片岩。随着细脉浸染状黄铁矿-毒砂-硅化,早期片岩使碳质泥富集在片岩带中。 1.碳质白云质结晶灰岩的成分及特征(1)方解石(50%)具有泥质显微颗粒,部分重结晶颗粒略有拉长,ф= 0.02mm-0.15mm;(2)白云石菱形剖面(12%),含半自形晶,ф= 0.03毫米-0.06毫米;(3)粉砂岩(5%)ф= 0.03mm;(4)绢云母(6%)细鳞片状,由泥质重结晶形成;(5)硅化应时(23%)有两种类型:早期为细脉浸染,中期为粒状多晶体,ф= 0.05mm-0.1mm;(6)毒砂+黄铁矿(4.5%)细脉浸染状,ф= 0.02mm-0.04×0.25mm;& nbsp(7)沿叶理表面的碳质(0.5%)粉末浓缩物;(8)方解石-应时不规则细脉(3%)散布在变形岩石中。 【下一篇】2。碳质泥质粉砂岩成分及特征:& nbsp& nbsp多剪拉伸长短连续分布 (1)粉砂-细砂岩(10%)ф= 0.02mm-0.05mm;(2)绢云母(5%)鳞片细小,聚合分布呈叶理状;(3)硅化应时有两种类型(12%):早期,微脉浸染状硅化体被剪切成球状,并伴有黄铁矿-毒砂矿化;中期颗粒聚合弥散分布;晚期方解石脉分布 (4)碳质(0.5%)粉末沿叶理面富集;(5)细粒白铁矿(少量)与黄铁矿密切共生;(6)微细浸染状毒砂+黄铁矿(1%)(照片16-16-1),ф=0.02mm-0.05mm,中期(照片13-16-1和14-16-1),ф= 0.05×0.1mm-0.1×(7)锆石+电气石(少量)为副矿物;(8)方解石(71%)主要是原生钙重结晶的产物,大部分是水热碳酸盐化。 16-2角砾岩-碎裂-碳酸盐粉砂质泥岩型金矿(1)绢云母(23%),细鳞片,半平行排列;(2)方解石(71%)部分泥质重结晶,热液方解石ф= 0.1毫米-0.5×1.0毫米粒状镶嵌;(3)石英粉砂岩(2%) ф=0.02mm-0.05mm,粉砂岩被剪切成构造透镜体;(4)氧化铁(2.0%)泥粉;(5)细片状斜绿泥石(0.5%);(6)褐铁矿(1%)取代黄铁矿,少量黄铁矿残留(照片15-16-2)。氧化后增生区清晰可见,ф= 0.1mm-0.2mm;(7)电气石(邵)19-1含铜毒砂-黄铁矿型金矿(矿化片岩-碎裂粉砂质钙质泥岩型):& nbsp& nbsp岩石原为粉砂质钙质板岩,先受韧脆性剪切片理和微细浸染状黄铁矿-毒砂矿化,后受碎裂成岩作用和略粗黄铁矿-毒砂矿化。 矿物组成和特征如下:(1)绢云母(54%)微鳞片状,大致定向,伴有微细浸染状黄铁矿-毒砂矿化和轻微浸染状微细硅化。 (2)应时的应时有三种形态(18%):一是粉砂岩,含3%左右,ф=0.03mm以下;二是早期浸染状细粒硅化应时ф = 0.02 mm,约占9%;三条应时细脉,异形颗粒,ф=0.05-0.2mm,约6%。 (3)方解石(5%)为细粒多晶体,由钙质泥岩因构造变形重结晶而成,与白云石分布于裂隙岩石间,与稍粗的黄铁矿-毒砂共生。 (4)白云石(12%)为细骨料,与绢云母密切共生,并伴有黄铁矿毒砂矿化。 (5)毒砂(3%)ф=02mm-0.04×0.25mm,细颗粒浸染在叶理带中,稍粗颗粒聚集成花瓣状(照片10-19-1、22-19-1);(6)黄铁矿(3.5%)ф= 0.02毫米-0.1毫米,细粒嵌布在叶理带中(照片21-19-1),略粗聚集;(7)黄铜矿(0.5%)ф= 0.0毫米-0.05×0.1毫米(照片12-19-1);(8)黝铜矿(少)ф = 0.05 mm,同晶颗粒与黄铜矿共生(照片-19-1);(9)辉锑矿(3%)ф= 0.0mm-0.6mm,硅化脉的应时颗粒为异形填隙物(照片12-19-1);(10)电气石+磷灰石(少)岩石副矿物 【其次】19-2毒砂-黄铁矿型金矿(叶理白云质粉砂岩-细板岩夹泥质粉砂岩)(1)绢云母(49%)微鳞片状,大致定向,细黄铁矿和毒砂呈片状分布;(2)应时(27%)有三种形式的应时:粉砂质石英砂碎屑、微细浸染状硅化应时和晚期应时脉;(3)方解石(6%)为细粒骨料,(4)白云石(10%)为细粒骨料(照片23-19-2);(5)黄铁矿微细浸染状分布(3%);(6)毒砂(4%),呈针状细粒,ф= 0.02毫米-0.04×0.20毫米(照片11-19-2);(7)闪锌矿(一粒)与稍粗的黄铁矿、毒砂共生(照片19-19-2);(8)锆石(数粒),岩石副矿物;(9)电气石+磷灰石(0.5%),岩石副矿物。 二。主要载金矿物1。黄铁矿:随构造变形阶段,有多期矿化蚀变,早期有细颗粒浸染(照片1-14-1、2-14-1),ф= 0.02mm-0.1mm;中期细晶多晶(照片4-14-1、6-14-1、8-14-1),ф= 0.05mm-0.15mm;上述两期黄铁矿有增生带,由含砷黄铁矿环边和不含砷黄铁矿核组成(照片9-14-1),含砷黄铁矿含亚显微金;晚期方解石-应时矿脉中的黄铁矿略粗(照片7-14-1),粒度ф= 0.1毫米-0.3毫米 2.毒砂:与黄铁矿密切共生,是主要的载金矿物,主要分为早期(照片1-14-1、2-14-1、22-19-1)和中期矿化毒砂(照片11-19-2、23-19-2),ф = 0.024.02。 和黄铁矿是主要的矿石矿物。 3.白铁矿:不规则徽细粒(照片5-14-1和20-19-1),ф=0.02mm-0.05mm,也是含金矿物。 4.辉锑矿:不规则充填粒状,ф= 0.0mm-0.6mm,是该金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矿物,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形成Au-As-Sb-Hg等卡林型标志性成矿元素组合。 仅局部分布于矿体中,尤其是角砾化带(照片12-19-1和17-16-1)。 5.闪锌矿:异形粒状,ф = 0.054.15mm-0.14.35mm,与黄铜矿、黝铜矿一起形成多金属矿化(照片8-14-1、19-19-2),约占金矿石的1.5%。 6.黄炯矿:异形粒状(照片12-19-1、17-16-1),ф= 0.05×0.1mm,约占金属矿物的1.5%。7.黝铜矿:异形粒状(照片17-16-1),ф = 8.应时:异形粒状,多期、多期蚀变的产物,早期以细粒、细脉浸染;中期聚集分布;晚期矿脉生产 也是重要的载金矿物之一。 9.铁白云石:自形中细粒晶体,主要产生于成矿中期,与应时、黄铁矿和毒砂密切共生,是重要的载金矿物之一(照片23-19-2) 三。矿石结构和构造1。矿石结构(1)稀疏浸染状构造:主要由黄铁矿和毒砂组成(照片1-14-1、2-14-1、3-14-1),硫化物沿叶理带分布。 (2)斑岩浸染状构造:主要由黄铁矿、毒砂、黄铜矿、闪锌矿和辉锑矿组成,沿片岩带和角砾岩间隙分布。 (3)脉状浸染状构造:主要由黄铁矿、毒砂和硅化应时白云石组成。 (4)增生带结构:是黄铁矿颗粒的内部结构,由含砷黄铁矿环边和不含砷黄铁矿核组成(照片6-14-1、8-14-1)。含砷黄铁矿含亚显微金。 2.矿石结构(1)自形细粒结构:黄铁矿和毒砂(照片2-14-1、4-14-1和11-14-1) (2)异形粒状结构:闪锌矿、黄铜矿和辉锑矿(照片-14-1) (3)交代包裹体结构:黄铁矿含白铁矿(照片5-14-1),毒砂半含黄铁矿(照片9-14-1)等。 四。矿床特征 选矿:& nbsp;& nbsp该金矿床是秦岭地区一个重要的金矿床类型,属于微细浸染型(卡林型)。 从工业利用角度看,矿床类型难选,砷锑含量高,自然金多为不可见的亚显微金。 因此需要磨矿极细(260目以下),全泥氰化选矿工艺效果较好。 (图略)关键词标签:贵金属黄金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暗槽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上一篇:谈如何加强钻探工程的质量及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