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矿企资讯>守望百里运输安全的“王大车”

守望百里运输安全的“王大车”

从青涩学徒到“首席技师”再到“煤炭行业技能大师”,他以连续安全行车60余万公里,防止大小行车事故70余起,处理机车惯性、疑难故障1200余件的耀眼“成绩单”诠释了守望百里运输安全的信心和决心。他就是被大家称为“王大车”的铁运处机辆段运转车间副主任王传尚。

过硬本领源自“20万次程序操作”

成绩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每项荣誉都凝聚着心血和汗水。从最初的蒸汽机车司机转型到DF4D、DF8B型内燃机车司机,他把20万次程序操作和2万次机车零部件检查的实践经验总结提炼,熔铸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账本”。

一趟出乘,仅确认铁路信号的手势就要重复300余次。虽然是技术大拿,但他从来不会掉以轻心,坚持把每次出车都当作自己的“第一次”。每次接班,他都提前半小时进入机车了解状态,对机车机械和走行部位进行全面检查,只要发现机车上有一点点“异常”,就一定要查出原因,直到处理妥当才放心。

一次出乘前,他像往常一样进行机车性能试验。在轰隆的柴油机发动声中,他听到了细微的杂音,根据多年驾驶经验初步判定“这不是个小故障”。在第二次仔细的检查中,他把异常现象的位置锁定在了柴油机的过轮轴承上,打开曲轴箱盖后,结果发现轴承脱落碎片,随后立即报请国铁徐州机务段机车检修技术员进行鉴定。经鉴定,机车柴油机增压器叶轮轴承破损。此次故障的及时处理,避免了机车柴油机爆裂和机车停运,为铁运处挽回了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技术革新让“油气过滤效率提升70%”

随着驾驶和检修技术的炉火纯青,王传尚又在技术革新上下起了功夫,“账本”的创新创效“章节”随之而来。

在此之前,机车运行时油污会从机车顶棚上往两侧流淌,这就使机车清理成为了机辆段运转车间交接班时的日常工作。王传尚在心底琢磨:怎么能不让油污从两侧流下来,减少乘务员清理油污工作量和机车整备时间呢?

回去后,他主动带领车间劳模创新工作室的成员们讨论分析,认定主要原因是机车的油气分离器分离不完全,造成排出油气中机油含量大,于是带头开展内燃机车机油分离再利用技术攻关。为了得到最真实的数据,王传尚把每次机车的加油量都一一记录下来,交接班时逐台查看机车的耗油量,再把每台机车大概跑的公里数算出来。通过数次方案修改,最后确定用不锈钢滤网制作出五层过滤的滤油装置。

经过反复测试,改进后的滤油装置使机车油气过滤效率提升了70%以上,每年可节约机油费用支出20余万元。近期,这项科技创新成果《DF4B型内燃机车油气分离器滤油装置的研发》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授业解惑带出“青年技术标兵”

“把‘好账本’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才学到手、用到手,就心满意足了。”王传尚笑着说。

作为知识型技能人才的杰出代表,王传尚不但身体力行地用知识和技术为企业创造财富,还将打造学习型队伍、培养技术人才视为己任。近年来,在落实处党委“人才培养新干线”工作中,他以层层推进、以点带面的方式开展技能素质双建设,与10位新入职大学生青工签订师徒合同,着力将“稳、准、快、巧”的平稳操纵技艺传承给新司机。

凭借多年积累的行车经验,他在线路、机车、车辆特性上为徒弟们解疑释惑,并带领攻关小组,从机车油耗、机车故障排查、机车监控装置等方面进行了上百次现场模拟实验和测试。在获取大量运行数据的基础上,指导完成了30多项技术创新成果,被广泛应用到了行车运输中。

从培养岗位能手到提升团队整体素质,王传尚从未停止努力,带出了枣矿集团“青年技术标兵”刘设等一批新一代“大车”,为“六型”铁运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着力量。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财务共享中心开展各业务组组长、副组长内部竞聘工作

上一篇:破茧成蝶的至精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