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滨湖煤矿安监处组织人员对照物料“模块化”管理标准,全面开展井下各采掘头面物料定值化治理情况的验收和评比,树立标准化先进单位标杆,动员其他单位学习和借鉴。
为进一步提升矿井的质量标准化水平,该矿实施“模块化”管理,通过分块、分类、分区域的治理,不断提升干部职工“把标准养成习惯”的意识,以“模块化”管理推动各项工作一次性做到最好,夯实矿井安全基础。
他们把电缆吊挂、轨道铺设、锚杆(索)支护、电气设备完好等20余项工作,结合各安全生产专业的实际,逐一分类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标准,排定工程质量提升时间表,建立“模块化”管理落实清单,明确标准要求、提升措施、治理时间、落实单位和责任人、包保单位和责任人,做到了任务分解安排、标准严格精确、责任细化到人,为全面提升矿井质量标准化水平提供了保障。
治理过程中,该矿各基层单位按照工程逐项治理的工作规划,分类制订整治措施,将整治工作纳入每班的工作任务。安监处根据各生产单位排定的时间表,将“模块”整治工作纳入每周五的安全大检查中,加强对整治过程的监督。逐一验收考核,确保完成一项验收一项、治理一项提升一项,实现矿井质量标准化全面提升。
“‘模块化’管理工作不是‘昙花一现’,而是一项始终贯穿安全生产的重要工作,我们制定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动态监管与考核,以质量保安全。”该矿安全总监、安监处长于振祥说。
他们制定了矿、专业、安监处、基层单位、基层班组“五个层级”的质量标准化监管体系,采取动静态结合的方式,通过班执行、日检查、周汇总、旬考核、月兑现、不定期召开质量标准化现场推进会等举措,从源头抓起、去一线监管、在基层落实,形成责任到现场、履职到现场、担当到现场的“三到现场”管理机制,确保实现动态达标。
(通讯员 张胜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