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柴里煤矿面对煤炭市场的严峻形势,牢牢抓住创新驱动这个法宝,通过搭平台、建机制,教育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创新创效,增强了矿井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动力。
“我们重点在自动化上下功夫,创新实施了带式输送机转弯装置,降低了人员、材料投入,加快了工程施工进度,创效50多万元。”该矿综掘工区工长杨硕介绍,他们研发的“带式输送机转弯装置”在全矿进行了推介。像这种由区队自主攻关研发再由主创人面向全矿推介的模式已成为该矿新常态。
“我们本着‘集成、协同、共享’原则,把全矿劳模和人才资源进行整合,成立创新联盟,让他们在技术革新、技能创新、科技攻关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头和传帮带作用。”矿纪委书记崔峰说。
他们注重挖掘和放大创新联盟优势,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创新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广泛开展技能授课、新技术研发、专项课题研究等活动,鼓励职工探索创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难题。目前,创新联盟涵盖采掘、机电、通防等9个专业,拥有高级技师12人、技师26人。
为进一步激发全员创新创造创效热情,该矿下发《“五小”创新工作意见》,坚持每季开展一次评比表彰,制定详细评比标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评委会,对创新成果经过专业现场验收、部门联合初审评比和公示后,按照评比等级和项目创效类型、价值大小给予表彰奖励。
“3606工作面顺槽转载机设计为外置设备,过桥不利于行人安全。针对这个问题,综采工区杨帆领衔对转载机过桥进行改造,将桥腿与桥面分离固定于转载机挡煤板上,对桥面采取折叠风动控升降与转载机脱离。改造后,方便快捷、安全实用、整洁美观。”矿工会生产部部长孙响说,“该项目被矿命名为‘杨帆过桥改造法’,获得五小创新一等奖,得到3000元奖励。”
“我们动员职工重点在市场买不到、现场很需要、专家不研究、职工能做到的课题上展开科技攻关和技术创新,并坚持把创新成果运用到生产中,收到了显著成效。”矿工会主席丁春纪说。
“液压轮对扒装一体机”小创新、“75KW双尾轮无极绳绞车安装与应用”小建议、“煤泥水沉降速率探测装置”小改造等一批创新成果相继推广应用,不仅保障了安全生产、提高了工时效率、改善了工作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我们把‘凝聚创新力量、打造创新品牌、孵化创新成果、培养创新人才’作为创新联盟的初心使命,今年已完成创新项目67项、创效800万元。”矿党委书记赵连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