汞对金的润湿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其中以下因素影响较大:1。金颗粒大小和单体解离度的影响,金颗粒的大小、形状和结构对混汞效应的影响主要取决于金颗粒与其周围矿物的解离度。生产实践表明,粒状、球状或树枝状的金颗粒容易混汞,混汞操作的关键是金颗粒的单体解离度。所以在处理砂矿的时候,破碎操作要尽可能的充分。处理脉金时,在不破碎的情况下,适当提高磨矿细度,可以提高混汞回收率。一般适合混汞的金颗粒粒径为0.2 ~ 0.03 mm..当在研磨循环中使用混汞板时,混汞板的粒度下限为0.015毫米..2.金颗粒的细度矿石中金的细度直接影响回收率。纯金最容易汞齐化,但在自然界中很难见到化学纯的金。除了金以外,金颗粒通常还含有银、铜和铁等杂质。这些杂质的存在降低了金被汞齐化的能力。例如,当金含有10%的银时,被汞润湿的能力将显著降低。金矿床中砂金的纯度往往高于脉金。氧化矿石的细度一般高于原生矿石中的金。新鲜洁净的金颗粒表面是提高混汞回收率的重要条件。当金颗粒表面被污染或“生锈”时,其汞齐化能力就会降低,甚至连水银都混不进去。金颗粒表面污染的主要原因如下:1)在研磨过程中,金颗粒变形,此时一些铁屑或应时颗粒被压入金颗粒表面。2)在研磨过程中,混入矿石颗粒中的机油粘附在金颗粒的表面。当矿石含有滑石、石墨或其他含碳物质时,也会发生类似的现象。3)悬浮在矿浆中的颗粒或溶解在水中的杂质覆盖在金颗粒表面,形成吸附膜。所谓金颗粒表面“生锈”,是指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或硅酸盐膜。表面有“锈”的金颗粒很难汞齐化,有包覆层的金根本不能形成汞膏。有必要做准备,首先去除被污染的涂层,通常是通过机械研磨。金颗粒刚从矿石中分离出来时最容易混合。所以内部混汞的效果比外部混汞的效果好。3.工作温度汞在室温下为液态,熔点为零下38.89℃,沸点为357.25℃。汞的活性随着浆料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此提高浆料温度可以增加汞对金颗粒的润湿能力。但过高的温度会增加汞的流动性,部分金会随着汞的流失而流失。同时,汞的蒸发速度也会加快。随着汞的蒸发,会发生缓慢的氧化,在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层,影响混汞操作。但如果温度过低,水银的粘度会增加,会降低金颗粒的润湿效果。一般情况下,混汞操作温度应保持在15℃以上,但不应高于26.7℃。使用水银混合筒时,应保持在65℃以上。4.汞以单一浆料浓度混合时,浆料浓度不宜过大,一般为10 ~ 25%,在汞板上会形成稀薄的浆料流,使金颗粒高速沉降,否则细小或颗粒状的金很难完全沉降在汞板上。当外部汞与其他选矿方法混合时,例如,当外部汞被置于研磨和分级回路之间时,有时应注意后续流程。在满足整体分选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矿浆浓度。外汞的最佳浆料浓度为25%。混汞的最佳矿浆浓度为30 ~ 50%。5.矿浆pH值的生产实践表明,混汞操作的pH值应为8 ~ 8.5。最好是在酸性介质或氰化物溶液中混汞(氰化钠浓度为0.05%)。这是因为在混合汞的过程中,金颗粒和汞表面形成的贱金属氧化物膜可以被酸或氰化物溶液溶解。但矿泥在酸性介质中不易团聚,会污染金颗粒表面。进入矿浆中的可溶性盐会生成贱金属汞齐覆盖在汞的表面,使黄金的混汞作业恶化。碱性介质可以改善混汞的工作条件。例如,当用石灰作调整剂时,可析出可溶性盐,可消除混入浆液中的油类物质的影响,并可使煤泥凝聚,降低介质的粘度。但石灰的加入量不宜过量,否则会降低汞齐率。6.水银的质量水银的质量对水银的混合效果影响很大。纯汞由于表面张力过大,对金颗粒的润湿效果不好。当汞含有少量金、银和贱金属时,表面张力降低,润湿效果提高。如果汞中含有0.1 ~ 0.2%的金,可以加速汞向金的汞齐化过程。水银含银0.1%时,对金的润湿能力可提高0.7倍,金银含量达到5%时,可提高2倍。当汞含有少于0.1%的铜、铅、锌时,也能促进汞对金的润湿。但矿石中砷、锑、铋的硫化物,黄铁矿和方铅矿易附着在汞表面,降低了汞对金的润湿能力。7.汞的加入量和加入次数汞的加入量和加入次数直接影响提金效果。加汞量要适当,过多的汞会降低汞膏的弹性和稠度,造成汞膏和汞随髓流失。如果汞量不足,汞膏会比较硬,抓金能力下降。秦英夏季的汞流动性有增有减。
关键词TAG: 贵重金属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汞对环境的影响(汞作业者应注意)
汞对环境的影响(汞作业者应注意)
下一篇:钛白粉的比重(钛白粉电导率)
上一篇:汞百度百科(汞自然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