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项目的地质报告应由技术机构编制。国家或重点项目的评价和勘查项目的地质报告,由队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写。
二、重点评价勘探项目,在野外工作结束前,必须对其工作的主要成果进行全面检查或现场验收。只有合格的资料才能作为编制地质报告的基础地质资料。野外工作结束前的地质成果检查验收,由地质队组织,重点矿山企业派人参加,力争在写出报告前解决问题。
三、撰写报告前,要按规范的有关规定进行。结合矿区(或工区)的具体地质条件,拟定报告编写大纲。一般项目报告大纲由项目组总工程师审核,重点评价或勘探项目的报告大纲提交公司审核。
四、编制地质报告应事先编制工作计划,建立各种责任制和检查制度,分工负责完成。编写地质报告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每项工作完成后,必须至少检查三次;自检、互检和抽查。自检和互检数量为100%,抽查数量不少于25-30%。
2.除图纸外的各种资料的修改应保持原话清晰,为审查提供参考。所以错误只能用单线或双线划掉,改正后的数据要写在上边,不能涂抹原文。
3.查,应该直接以最原始的资料为依据,避免互相抄袭,一错再错。
4.各种图纸资料都要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修改,避免相关图纸资料无法修改或忘记修改。
5.每项工作都要有专人完成,要尽量避免中途换人,避免因工作条件不熟悉而出现差错。
五、编制地质报告要对矿区(或工区)的主要地质问题,进行详细讨论,集思广益,统一认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应该彻底实践,并辅以必要的工作,以实现合理的解决方案。不需要统一矿床成因等地质理论问题。不同意见可在专题研究报告中讨论或作为地质报告的附件提交。
六、编制地质报告,应注意报告质量。地质报告的质量主要是基于地质观察、勘探工程、一切原始资料、一切综合图、表、综合研究、品位和储量计算的质量。因此,在勘查过程中,必须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严格控制每个过程、环节和岗位的质量,以确保地质报告具有较好的质量。在编制地质报告的过程中,上一道工序也必须对下道工序负责,并提供可靠的数据或资料。下道工序应检查上道工序的数据,合格后再进行本道工序的工作。
地质勘探报告本身的质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所有问题都必须在书面报告的相关章节和相关图表中单独说明。尽可能用正文章节、图表、目录等。可以在不参考其他图表和数据的情况下说明自己,以便于使用。
2.所有的评论都要有一定的顺序,这和人类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一样的,就是从总体概述到个别论述,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从外部到内部,从现象到本质。
3.我们必须对所有评论的问题提出清晰的理解和结论。
4.所有的评论和结论都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也可能有必要的推论或预测,但要指出推论和预测的依据。
5.报告应附有必要的照片和放大的草图或插图。
6.所有的图表都应简明扼要,但也应包括必要的内容。
7.书面报告附件中的相关内容、数字和表格必须完全一致。
8.书面报告、数字和表格的印刷和装订应精美,防止遗漏、错别字和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