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成因及其应用的研究。矿物学的一个分支。矿物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其中储存着有关其成因和找矿的信息。研究这些信息是成因矿物学的中心课题。
发展简史
成因矿物学的思想是由苏联学者维尔纳茨基提出的...从1890年到1911年。他的学生费尔斯曼,...提出了成因矿物学术语和矿物标型理论,并用它来判断伟晶岩的形成条件和含矿性。P Ramdohr将矿物标型理论引入矿床学,提出了矿石的标型矿物、标型组合和标型结构。格里戈里耶夫在1947-1955年提出了矿物个体发育的概念,并在1962年提出了“矿物单体和集合体的发育过程,统称为个体发育”的观点。1963年,拉扎连科在《成因矿物学原理》一书中系统阐述了成因矿物学的理论体系,总结了矿物类型学及其应用,使成因矿物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79年,Lazarenko提出了矿物成因分类大纲,将矿物标型理论引入矿物成因分类。1963年,我国陈光远及其学生提出了角闪石、绿泥石、黑云母、石榴石等矿物的成因分类和成因矿物群的概念。1987年,陈光远等人在《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一书中进一步完善了成因矿物学的理论体系。
研究内容
概括起来有以下四个方面:矿物发生、发展、形成、变化的条件和过程,即矿物发生的历史。包括主要矿物的个体发育,矿物系统的系统发育(矿物种类的系统发育,矿物共生的系统发育,矿物成因的年代学)。矿物的形态、成分、性质、产状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对介质的依赖性,反映介质状态和条件的宏观和微观标志,即矿物的标型性质。矿物温度计和矿物压力计是矿物特征反映的矿物形成的温度和压力条件,属于矿物类型学的范畴。及其时间空分布规律。矿物的成因分类,主要是根据不同成因的同一矿物种或族的化学成分特征,结合其形态和性质类型学,建立某种或族矿物的成因分类体系。
研究意义
矿物学非常实用。它是矿物学和生产实践之间的桥梁。例如,岩石和矿石都是矿物集合体,矿物如实记录了由岩石和矿石组成的地质体形成和变化的全过程,可以为地质体的成因和成岩成矿演化提供成因信息。因此,成因矿物学研究具有勘查和评价地质体成因和含矿性的意义。矿物标型理论可以直接为找矿和勘探服务。矿物标型定量参数经统计处理后,可有效圈定远景和找矿勘探靶区,并可预测深部及外围隐伏矿体。对天然矿物形成条件的研究可以为人造矿物材料的生产提供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此外,地热矿物的标型研究涉及能源问题、活动断层和工程设施的标型研究。成因矿物学也有其理论意义,可以促进矿物晶体化学理论的深化和岩石学、矿床学成因理论的发展。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成因矿物学是为了解决地质体的成因和含矿性,所以岩石学、矿物学、地层学和古生物学都与它密切相关。它也是研究矿物形成条件的学科,所以与实验矿物学和实验岩石学互为补充。矿物对外应力非常敏感,因此与构造地质关系密切。成因矿物学和找矿勘探都是为找矿勘探服务的,所以关系密切。矿物学还与固体物理学、光谱学、物理化学和胶体化学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