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属矿产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中国铁矿和有色金属矿的分布特点) 中国金属矿产资源特点:& nbsp;& nbsp中国幅员辽阔,成矿地质条件优越。 中国位于欧亚板块的东南部,东与太平洋板块相连,南与印度板块相连;横贯亚洲构造域、太平洋沿岸构造域和特提斯& mdash喜马拉雅构造域 这三个构造域形成了三个成矿域:太平洋沿岸、古亚洲和特提斯-喜马拉雅。 总体上看,我国地层发育,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强烈,为矿物的形成和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形成了多种矿床类型。 目前已发现矿藏和矿点20多万处,其中已查明矿藏1.8万多处,是世界上少数矿产资源丰富、矿种齐全、配套程度高的国家之一。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金属矿产资源分为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放射性金属、稀有金属、稀土金属、稀有金属、半金属和其他矿产资源。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国土资源部2010年公布的《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公报》显示,截至2010年,我国已知资源储量的金属矿产有54种。包括铁矿石、锰矿、铬铁矿、钒矿、钛矿、铜矿、铅矿、锌矿、铝土矿、镁矿、镍矿、钴矿、钨矿、锡矿、铋矿、钼矿、汞矿、锑矿和铂族金属(铂矿、钯矿、铱矿、铑矿、锇矿和钌矿)。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看金属矿产资源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区分布、矿床规模、矿石品位、开发条件、资源丰度和支撑程度、产销供求等。,中国金属矿产资源的主要特征如下 1.矿产品齐全完整,资源丰富程度不一&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大规模地质调查证明,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产完整的国家。 据原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所的一份研究报告统计,在世界145个国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30多种,只有中国、前苏联、美国、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巴西等少数国家。 其中,我国是已探明矿产种类最多的国家,世界上已知有经济价值的矿产都在我国发现和探明。 我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确认探明储量的矿种有168种。 已探明矿种的种类表明,我国幅员辽阔,成矿条件多样,有利于多种矿产资源的形成,为构建以国内矿产资源为基础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矿产品种齐全是优势,但品种丰富程度不一,存在资源结构性矛盾。 黑色金属(铁、锰、铬)在中国需求量很大,产销量占95%以上& ldquo四种有色金属& rdquo金属(铜、铝、铅、锌)等大宗金属矿产储量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需要大量进口补充;但是,小金属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这是世界闻名的。 矿物如稀土、钒、钛、钨、钼、锡、锑、镁和一些稀有金属如锂、钽、铌和稀有金属。 这些小金属矿产的探明储量早已位居世界前三。 第一类是稀土、菱镁矿、钒、钛、钨、钼、锡、锑、铋等矿产;分散的金属矿产也很丰富;只有镍、钴、金、铂族金属等小金属矿产的探明储量不能满足需求。 2生产性资源总量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一个国家的矿产资源是否丰富,往往与世界矿产资源储量相比较,表明其资源特征。 有的试图用底价来总结比较,但不现实,因为矿产储量的价格很难确定。 与某些矿产储量的总潜在价值相比,其计算公式为:矿产储量的总潜在价值=矿产储量中所有有用成分加工成矿产品的数量x矿产品的国际单价。 根据原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所1993年完成的《各国矿产储量总潜在价值研究报告》,对世界上百个国家拥有的各类矿产储量总潜在价值进行了系统计算和横向比较。 当时估计中国矿产储量潜在价值为16.56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29.84万亿美元)和前苏联(21.85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三。 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保有量少。 据原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所统计,中国矿产储量人均潜在价值为15110美元,仅占世界人均矿产储量潜在价值(26040美元)的58%,居世界第53位。 3低品位(贫矿)矿石多,高品位(富矿)矿石少&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金属矿物的优劣,是由矿床(矿区)中有用成分的品位或主要有用矿物的含量决定的。 矿石品位是衡量矿床经济价值的主要指标,是划分矿石财富的重要依据。 富矿是指主要有用成分或主要有用矿物得到富集,与同矿床或类似矿床的矿石相比品位较高,在技术经济条件、加工利用等方面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矿石。 有些富矿可以不经选矿直接加热或直接加工利用。 贫矿是指主要有用成分品位或主要有用矿物含量低于同类矿石(或矿床)的矿石(或矿床)。 通常贫矿经过选矿、造球、烧结(对铁精矿而言)后,才能入炉冶炼或加工利用。 在当代选冶技术进步的条件下,贫矿品位低虽然增加了选矿的工作量和成本,但由于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仍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 因此,目前世界上许多易于开采和选择的大型和超大型贫矿(田)都可以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如含铁石英岩型铁矿、斑岩型铜铜矿、低品位铅锌银矿,以及主要成分品位虽低,但伴生成分丰富,综合利用价值大的矿床。 目前,通过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综合利用和先进的采选冶技术,使这些矿床(场)由贫矿转变为富矿,在中国已经成为现实。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根据我国已调查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大宗矿产——黑色金属铁、锰、金刚石,以及有色金属铜、铝、铅、锌等资源,贫而富。 根据《全国矿产资源与储量公报(2009)》中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底,铁矿资源量(矿石量)为646亿吨,其中富矿9.2亿吨,占1.4%,贫矿98.6%。 铁矿石平均品位33.5%,比世界铁矿石平均品位低10%以上,比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铁品位60%以上的大型富矿低20% ~ 30%。锰矿资源储量(矿量)87027万吨,其中富4041.8万吨,占4.6%,贫95.4%,锰矿品位约22%,不到世界商品锰矿标准48%的一半。铬矿(矿石量)已探明资源储量1151万吨,其中富矿(Cr 203 >:32%)339.7万吨,占29.5%;铜矿资源储量8026万吨,矿石中铜的平均品位为0.87%。 富矿(Cu >:1%)1924万吨,占24%,贫矿占76%,低于智利、赞比亚等拉美和非洲国家的铜矿。 我国铜矿床的矿物成分主要是黄铜矿,导致铜精矿品位低(铜含量小于30%)。在国外,如赞比亚和刚果(金)铜带、美国的带铜带、俄罗斯的乌多坎、德国的曼恩费尔德、波兰的鲁宾、阿富汗的艾纳克等。超大型高品位层控砂页岩铜矿10余处。 铜矿物组合,主要为辉铜矿和斑铜矿,原矿中铜的品位在4%以上,铜精矿中铜的平均品位在45%左右。 铝土矿(矿石量)显示资源储量为320261.4万吨,其中我国生产氧化铝的主要矿石原料为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销量高,硅含量高,铁含量低,铝硅比低,占全国铝土矿资源储量的98%以上,A/S比多为4-7,是生产氧化铝的劣质矿石原料。 优质铝土矿,仅占20%左右,80%左右为中低品位(A/S)矿石;铅锌矿资源储量为铅矿4851.1万吨,锌矿10695.3万吨。 铅锌矿主要为中品位矿石,富矿石较少。铅锌品位8%~10%的富矿储量仅占总储量的17%左右。 铅锌比1992年为1: 2.5,2008年为1:2.2,均明显高于铅,这是我国铅锌矿的特点之一。 国外铅锌矿的铅锌比一般为1:1.2。 有许多复杂的多金属矿床,很少有单一金属矿床。&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中国幅员辽阔,位于几大板块的交界地带。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变质作用发育,形成多组分综合矿床,具有重要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就综合矿床探明储量而言,伴生有益组分的黑色铁矿石约占全国铁矿石储量的1/3。许多大型铁矿床(区)都伴生有益成分,如钒、钛、铜、铅、锌、钨、锡、钼、镍、钴、铬、锑、金、银、镉和镓。 如中国内蒙古的白云鄂博矿床,是世界上罕见的铁、稀土、铌超大型综合矿床,有70多种元素、180多种矿物。 已探明的稀土和铌储量分别占全国储量的94%和72%。 目前,铁、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钍、铌、锰、磷、氟等15种元素已得到综合开发利用,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0%以上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是综合矿床。 以铜矿为例,统计显示,在统计的900多个矿床(区)中,单一矿床仅占其总储量的27%,综合矿石占其总储量的73%。 许多铜矿生产的铜精矿含有大量的金、银、镍、钴、钨、钼、锡、铂族元素和分散元素,如镉、铟、镓、锗、铊、铼、硒和碲。 铅锌矿床还具有多种有益成分,多为综合矿床,少数为易矿床。 大多数铅锌矿床(田)不同程度地共产出铜、铁、硫、金、银、锡、锑、钨、钼、汞、钴、镉、铟、镓、锗、硒、碲、铊、钪等元素。 某些铅锌矿床中有50多种伴生元素。 特别是大量的银和金相互伴生,这是我国综合铅锌矿床的一大特点。伴生银储量占全国银储量的60%以上,采选冶金过程中综合回收的银占全国银产量的70% ~80%。 还有许多综合性铝土矿床(区)。 从成矿类型来看,我国铝土矿主要是古风化壳一水硬铝石型矿床,与国外三水铝石红土型铝土矿有不同的特征,是比红土型铝土矿更多的伴生矿物。 在我国古风化壳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成矿带中,一个矿床(区)的覆盖层往往含有工业煤层和优质灰岩。 粘土矿、铁矿石、黄铁矿等。常与含矿岩系伴生,许多古风化壳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还伴生有许多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有益成分,如镓、锂、钒、稀土、锯、熊、钛、钪等。 国内外已成功从铝土矿中回收镓、钒、钪等经济资源。 目前,世界上90%以上的镓是在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综合提取的。 中国氧化铝厂从生产氧化物销售中综合回收镓的能力已达60多吨。 从氧化铝生产中回收钒已在工业上实现,并成为提钒的重要来源。 在氧化铝生产中,超过95%的钪包含在赤泥中。近年来,国外进行了从铝土矿制备钪精矿的半工业试验。 中国平果铝土矿和山西铝土矿伴生有丰富的钪,具有很高的综合回收价值。 遗憾的是,由于专业分工和部门制约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前勘探的铝土矿未能全面普查综合铝土矿床的伴生煤、粘土、石灰岩、黄铁矿等矿物和伴生有益组分。因此,许多铝土矿床(区)中伴生矿物和有益元素的赋存状态、准确含量和矿物组成基本上是未知的。 同样,在煤矿、粘土矿等一些大中型矿床(场)的勘探中,伴生的相当可观的铝土矿资源也没有得到综合勘探。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除了上述大宗金属矿产(铁、铜、铅、锌、铝)的综合矿床外,还有许多小型金属矿产的综合矿床。 如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中的铜镍硫化物矿床,伴生有大量的钴、铂、金、银及稀散金属,成为综合矿床,具有很大的综合利用价值。 依托金川矿床,组建了以采选冶配套的大型有色冶金化工联合企业金川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镍、铜、钴及稀有贵金属、硫酸等化工产品及相应系列的深加工和盐产品。 镍和铂族金属分别占全国产量的88%和90%以上。是中国最大的镍钴生产基地和铂族金属提炼中心。 5超大型小型金属矿床多,超大型大型金属矿少& nbsp大麻。& nbsp& nbsp& nbsp& nbsp大型和超大型矿床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矿产资源丰富程度和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矿业国家非常重视大型和超大型矿床的寻找和勘探,以获取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然而,对于超大型存款的定义却没有达成共识。 甚至超大型存款的名称也有多种表达方式。 如世界级、超大型、巨型、超巨型矿床等。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根据屠光池给出的超大型矿床的定义和规模分类标准,分析了我国金属矿产超大型矿床的分布特征:大宗金属矿产超大型矿床少,小型金属矿产超大型矿床多。 这与国外一些矿业国家拥有的超大型矿床不同。 比如中国的铁矿石和铝土矿,没有发现像巴西、澳大利亚那样的超大型富铁矿床;几内亚、澳大利亚、印度、越南等国也没有亿吨以上的超大型三水铝石红土型铝土矿。 江西德兴、西藏玉龙、曲龙三地虽有超大型铜矿,但其矿床规模和数量均不及国外。 据统计,全球铜储量超过500万吨的超大型铜矿共有69个,其中美国14个,智利12个,赞比亚5个,加拿大4个,秘鲁4个。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发现像智利丘基卡马塔(铜储量超过6000万吨)那么大的超大型斑岩铜矿。 虽然有云南金顶、甘肃长坝、广东凡口、内蒙古东升庙等四个超大型铅锌矿床,但其规模和品位都不如澳大利亚布罗肯希尔、美国红狗、朝鲜康迪、波兰上西里西亚等著名超大型铅锌矿床大而丰富。 总之,中国的大宗矿产超大型矿床很少,在国际上处于劣势。 但中国有丰富的稀土、钨、锡、钼、锑、汞、镁、钛等小金属矿产,有许多品位丰富、特色鲜明的超大型矿床,有些独具特色,在世界上处于主导地位。 如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铁铌矿、甘肃金川铜镍钴铂矿、湖南柿竹园钨锡铋多金属矿、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广西大厂锡锑多金属矿、陕西金堆城钼矿、河南栾川南泥湖钼(钨)矿、湖南三道庄钼(钨)矿、湖南锡矿山锑矿、贵州万山汞矿、辽宁大石桥矿。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综上所述,我国矿产形势的基本特点是矿产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 考虑到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特点,矿业发展应该走资源节约型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管理,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矿产资源。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我国金属矿产资源种类齐全,但不同程度地丰富,丰缺、贫矿、富矿、综合矿、单矿少、小型金属矿产超大型矿床多、大型金属矿产超大型矿床少& ldquo利弊共存& rdquo特色,要充分发挥稀土、钨、钼、锡、锑、镁、钛、钒等众多小金属矿产资源丰富、规模巨大的优势,弥补铁、铝、铜、铅等大金属矿产的不足。 在发展矿业过程中,要坚持综合找矿,加强综合找矿;坚持贫富并举,依靠采选冶科技进步,合理开发矿产资源。 &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全球矿产资源是全人类的财富。 而矿产资源分布不均是由于地面运动的不平衡性和地质构造活动的多期性和复杂性造成的,使得各国矿产资源的品种和数量或多或少,甚至没有,矿产资源的质量有好有坏。 因此,各国矿业都感到仅靠本国矿产资源难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希望加强矿业开发的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积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同时立足国内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加快实施& ldquo出去& rdquo战略步伐,海外勘查开发矿产资源,搞好资源配置,保障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需求,为全球矿业发展和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土方、预应力锚索、降水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上一篇:谈编制施工方案中的安全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