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矿石试样的采样量如何确定?如何制备成实验室样品?(铁矿选矿试验)

矿石试样的采样量如何确定?如何制备成实验室样品?(铁矿选矿试验)

矿石试样的采样量如何确定?如何制备成实验室样品?(铁矿选矿试验) 矿石样品的取样:& nbsp;& nbsp工艺矿物学研究主要为地质和矿物加工(包括冶炼)提供数据。 数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这些工程的测试过程和质量。 然而,无论是与选矿试验的矿石量相比,还是与自然矿床的储量相比,实际检验矿石性质的样品数量都非常少,微不足道。 因此,要求工艺矿物学检验的样品部分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代表性不好。后续观测工作再精确细致,其提供的工艺矿物学数据价值也不会很高。 为了保证样本的代表性,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获取样本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首先,它是从分选的产品和矿物样品中提取出来进行测试的;二是在工艺处理取样点取地质样品。 & nbsp& nbsp& nbsp采取矿物样品进行选矿研究是一项非常艰巨而细致的工作。 通常由建设单位组织,地质、选矿试验研究和设计单位参加。 研究设计单位提出技术要求,地质部门负责编制取样设计。 & nbsp& nbsp& nbsp取样前,必须基本弄清矿床和矿体的产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嵌布粒度、化学成分、有益和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矿石的物理技术特征、采矿方法、采矿方案和技术要求。 在此基础上,可以制定合理的取样方案,获得具有充分代表性的矿样。 因此,在矿石运进矿仓之前,应对整个过程进行彻底的调查研究,找出影响矿样代表性的各种因素,以便在取样过程中逐一解决。 & nbsp& nbsp& nbsp影响矿样代表性的因素很多,一般可以归纳为地质和采矿两大类。 & nbsp& nbsp& nbsp一、地质因素:& nbsp& nbsp取样时,首先考虑的是矿体本身的变化,即整个矿体的稳定性。 实际上,完全均匀的矿体很少。 绝大多数矿体在空之间的各个部位,在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矿物成分、粒度特征、有益有害成分的赋存状态、平均品位等方面都是可变的。 在取样之前,需要根据矿体的这些特征将矿石分成不同的类型。 计算不同矿石类型在整个矿石体积中所占的比例。 按此比例,各种类型矿石的混合样品代表整个矿体。 取样点的数量取决于矿体的稳定性。 以铁矿石为例,海相沉积的性质相对稳定,取样地点和取样数量可以大大减少。由于矽卡岩型铁矿石的多变性质,取样地点和取样数量必须大大增加。 同时要知道,不是任何一个矿床按照矿石类型比例取一个混合矿样就能满足要求的。 比如某些有色金属矿床,原生硫化矿和次生氧化矿的分选性质差别很大,必须分别取样。 其他存款也有类似情况。 鞍山式铁矿中的磁铁矿和赤铁矿也需要分别取样。 总之,在取样时,应充分考虑矿体的地质特征及其分选过程的性质。 & nbsp& nbsp& nbsp二。挖掘因素:& nbsp& nbsp由于采矿方法的不同,除了原有的因素外,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因素。 例如,在采矿过程中,与矿体接触的围岩和矿体中的包裹体必须混入开采的矿石中。 一般露天开采的围岩掺量为5% ~ 10%;地下开采时围岩的混入量为10%~20%,有些情况下甚至达到25%~30%,细脉矿体的混入量更大。 因此,取样时,需要将围岩和岩石包裹体的含量按比例混入矿样中。 如果采矿是按矿石类型进行的,则应按矿石类型取样。 此外,不同的开采方式使开采出来的矿石的粒度组成和其他性质也不同,如密度、容重、湿度、机械强度、含泥量等。,采样时也要估计。 总之,这部分工作要与矿工密切配合,根据他们的采矿设计合理考虑。 & nbsp& nbsp& nbsp以上因素主要是地质因素。 当各类矿石占总矿石量的比例明确后,取样就有了主动权,你就能知道该在哪些区域取多少样。再加上开采因素和测试要求,所取样品的代表性基本可以保证。 & nbsp& nbsp& nbsp典型样本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nbsp& nbsp1.代表各等级矿床主要金属(或相关有益成分)的储量;& nbsp& nbsp& nbsp2.它代表矿床中各类矿石的平均品位,包括高、中、低品位;& nbsp& nbsp& nbsp3.代表矿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nbsp& nbsp& nbsp4.表示围岩、夹层和脉石的类型、性质和含量;& nbsp& nbsp& nbsp5.代表有用矿物的粒度特征、矿石结构和构造特征。 & nbsp& nbsp& nbsp如果对样品有特殊要求,应根据工作目的另行考虑。 & nbsp& nbsp& nbsp应充分考虑样本的采样布局网络。在平面上,要照顾到整个地区的情况,适当安排点位。在剖面上,要考虑上、中、下中段都有采样点。 样本的数量,从提高样本代表性的角度来说,当然是越多越好。 但过多也会造成浪费,所以要适量。 一般至少要有4个采样点。 关于样品重量的确定,如果样品为G,则整个矿区的实际取样重量不得少于2G。 一般样品重量在100~200kg,个别样品可达1 t。 取样方法应根据地质条件、矿石品位、取样点和工作目的确定。 常用的有爆破法、方形法、切槽法、全巷道剥离法等。 & nbsp& nbsp& nbsp用于工艺矿物学研究的矿块地质样品如现场取,可根据矿石类型、构造、结构、工业品位的不同,从不同岩性、层位的顶底板围岩和包裹体中取。 每个试件2~3件,规格不小于100mm×70mm。 如果是从运回实验室的选矿样品中提取的,首先需要用铁锹将矿物样品充分混合并平铺在水泥地面上,然后等距离均匀地拾起上面的矿块。 这样获得的矿块样品可以对矿石物质成分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并提供相当一部分工艺矿物学所能获得的数据。 & nbsp& nbsp& nbsp此外,矿物加工试验中使用的矿物样品数量通常很大。 在正式研究可选性之前,需要经过筛选、粉碎、混合和收缩四个过程。 破碎后的矿样粒度可达1 ~ 3 mm。 在工艺矿物学研究中,根据工作需要,往往从这类细分样品中提取适当数量的样品,经清洗、筛选、团聚后,研磨成轻(薄)片,进行显微观察。 & nbsp& nbsp& nbsp用于研究分选产品工艺矿物学特性的样品是从选矿过程中检查的样品中提取的。 但根据还原公式得到的产品矿样不能直接用于工艺矿物学观察,还需要脱泥筛分。 脱泥是除去细泥(主要是5~10μm以下的颗粒)。 因为,当样品中的矿石颗粒附有矿泥时,矿物的真实分布就会被部分或全部掩盖。 此外,粘结的泥块不仅使观察者无法得到产品中矿石颗粒的实际粒度分布,还会造成一系列其他的假象。 泥浆的存在增加了观测结果的误差;严重的,会使观测数据根本无法使用。 常用的脱泥方法是湿筛。 就是将装满物料的细筛(400目或325目)浸没在盛水容器的水面正下方,用细水流冲洗,使筛上细泥流落入容器内。 将过筛后的产品倒入瓷盆中,在烘箱中干燥,然后用套筒筛过筛。 筛选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便于显微镜(尤其是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另一方面是为了减少观察误差,便于数据处理。 【下一篇】& nbsp& nbsp& nbsp从分选试验或矿产品中取样时,存在取样重量的问题。太多了不仅取样困难,也不方便研究。太少不能保证矿物样品的代表性。 & nbsp& nbsp& nbsp样品的最小重量主要与物料中矿石的最大粒度、矿物嵌布特征和矿石的品位有关。 一般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g = kdt:& nbsp;& nbsp类型& nbsp& nbspG——样品的最小重量。&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D——样品中颗粒的最大粒径,㎜;&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k、t——分别为因子和指数。 & nbsp& nbsp& nbspk因子与有用成分含量、粒度和浸染均匀性有关。 指数T与矿物团块和颗粒的硬度、韧性、脆性和破碎程度有关。 & nbsp& nbsp& nbspk和t值可以通过实验确定。 但一般都是根据已有的经验来选择。 表1显示了中国实际采样中K和T的经验值。 由于T的值一般设定为2,因此可以仅考虑矿石浸渍的均匀性来选择K的值。 一般只能通过肉眼和放大镜粗略估计矿石的浸染程度。 因此,在实践中,通常根据表2中列出的值来选择样品重量。 从上述颗粒尺寸和样品最小重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为了获得具有代表性的小重量样品,必须将样品均匀混合并分开。 1 & nbsp几种矿石矿石类型的k、T值Kt铜矿钨矿钼矿脉锡矿磷矿砂锡矿脉石选自钨矿0.10 ~ 0.200 . 200.200 . 150.200.0522222表2:各类矿样的最小重量(kg)粒度/mm非常均匀、中等均匀和非常不均匀,矿石的浸染特征非常均匀;510853211542 . 51 . 200 . 450 & nbsp;53532 . 55455555546& nbsp勾兑:是拆分前非常重要的工作。 只有混合好的样品才能开始收缩。 常用的方法有四种。 (1)用铲子搅拌均匀:首先用铲子将样品堆成锥形矿堆。 然后,在附近立一个小木柱为中心,将样品一个一个地轻轻撒在木柱的轴心上,分别堆成一个新的圆锥体。 通过这种重复的锥形堆积可以均匀地混合大量的样品。 (2)环锥法:用铲子将圆锥体堆成一个大圆环,然后将圆环两侧的样品堆成圆锥体,重复数次,实现大量样品的均匀混合。 (3)碾压法:颗粒细小、量少的样品,用此法可混合均匀。 将待混合的样品均匀地放在毯子或篷布上,掀起篷布的对角,来回滚动样品。 每次滚动时更换防水布的对角。 经过5~6次翻滚,样品可以充分混合。 (4)槽式取样器法:少量细粒或粉砂质矿样用槽式取样器等分,也能达到均匀混合的目的。 & nbsp& nbsp& nbsp收缩率:常用堆锥四分法或网格法。 前者将规则的圆锥体展平成圆盘状。 用十字板将其分成4份;取对角平分线作为收缩样本。 网格法是将样品混合均匀,薄薄地铺在油布或毯子上,然后分成小方块。 用平底刮刀逐个取样。 有时,它也可以被一个开槽取样器分成两部分。 & nbsp& nbsp& nbsp以上几点是工艺矿物学对样品的一般原则要求。 另外,由于研究目的和对象的不同,对样本代表性的侧重也不同。 所以保证样本代表性的具体方法是不一样的。 同时,为了使观测顺利进行,要对采集的样品进行一些必要的加工处理。 这样才能保证研究样本的充分代表性。 因此,可以保证矿石工艺矿物学数据的可靠性,在第一阶段获得充分的物质保证。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设备报废的基本原则(设备报废管理业务流程)

上一篇:原油储罐设计中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