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册基本按照国家标准GB 16483-1996《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编写,也可称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简称CSDS或MSDS。本手册仅供参考。未尽事宜,请参照国家有关危险化学品的规定。1.危险2。氰化物中毒的急救。爆炸和消防措施。氰化钠泄漏的处理。注意事项和储存。保护措施。氰化钠的主要物理性质。氰化钠的稳定性和反应特性。9.氰化钠中毒机理。10.环保。11.氰化钠的包装和污染物处理方法。12.包装和运输。1.危险。各种规格的氰化钠为剧毒化学品,危险代号为81001;氰化钠的致死量为0.1-0.3g与酸性物质、氯酸钾、亚硝酸盐、硝酸盐混合,或长期接触潮湿空气体,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HCN气体。当空气体中HCN的浓度为20ppm时,人会出现中毒症状,几个小时后死亡。氰化钠和HCN(氰化氢)毒物的危险程度定为一级(极度有害)。2.氰化物中毒的急救。中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吸入粉尘或氰化氢气体。也可通过皮肤和消化道吸收引起中毒。口服人体氢氰酸0.06克,氰化钠0.1-0.3克即可致死。2.2.如果吸入氰化钠粉尘或氰化氢气体,应立即离开现场,移至空气体新鲜的地方。用解毒剂解毒。如果中毒特别严重,你会呼吸骤停,心脏骤停,按照心肺复苏的方法抢救。当身体沾染氰化钠粉尘或溅有氰化钠溶液时,应及时脱去被污染的衣服,并用清水冲洗皮肤。对于皮肤烧伤,可以用3%的硼酸溶液清洗伤口。
2.3.解毒剂的应用如果发生氰化钠中毒,用3%亚硝酸钠10-15ml,25%葡萄糖溶液40ml静脉缓慢注射。注射后立即用同一针头和同一部位静脉注射25-50毫升50%的硫代硫酸钠。如果误服氰化钠,可用10%硫代硫酸钠溶液或1:2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洗胃后,可口服适量硫酸亚铁溶液。3.爆炸及消防措施氰化钠本身不会燃烧,但易产生剧毒易燃易爆的氰化氢气体,与硝酸盐、亚硝酸盐发生强烈反应,有爆炸危险。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如遇火灾,可用水、黄沙、干粉灭火器扑灭其他物品,严禁冲入氰化钠火灾现场,防止有毒水流出造成大量中毒。禁止使用酸碱或四氯化碳灭火器,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前应佩戴防毒面具。
4.氰化钠泄漏的处理如果氰化钠泄漏(液体)或落入水中,现场人员应在保护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及时检查隔离的事故泄漏部分,并向有关领导、“119”、当地环保部门和公安交警部门报警。运输过程中如向当地应急救援部门或“119”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泄漏量和危险程度;无人员伤亡、中毒,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同时,根据氰化钠泄漏扩散情况和涉及区域,设立警戒区,对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道路实施交通管制。除消防和急救人员外,禁止其他人员进入警戒区,无关人员应迅速撤离。治疗过程中应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和防毒面具,并采取相应的监测措施。地面上的残留物要用5倍的苏打溶液中和去除,并深埋在土中。
5.操作和储存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穿戴好工作服、手套、口罩和防毒面具,避免氰化钠直接接触皮肤或吸入氰化钠粉尘。下班后一定要用清水或5%的硫代硫酸钠溶液反复冲洗,洗澡,换上干净的衣服。工作期间严禁饮食和吸烟。运行时,由于氰化钠易水解(60℃以上水溶液生成氨和甲酸钠),在使用氰化钠的过程中,氰化钠水溶液的温度不宜过高,以防甲酸钠的生成影响使用效率。另外,一定浓度的水溶液中氰化钠的含量会随着储存时间的增加而因水解而降低,这一点在操作时要牢记和注意。氰化钠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切记不要与酸、亚硝酸盐、硝酸盐等物质放置在一起,或将氰化钠暴露在酸性环境中,会降低产品质量和使用效果;不能存放在潮湿的环境中,也不能长时间堆放在露天。应存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并应存放在有双锁的专用仓库或专柜。储存期间应进行检查,定期维护,控制储存场所的温度和湿度,并采取相应的通风或减湿措施。储存场所应配备相应的防毒面具、口罩和个人防护用品,以及相应的消防器材。装卸时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并应防止损坏、泄漏和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