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钻探地质编录规范(井下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是)

钻探地质编录规范(井下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是)

钻探地质编录规范(井下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是) 规范矿井巷道原始地质编录方法

1准备工作

1.1技术准备

隧道地质编录员应了解并熟悉地层、岩石、矿物、构造、岩性分层、矿层、岩矿特征等。在矿区,特别是隧道附近,掌握隧道内原始地质编目的有关规定、编目程序、方法和质量要求。

1.2人员准备

隧道地质编录组一般有2 ~ 3人。组长负责综合地质观察和投影,一名助手负责绘制隧道草图,另一名助手负责写作。剩下的工作由组长协调。

1.3安全生产准备

应对隧道地质编录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编目前要带好安全帽和照明器具。应该检查旧平硐是否有危险的岩石和有毒气体。

2隧道地质编录方法和要求

2.1隧道地质编录方法

一般情况下,隧道开挖后,根据开挖进度、顶壁稳定性、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矿区设计要求,在现场分段进行地质编录。

2.2隧道地质编录要求

施工管理

a)隧道开挖质量高。为满足设计要求,开挖必须分段进行,测量密切配合。定向隧道一般不允许偏离设计方向和改变设计坡度,顺脉隧道应沿矿脉大体方向开挖。

b)隧道开挖后,检查隧道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顶板和壁面是否平整。达不到要求的,要进行工作补充。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地质录井。

c)编目前应将坑壁用水清洗干净。

技术要求

a)规模。常用1: 50 ~ 1: 200。

b)隧道草图。一般要求用展平法展开隧道草图。当隧道的形状为规则形状时,两个墙和一个屋顶按规则形状绘制,如图1所示。当隧道形状不规则时,按实际形状画草图(顶部和墙壁分开画)。如果矿体形态简单,成分均匀,两壁变化不大,可只画一壁一顶,沿脉巷道应按设计要求在一定距离内画出巷道工作面示意图。

按照选定的比例尺,将地图上所有厚度大于1毫米、长度大于3毫米的地质体或现象进行划分,并在地图上表示出来。如遇特殊地质现象,应放大比例尺进行素描(或摄影)。草图精度要求

2.2.4草图制作要求

a)隧道方向变化15 & ordm内,草图不作特殊要求,连续绘制时,在导线的起点处标明方位,如图2所示。

比如在沉积岩中编目时,岩石的层次感很明显。隧道坡度变化后,隧道壁上的倾向线和顶板上的走向线投影时,方向和角度发生变化,岩纹不连续,在转折处被一条直线隔开,如图4所示。b)隧道方向改变15 & ordm以上,要求分章节编目。编目时,在顶板上留一个叉,在曲壁上留一个空白(注意导体始终是连续的)。叉口在向内弯曲角度较小的一侧,叉的角度就是方向变化的角度值,如图3所示。当隧道走向变化较大时,应在隧道示意图下方绘制隧道平面位置图。

2.3.1基点测设和定位要求2.3基点和基线测设。

a)隧道的基点要求沿洞顶中心线布设,也称中线桩。坑口的基点是隧道的起点。

b)坑口基点采用GPS定位,洞内基点由地质人员采用半仪器法测量。地质编录完成后,坑口基点与隧道内主煤层底板及转弯处大于15 & deg基点应由仪器精确确定,以提供X、Y和Z坐标数据。

c)基点编号从坑口开始,进入隧道依次编号。坑口基点号为隧道号+0(如CM001-0),隧道内各点依次编号为1、2 & hellip& hellip号码

基线布局

基线由绑在两个相邻(基点)中线桩上的卷尺组成。基线布置要求:

a)当有测量仪器测量基点时,基线(卷尺)的长度应与两个基点测量的距离一致。

b)编目人员自行确定基点时,卷尺(基线)不能拉得太紧,也不能放得太松,以免造成较大的累积误差(卷尺要随时用钢尺校正)。距离(米)、方向(度)和斜率(正或负)应在基线处测量。

基线记录应分段进行,一般从坑底基点到隧道内第一个基点,作为第一段基线,先编目记录为0 ~ 1;然后是1 ~ 2,2 ~ 3,以此类推。

2.4综合观察和分层

2.4.1综合观察

应对隧道两壁基岩进行系统敲击观察,观察岩石中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及其变化,确定岩石名称;观察岩石蚀变、蚀变矿物、蚀变程度、蚀变带范围、矿化类型、强度、与蚀变的关系、矿体厚度、矿石自然类型及工业品位(目测含量)等。观察断层和裂隙的分布位置,断层破碎带的特征和宽度,断层的性质,切割矿体的程度等。目的是详细划分不同岩性层,掌握蚀变体或矿化体的赋存位置、成矿有利因素、矿体破坏等。

分层

2.4.2.1无矿物地层的分层

根据矿区填图单元,结合岩石组合、构造、蚀变变化特征,对地层进行分层。对于分层的编码,无论是文字记录还是目录中的绘图,都要划分厚度大于1mm、长度大于3mm的不同岩性层。

2.4.2.2矿层的分层

划分矿(化)层中不同的矿体、矿化类型、含矿岩石和矿石工业品位。在分层的基础上,在巷道两壁和顶板的基岩上画出(或用防水符号)出露的各种岩性和矿体的边界(特别是含矿地层中不同类型和品位的不同矿体的出露范围、断层和裂隙。

笔)标注,使其醒目,便于绘图和投影。

如某矿区1号铜矿有1级、2级矿段,用钢笔划出界线并选定矿体的适当位置,标上ⅰⅰCu1、ⅰⅰCu2。

2.5投影和绘图

2.5.1隧道穿过矿脉的投影和绘图

2.5.1.1素描轮廓

根据设计规范和选定的比例尺,在坐标纸上画出隧道穿越的轮廊(要求隧道施工与设计相似)。

2.5.1.2隧道洞顶地质界线的投影与测绘

以基线为横尺,钢卷尺为竖尺,形成平面直角坐标。以图5为例,F1与屋顶左线、右线、基线的交点分别为A、B、C。

C点坐标:由于C点在1 ~ 2基线上,其水平坐标为基点1到C点的距离1c,而其垂直坐标为0m。A点坐标:放映员用钢卷尺从A点垂直基线1 ~ 2次,A点与A点的距离为Aa,A点与基点1的距离(卷尺读数)为1a。制图员根据比例尺读取基线上的位置A和左侧线上的长度Aa,就可以确定A点在地图上的位置;同样,通过读取1b距离和Bb长度可以确定B点在图上的位置;

2.5.1.3隧道洞壁地质界线的投影与测绘

2.5.1.4地质体上各投影点F1的选择;F1与左上边界、右上边界、左墙底、右墙底的交点分别为A、B、C、D,各点垂直投影到基线1-mdash;2上的读数分别是A,B,C,D。制图员根据比例尺读取等高线图基线上A点的位置并将垂直基线投影到左顶界上得到A点,同样方法将B点的位置投影到右顶界上得到B点;基线的上C点先垂直投影到左顶边界,再垂直投影到左墙底的C点。同理,将基线的A点投影到右墙底的D点,然后连接CABD,形成F1边界。在隧道内壁和顶板上采集的样品、标本和位置,实测的产状位置等。通过相同的垂直投影方法绘制到草图的相应位置。

在选择投影点时,要求基本控制地质体的大致形状,在接图时,还应参考地质体的实际边界形状。直线形状的线,应该是线的上下两端各有一个点投影,然后可以连接两个点。一条弧线的边界线,投影点至少要有三个点,一个点在上面,一个点在下面,一个点在中间弧线的顶部。线边界和投影点都可以选在波峰或波谷,然后用钢卷尺测量波峰到波谷的距离,参照实际形状作图。断层带或地质透镜体投影点的选择,应以控制断层带的宽度、断层面的形状和透镜体的尖灭端或扩大部分为原则。

2.5.1.5隧道示意图目录(就业图编制)

隧道示意图要画在平方厘米图上,其内容包括:顶板基点位置及编号(或隧道示意图完成后只画坑基点),基线位置,水平比例尺,图例,各地方分层边界,断层线及编号,矿层(体)边界及矿体编号, 岩石和矿石样本的采集位置和数量,各种矿点和数据的测量位置和数量,以及挖沟的位置和数量。

2.5.2.1沿矿脉隧道的屋顶和墙壁的投影和绘图2.5.2沿矿脉隧道的投影和绘图

沿矿脉隧道顶部和壁的投影和绘制方法与矿脉隧道相同。

2.5.2.2面部示意图

在沿矿脉修建隧道的过程中,要求每隔一定距离绘制一次隧道掌子面(隧道横断面)草图。隧道草图和隧道草图的墙顶规格应完全一致,比例尺应相同。面草图的投影和画法与屋顶、墙壁基本相同,只是基点放在屋顶的中线,以离中线的距离为准。基线布局是一端系在基点上,另一端自然下垂(铅垂),如图8所示。

o是顶板中心线上的一点(基点),B和C是矿体顶板边界与两壁的交点。点坐标:横坐标为BD长度,纵坐标为OD长度。c坐标:横坐标为CF long,纵坐标为long。

2.5.2.3人脸的理想轮廓图

隧道的标准形式应该是:顶板基本为水平面,两壁坡度一致且壁面平直,隧道断面为等腰梯形。但在实际施工中,有些地段的顶板往往是弯曲的或墙体凹凸不平的,所以在用投影法作图时,应将隧道视为理想的规则形状,画出轮廊。做法是根据产状自然延伸或缩短各种要投影的边界或地质现象,使其落入理想的规则图形,再进行投影和绘制。如图9所示,实线表示实际施工隧道的形态,虚线形成的正梯形表示理想的投影图图形。是实际的屋顶基点,N & prime是理想的基点(绘图基点)。投影矿体顶界AB时,不能投影A点和B点,只能投影A点& prime和点B&素数;点。

隧道草图是隧道草图的附属部分,它与隧道草图的关系应清楚地表示出来。一般显示形式如图10所示,其中隧道顶板的0和1点为基点,A点为隧道投影的基点位置。隧道顶板中心的A点应与隧道顶板上的A点重合,顶板和墙的轮廓应与隧道顶板和墙的草图一致。2.5.2.4面部草图的放置

3.1基点、基线记录3隧道文字记录

首先,在相应的表格中记录基点的编号和测量的坐标、基线编号、长度、方位角和坡度。

3.2书面记录和要求

a)以分层为单位,从坑口向内,从基线到基线,依次记录基线上分层边界位置、断层线位置、标本和样品采集位置、姿态测量位置的读数。

b)岩性描述和矿层(体)描述应分层进行。如果基线包含两种岩性层,则应分段描述;如果几条基线只控制一个岩性层,那么几条基线的距离将合并为一次描述。

c)沟、井和坑勘探项目基点的基线记录& ldquo地质描述& rdquo第一栏主要记录岩石特征(颜色、风化特征、成分、结构等。)、岩性、互穿关系、厚度、地质体的蚀变矿化和地质构造特征等。

d)基线坡度、分层位置(距离)、断层位置、矿体上下边界、测量产状、标本采集等记录的位置和数据。都要求与示意图完全一致。

比如一个隧道的草图和文字记录是:基线0 ~ 1,长度15.6m,方向20 & ordm,斜率1 & ordm0 ~ 6.7m:紫红色中厚层状长石应时砂岩(继续描述和补充岩石特征)。表格25 & ordm& ang30 & ordm(3米)和试样B1(4.2米)。

6.7 ~ 15.6米:紫红色致密块状赤铁矿&海利普;& hellip(继续矿石特征描述和补充描述)。表格21 & ordm& ang59 & ordm(6.7米煤层顶板)和样品B2(12米矿石)。

基线1 ~ 2,长18.3m,方向22 & ordm,slope-1 & ordm;。0 ~ 5.2m:紫红色致密块状赤铁矿&海百合;& hellip(继续描述矿石特征或注明& ldquo与上述功能相同& rdquo话)。表格19 & ordm& ang60 & ordm(煤层顶部边界在9.5m处)。

5.2 ~ 18.3米:灰色厚层状石灰岩& hellip& hellip(继续岩石特征描述和补充追踪)。基线2 ~ 3,& hellip& hellip

3.3隧道取样记录

从隧道顶部和墙壁收集的标本和样品应填入& ldquo沟、井、坑勘探项目取样记录& rdquo。

3.4隧道施工总记录

在隧道被构建和编目之后,它应该填充& ldquo隧道和钻孔概述格式和内容。

4目录数据排序

4.1书面记录的整理

a)检查记录表格填写的内容是否完整,描述的地质内容是否全面、准确,是否使用专业术语。

否,是否有错误或遗漏等。

b)检查文字记录是否与示意图上的内容一致。如有文图不符,一定要及时去现场核实后处理。

c)记录表中的所有数字都要求用墨水书写。

4.2草图整理和绘图

a)仔细检查草图,看是否有地质界线错接或漏接等情况。

b)各种数据(方向、产状、标本号、样本等。)、层状边界、断层线等。草图上的其他内容应在核实后用墨。

c)对已编目的隧道示意图进行装饰,并对整个地图进行着色。

4.3编写隧道目录摘要。

5隧道原始地质记录需提交的资料

a)视听记录表

b)隧道和钻孔施工汇总表

c)沟、井、坑勘探项目基点基线记录表

d)沟、井、坑勘探项目的原始地质记录

e)探沟、探井、探坑工程取样记录单和送样单。

f)标本登记表

g)岩石和矿石样品

h)识别和测试结果

I)隧道示意图

j)隧道目录摘要

6劳动地质记录

老平硐是指没有地质记录和采矿记录的废弃老巷道。老平硐地质编录应根据地质勘探的需要,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

6.1老洞穴调查

编目前,要对选定编目的老硐进行勘测,看是否有暗井、塌方、冒顶、有毒气体;是否有野生动物、毒蛇等。,如有问题,应及时撤离,确保编目员的安全。方法是:一个专人守在平硐口,两人以上进入老平硐,相互保持一定距离。遇到岔硐入口时,设置出口方向路标,严禁单独进入老硐。

6.2劳动地质记录

根据实际情况,老平硐地质编录要因地制宜。

a)编目方法。综合利用实测剖面和探槽、浅井、隧道编目方法,可以绘制出老平硐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在目录中,仍然可以放置基点和基线,基点和基线可以位于平硐的顶部和壁上。

b)目录要求。对具有地质意义或代表性的老平硐,应进行专项勘察。除掌子面外,还应在一定距离和老平硐的扩(噪)、缩、转部位进行详细观察、记录和取样。

c)取样方法。一般老窑洞取样方法是块挑法或划线法。取样时要检查原矿体富集位置,取样时要仔细分析主矿体的延伸方向,避免将留在平硐壁上的零星矿层或次生矿层作为取样或描述对象。

6.3老平硐调查编目应提交的资料

a)沟、井、坑勘探项目的原始地质记录

b)隧道草图(或平面图、剖面图)

c)视听记录表

d)标本登记表和样本单

e)识别和测试结果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菱锰矿成分(菱锰矿石的有关知识)

上一篇:外排脚手架搭设的安全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