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色金属加工情况现状
通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特别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有色金属的产量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甚至已经逐步上升到世界第一。随着产量的发展,产品的规格也变得多样化,甚至逐渐满足国内许多行业对材料的需求,部分材料用于出口。经过我国相关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铝合金材料已成为各工程领域发展的主要研发对象,并已投入工业化生产。虽然我国在这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有色金属加工业的现状并不乐观,主要将面临以下问题[1]。对比铜的产量,建国初期我国铜年产量约2000吨,改革开放初期产量高达20万吨。到2014年,中国铜的产量已经达到178万吨。特别是近10年来,铜的产量翻了一番。然而,中国是一个铜资源短缺的国家,已知的铜储量仅占世界铜储量的4.3%。这样的情况必然会带来资源等方面的危机。而且如此高的产量已经完全盖过了中国对铜的实际需求,严重的产能过剩必然会对有色金属行业的市场发展造成一些困扰。铜的主要消费需求在于电力、电子、房地产等行业,消费的增量远远小于产量的增量。在如此高的产量下,中国这个铜资源稀缺的国家已经连续近10年占据铜年产量第一的位置。并且每年进口约800万吨铜资源,导致铜加工业结构性问题严重。
1.1产业结构混乱
目前,虽然我国在有色金属产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产业结构方面还存在许多需要调整的问题。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经济效益仍然较低,结构不合理。包括主要产品品种和企业规模分布,也包括投资不合理。有色金属是一个利润很高的行业,也成为企业投资的热点。近年来,中国的投资集中在少数金属行业,廉价的投资也导致了混乱的产业结构,阻碍了行业的合理均衡发展。许多企业正在布局热点。投资规模大的企业将经济集中在单一金属类型上,会导致材料的重复使用,造成企业集中度低,产生非常严重的经济问题。包括产业分散,使得很多大企业没有聚集起来形成工业园区结构,对企业资源的集中利用非常不利。许多小企业通过模仿生产的产品的质量和准确性与社会要求之间也有一些差异。目前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非常规范的规划方案,很多小企业在技术和投资上无法有更多的竞争力。因此很难参与市场竞争。但是,年产1万吨以下的企业有几百家,这些小企业占整个有色金属行业的70%左右。这是非常严重的工业生产结构,会导致企业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集中度低、行业分散等问题。大企业没有集群化,所以无法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这不利于资源的集中利用,导致企业运营成本增加,同时也没有利用行业的发展管理。一些极端的金属材料被很多大企业垄断,小企业想模仿,但产品质量和精度达不到要求。所以小企业在经济市场和资源规模上是无法竞争的。
1.2缺乏科技创新
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加工业取得了很大发展,技术进步突出,但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无论从产品性能、精度、品种多样性来看,加工技术的复杂程度和绿色加工都有很大差距。我国有色金属的加工供应水平目前只能处于世界中上游,甚至有些有色金属在加工技术上还落后于发达国家,这主要是由于有色金属加工工人艺术落后,加工设备不足,专业人才缺乏[2]。很多企业更注重产量的发展,而忽视了质量,这就会造成有色金属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从而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使产品不足。只有少数大型国企才能有更好的设备和人才。在众多中型企业中,有色金属冶炼方式较为传统,有色金属利用率相对较低。这也使得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整体产量较高,但精度和质量难以提高,难以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色金属企业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其产品R&D投入充足。只有少数大型国有企业有这种传统炼丹方法,有色金属的科学利用效率较低,导致我国有色金属工业整体产量较高,形成工业发展大而不强的局面。
1.3开发投资过快
建国初期,我国铜的年产量约为20万吨。到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铜的年产量已经达到20万吨左右。直到最近几年,中国铜的年产量甚至达到了1000万吨。可以看出铜的产量在过去十年中翻了一番。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相对短缺,其中铜资源探明储量只能占世界铜储量的4%左右。这样的高产模式很可能造成矿产资源的大危机。而且铜金属的生产过剩已经完全超过了中国对铜金属资源的需求,导致产能过剩,阻碍了当前市场上中国有色金属行业的发展。在铜矿的许多其他行业中,其消费量的增加与其产量的增加不成正比,而铜产量的高企使得中国铜源短缺更加严重。目前,中国每年需要进口约800万吨铜资源,这也造成了铜行业整体加工业严重的资源利用问题。近年来,有色金属产量发展迅速,甚至占到全球有色金属产量的一半左右。有色金属的这种过快增长,主要是由于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年来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其中大部分是对有色行业的盲目投资造成的。因此,金属开采资源不断被过度开采,有色金属价格不断被压低。
2有色金属材料的发展
2.1环境负担大。
中国有很多金属企业资金相对短缺,开采金属资源也相对匮乏。尤其是这些年,我们的企业环保意识还比较薄弱,这也使得环境资源承受了比较沉重的负担。因为资源越来越稀缺,在检测过程中,其检测手段需要更加先进,有色金属检测过程会变得更加复杂,检测结果也不尽如人意,甚至会加速我国金属矿石资源的枯竭,也使生产工艺更加落后,降低资源利用效率。
2.2产品质量不高。
中国的后整理技术发展仍然不足。多年来,中国进口产品总量甚至达到出口产品总量的两倍。
2.3资源严重短缺
随着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资源的开发,需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但是,在资源的使用过程中,以及在产品精度和技术的创新方面,仍然存在许多缺陷。与一些比较先进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然而,国内开采的有色金属储量也有所下降。资源枯竭的问题已经变得非常紧迫,而中国还有很多进口的材料,所以世界上的原材料会大大减少,很多原材料的价格会大大提高。
3有色金属材料的发展
3.1新材料的开发
目前国内对新材料的需求量大,这是日常生产中需要开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国家发展的新材料中,主要包括有色能源材料等。新型金属材料主要是指以半导体为核心的一类金属材料。这些新材料可以有效地帮助改善日常生活环境。
3.2高附加值金属
目前,中国的高附加值金属包括硬质合金等。,而很多新元素的发展都与这些高附加值的材料直接相关。通过整合其他材料的性能和高附加值材料的性能,可以全面提高其性能。
3.3镁合金材料的发展
镁合金的探索可以有效提高合金材料的韧性和硬度。采用一些先进的工艺进行处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镁合金的性能。镁合金在发展过程中,趋向于温和、坚固、耐腐蚀。
3.4铝合金材料的发展
目前,铝合金材料在我国的建设中被频繁使用。因为铝合金的材质和密度相对于其他型芯来说比较小,而且不容易腐蚀,所以利用率比较高。尤其是航空航天空,可以发现铝合金比其他合金更轻,强度更符合航空航天空的发展要求。所以铝合金是航空航天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空。军用物资的使用甚至可以高达一半左右。目前铝合金材料大多用于高精度铝合金板材,或者类似方面。这些材料可以用在陆地车辆和其他运输物品上,同时,它们可以使运输车辆的质地更硬。目前很多产品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业的发展,尤其是一些相对高端的领域。比如高铁或者航天空。就连小到自行车的铝材都是进口的。但随着相关工作者的不断探索,目前我国已经能够初步完成金属材料技术,这是有色金属材料的一大飞跃。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色金属材料的发展对我国工业意义重大。因此,有必要全面提高其技术。不要只注重产量,要更加注重精度,这样中国的科技之路才能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