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成岩顶板控制技术分析 火成岩顶板控制技术分析根据煤层开采的特点,要完善火成岩顶板控制技术,首先要选择科学准确的技术参数,其次要采取各部位的放顶控制措施,保证整个开采过程的高效顺利进行。 & nbsp2.1  放顶控制技术:初次放顶的参数选择对提高技术效用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矿压理论,在强制放顶过程中,当矸石不充填采区空区域时,工作面支护结构的单体支护阻力应大于10000kN。此时爆破地层的膨胀系数为1.25。但当取值为1.30,煤层采高为3米,放顶煤高度大于9米时,可达到采空区的矸石和矸石。 本次作业中,10米的初放高度可以达到预期目的。 根据开采条件,最小抵抗线在2 ~ 4m范围内,崩落组数和炮眼深度根据作业环境和经济条件确定,炮眼深度的控制应综合考虑对采矿作业的影响程度和装药难度。 本工程孔深18m,孔数7个。 影响射孔的角度因素包括钻孔难度和钻孔角度的变化。钻孔时,要保证孔眼的完整性,每个孔眼之间的距离控制在200毫米。 装药深度不得超过孔深的2/3,封孔长度必须达到孔深的1/3。导爆索的长度与装药量成正比。 使用二类煤矿允许的乳化炸药,雷管使用煤矿允许的电雷管。炸药是人工装载的,爆破网络是串联运行的。采用正爆,毫秒雷管引爆导爆索,再引爆炸药。 & nbsp2.2分步放顶控制技术:如果初次放顶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冒顶程度达不到相关标准,就要对火成岩顶板实施间隔放顶。 根据火成岩顶板的岩石特征,确定了参数。一般放顶步距为10m,可根据工况适当调整。 分步放顶的目的是防止采煤工作面大面积悬顶,所以要在两个顺槽打一组孔,两者之间的距离相等会造成顶板破碎。 此时,孔深的选择取决于工作面的具体情况,通常不应超过工作面长度的一半。 炮眼水平角度的确定也很重要。因为间隔崩落是在一定距离上切断破坏火成岩顶板,所以炮孔的水平角度要适中,不能太大,防止产生断裂效应。使用爆破时,不应损坏液压支架,因此炮孔的水平角度应为15 & deg仰角参数取决于孔的深度和最小抵抗线的长度。 装药长度不应大于孔深的2/3,而封孔长度应大于孔深的1/3,爆破位置与支架尾梁的距离应大于1.3米。其他技术参数与第一次放顶相同。 & nbsp2.3采煤工作面局部放顶技术控制:为了充分保证综采工作面的局部位置稳定,防止垮落,提高局部放顶技术水平非常重要。 & nbsp在开采过程中,当两个端头挂板超过预计标准时,应采用端头部分崩落法。如果挂板面积小于50平方米,则无需放顶。当面积在50 ~ 100平方米范围内时,为达到最佳放顶效果,应根据采矿时挂板的实际尺寸及时调整钻孔的深度和角度。 & nbsp如果工作面悬板超过预期标准,应采用局部放顶煤方法。 首先,根据具体的采矿环境选择合适的钻机。工作面钻孔一般较浅,深度在10m以内。所以选择便携式钻机,不仅钻孔时便于携带,还能缩短钻孔时间,降低成本。 其次,确定钻孔的具体位置,为了保证开采过程的顺利进行,通常每1 ~ 2帧钻一个单层孔。如果钻进的阻力较大,可以通过降低液压支架增强强度或稍微后移液压支架来克服钻进的困难。 再次,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钻爆参数。由于钻孔的位置通常在液压支架之间,钻孔的水平角度一般与采煤工作面煤壁保持垂直角度。此时,钻孔的标高应控制在60 & deg对应孔的钻孔深度为7.5米,封孔长度为2.5米,装药长度为5米,总量为10公斤。导火索为8米单股导爆索,炸药采用二级煤矿允许的乳化炸药,可减少对采掘设备的破坏。雷管为煤矿井下允许的瞬发雷管,采用大串联方式完成合炮过程。 最后,确定爆破的具体位置,一般在液压支架全部通过爆破孔下放后,待周围人员撤离后,方可进行爆破。 & nbsp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地勘行业转型发展思路(地勘行业深化转型升级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上一篇:先进有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