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大型电解槽焦粒焙烧启动技术要点与实践

大型电解槽焦粒焙烧启动技术要点与实践

大型电解槽焦粒焙烧启动技术要点与实践 230kA大型电解槽焦炭焙烧启动技术要点及实践

铝电解槽无论是新建还是大修,在投入生产运行前都必须经过焙烧再启动。对于电解生产来说,大型预焙铝电解槽的焙烧启动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不仅关系到电解槽能否顺利投产,而且影响到正常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和电解槽寿命,一直受到国内外生产厂家的重视。随着大型预焙铝电解槽的发展,其自身的工艺也在不断研发,不断创新和应用。尤其是大型电解槽的焙烧启动过程,对于新系列电解槽更为重要,是铝行业的热点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型预焙阳极电解槽的快速发展,各铝电解厂家积极探索电解槽焙烧启动的方法。本文分析了生产现场焙烧启动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措施。我公司230kA电解槽自2004年投产以来,通过对开焦焙烧技术的不断探索和改进,电解槽平均寿命达到1 800天左右。1 78电解槽在焙烧启动过程中未发生过去极化、早期损坏、漏炉、停炉现象,使用效果良好。

1.焙烧启动技术要点

(1)铺设焦粒

为了使阳极底掌与石墨粉煅后焦混合物有良好的接触,以保证均匀的电流分布,提高焙烧质量,2 ~ 4mm煅后焦颗粒的比例为80%左右,以增加与阳极炭块的接触面积。千万不要小看这第一步,因为焦炭颗粒的粒度直接决定了送电后的焙烧效果和阳极电流分布。在放置焦炭颗粒之前,在彻底清洗电解槽的阴极碳块表面之后,降低母线,以便将标尺刻度设置在3 50刻度。焦炭颗粒铺设和阳极装置从A8和B8连续铺设到a1和B1。用专用刮刀刮阳极下的焦粒,厚度约2cm。每个阳极下焦炭颗粒的厚度不能有大的差异,否则局部温度不均匀,影响焙烧效果。单个电解槽中焦炭颗粒的总量约为450千克。

(2)选择和悬挂电杆

我公司双阳极要求阳极底掌与焦粒的接触面积达到98%。压实率在95%以上。安装阳极前,检查阳极碳块是否有质量缺陷,铝导杆是否垂直,磷铁环是否饱满、松动,有无夹渣、裂纹,阳极底掌是否平整。然后用天车将合格的阳极碳块组吊起,对准阳极夹具的位置,指定专人用手托住铝导杆,使其平稳地放置在靠近阳极母线的焦粒层上。检查阳极周边和边角是否压在焦粒上,不允许有挂空和接触不良的现象。专人用手拧紧小盒夹具的螺栓,连接软连接装置。操作的要点是首先保证阳极底掌与焦粒充分接触,同时阳极导杆应尽可能与水平母线形成面接触,以减少夹紧夹具后阳极的位移,从而降低阳极导电不均匀的程度,防止局部阳极电流过大而出现发红、钢爪脱落等异常现象。

(3)安装软连接。

软连接的优点是可以保证阳极和焦粒始终接触良好,避免电流不均匀造成局部过热。还能吸收烘烤过程中相关部件热变形的影响。安装前,所有与阳极导杆和阳极母线接触的软连接部位都要清洗、打磨,所有部位的螺栓都要拧紧,防止因接触不良而打火的现象。大屯铝业公司230kA预焙阳极电解槽采用软连接,如图1所示。

图1软连接器

整个槽的阳极挂好后,安装软连接,由专人用手轻轻拧紧小盒夹,就可以自由升降,不需要使用仪器。

(4)装炉

焦粒铺挂后,电极之间的缝隙用牛皮纸填充,防止钙和碱进入阳极中间。在阳极底掌和阳极周围槽处的假腿延伸部之间铺上2 ~ 3厘米冰晶石,然后在假腿延伸部上均匀铺上1.5t氟化钙。之后,在氟化钙上放一层约10厘米厚冰晶石,然后在上面放1.2吨纯碱。将冰晶石覆盖至满罐,高于阳极组上表面15cm,但不要覆盖钢爪。槽内加冰晶石时,要求阳极上表面较高,边缘略低,中间缝内填充冰晶石,加强保温。

(5)分流器的安装和拆除

分流器选用分流板,分流板为钢制,从阳极钢梁焊接到对应的阴极钢棒头。需要注意的是,分流器的分流流量不是固定的。上电初期,槽电压高,分流本身温度低,电阻率低,所以发生更多的分流。随着焙烧,槽的温度升高,槽的电阻降低,分流器的温度升高,其电阻率也升高。这时,焙槽的电流会自动增加。江苏大屯铝业有限公司分流板形状如图2所示,两端为钢板,中间为软钢带。这样可以保证分流器的强度,计算后分流器的尺寸在初始阶段约为50% ~ 60%。

图2分流板示意图

通电12小时后,可陆续拆除分流板。如果电压低于3.0伏,通常可以从a1、B1、A8和B8处开始拆卸分流板,顺序为先角后中间。当时间超过24小时且槽电压低于2.7伏时,可陆续拆除其他分流板。移除分流片时,槽电压的上升值每次不得超过1.0V。若超过此范围,应停止拆卸,并检查阳极电流分布,待电压稳定后继续拆卸。移除所有分流器后,电池电压不得超过4.0伏。应首先移除温度低、电流小的阳极。根据情况确定要去掉的分路数和要增加的分路数。拆除分流板后,应抓住时机做好调整工作,使两极电流分布调整到最佳状态,电解槽安全平稳进入伞流焙烧阶段。

(6)通电烘烤

完成短交操作并检查无误后,通知整流器通电。在送电过程中,如果冲击电压超过5伏,电流上升的速度要减慢。当全电流上升时,脉冲电压不应超过5.5伏。如图3所示。

图3电解槽功率传输历史曲线

(7)开槽准备

1.拧紧阳极夹具,拆除软连接。

满电流传输120小时后,电池电压降至2.2 ~ 2.3伏。安排专人两次拧紧小盒夹具,防止漏电或松脱,并经常检查电压上升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拧紧夹具会使阳极底掌表面产生一定位移,造成局部阳极底掌与导电介质接触不良,导致阳极导电均匀性变差。因此,为了使整个焙烧过程中的电流分布尽可能均匀,夹紧装置应在启动前2 ~ 4小时内拧紧,并分几次拧紧,以尽量减少阳极移动,提高焙烧质量。如果夹具过早拧紧,阳极的热应力将向上膨胀。如果阳极不能自由向上运动,上部机构就会变形或传递到阴极内衬的薄弱部位,必然导致阴极的早期损坏。拧紧夹具后,可以拆除柔性连接。在实际移除柔性连接之后,槽电压通常不会增加超过0.3伏。

图4电解槽启动历史曲线

2.启动前槽中的电解液和电解液温度要求

测量电解槽中间槽电解液高度达到30 cm以上,温度高于850℃,槽周围部分开始熔化,烟道和出铝端温度在700℃以上。再次检查进料装置和槽控制器是否完好。槽控制器和短路口用防护罩保护,槽上的软管和接头用石棉布保护,防止高温烘烤。

(8)启动电解槽

1.干式启动

前20辆坦克采用干法启动,后续坦克可根据情况采用湿法启动。

随着材料的熔化,当中缝中电解液高度达到30厘米以上时,电压可升至10 ~ 12伏。当物料完全熔化,电解液高度达到40 cm,槽温达到970℃时,用钩子清理阳极底掌,及时捞出残炭。手动AEB,氧化铝溶解后,加入1.2吨碳酸钠,保持电压在7V左右。用参数变化表通知上位机开启自动消隐,设置消隐间隔为200秒,开启效果报警,取消极距控制和浓度控制。安排电解质样品进行分析。

2.湿启动

将活动滑槽和注射平台放在待启动的槽的出铝端。出铝工人接到加注电解液的指令后,用true 空钢包从几个预选的电解槽中抽取高温电解液。小车将电解液提升到待启动的槽中,在加注电解液的同时提升阳极,保持电压在9伏左右。加完电解液后,根据槽内电解液高度决定是否继续加入冰晶石或混合物熔化。当所有物料熔化,电解液高度达到40cm,槽温达到980℃以上时,用钩子清理阳极底掌,及时捞出残炭。按照同样的方法启动程序。

(9)浇注铝

电解槽启动后,24小时后试装铝。特殊情况下,可根据电解槽的电压、温度、电解液等情况,12小时后补铝。否则在高温下电解槽可能长时间出现“含碳”和电压摆动,如图5所示。

图5铝填充历史曲线

24小时后,约12吨铝液分两次倒入罐内,活动溜槽平台放置在铝浇注罐出铝端。天车将钢包吊至指定位置,出铝工通过溜槽将铝液倒入罐内。同时,浇注时会有专人在槽控机旁提起阳极。倒铝前,沿板铺设氧化铝粉,防止铝水飞溅。浇注铝时,要注意用溜槽缓慢浇注,避免铝水流到钢爪上。浇铝后,电压保持在5.3 ~ 5.5伏。在槽周围的电解液表面结壳后,在电极上添加足够的绝缘材料并成型。盖好槽和盖板,整理场地。第二天一早取铝样,送实验室分析。倒铝后第三天可以考虑铝操作,根据铝水平决定铝产量。

(注:可在电解槽前半段使用的铝液中加入铝锭,然后从前期启动槽中抽出电解槽。)

二。焙烧启动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处理和监控

(1)在烘烤过程中

若阳极钢爪因电流分布不均匀而过热发红,可拉开极柱上相应的绝缘材料,用任意风管吹过热发红处,或用铁制工具连接相邻槽内的阳极钢梁进行分流。如果15分钟后效果仍不明显,则松开夹具,切断该组阳极的电源,一小时后再恢复送电(注意:有断电措施的阳极组数不得超过3组)。若因铁环熔化导致阳极脱落,可先取出导杆,启动后取出留在槽内的碳块。如果局部温度过高,材料的熔化速度会加快,特别是中缝和极缝处的保温材料会坍塌。出现火孔时,应及时添加材料封闭火孔,以减少热量损失,防止阳极氧化。提高能源效率不仅可以降低局部温度,还可以加速材料的熔化。如果个别阴极钢条因电流集中而过热,可用风管降温。如果效果不好,可以调整相应的阳极电流来解决问题。点动阳极升高电压的过程中,如果电压剧烈摆动,停止点动。对于导电性差的阳极,可以松开夹子,用大锤在棒顶敲下去,增加阳极与焦粒的接触,提高导电性。焙烧期间的电压变化是衡量焙烧效果的重要条件,正确处理异常情况是保证焙烧槽电压稳定有序变化的关键。焙烧电压曲线如图6所示。

图6烘烤历史曲线

(2)在启动阶段

启动过程中,如发现罐壳侧温度达到350℃以上,应及时吹扫降温。如发现个别阴极钢棒温度过高,应及时吹风冷却。如果温度继续升高,甚至钢筋变红,可以拆除阳极组,但每个槽拆除的阳极数量不得超过3组。如有必要,准备用水冷却钢筋。为避免“含碳”电解液,启动时槽温应控制在980℃ ~ 1000℃。如有“含碳”迹象,应果断采取添加冰晶石降温或更换电解液的措施,尽量避免“含碳”。

如果浇注后进行渗铝,应立即通过吹风降低温度。如果吹气后继续渗铝,应在边缘加入氧化镁和氧化铝的混合物,然后用天车或锤子将混合物压实,并及时汇报。发生漏炉事故时,应采取积极措施,用菱镁矿等堵漏。如果问题不能解决,应及时降低阳极,使电压降至最低点。同时,立即向现场指挥部汇报并联系整改办,将电流降至80KA以下,尽快完成短路操作,尽可能将损失降到最低。

(3)测量和监控

记录焙烧罐的电压,并记录其升至满电流时的冲击电压。第一次记录后,每4小时记录一次电池压力和时间,并相应地作出电压曲线。烘烤浴的温度测量和记录(嵌入式热电偶的浴测量)测试位置在9个嵌入式热电偶套管处。通电30分钟后进行第一次测量。第一次测量后,每4小时测量一次,并相应地做出温度曲线。

阳极电流分布的测量和记录:第一次测量应在通电30分钟后进行,以后每小时测量一次,特殊情况下可增加频率。如果当前分布过高或过低,则应突出显示并报告;如果电流分布异常,不仅要处理,还要记录处理结果和处理时间。

钢爪温度的测量:全电流升高一小时后测量一次,然后每小时测量一次。可以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测量。

阴极棒和槽壳温度测量:焙烧期间每1小时一次,启动后3天内每8小时一次。

阳极波动记录:烘烤期间每天测量记录一次。

表1电压维持和温度控制参考值表

开始时间

8h

16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48小时

72h

96h

120小时

第六天

第七天

第二周

第三周

第四周

第五周

电压(伏特)

7.5

6.5

6.5

5.0

4.6

4.5

4.5

4.4

4.3

4.3

4.25

4.25

4.25

4.20

6.5

6.0

5.0

4.8

4.5

4.4

温度

980

970~980

960~970

表2启动后分子比参考值表

三。后期管理

电解槽的后期管理非常重要,对电解槽的稳定高效有决定性的影响。后期管理的主要特征包括高温、高聚合物比、高电解质水平和低铝水平。目的是在这个时期形成一个正规的熔炉。我公司后期管理的主要内容如下。

1.电解槽启动后期的管理

2.影响系数和NB区间

效果系数:5天内2次/浴日,15天内1.0次/浴日,开机后15 ~ 30天内0.5 ~ 1.0次/浴日。之后,根据电解槽的运行情况,可以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

NB间隔:开机一周内2.5 ~ 3分钟,一周后2 ~ 2.5分钟。视情况恢复正常。

3.分子比率管理

4.保持铝、水和电解质的水平。

铝水平:开机后一个月内保持在15 ~ 17cm,一个月后保持在18 ~ 20cm。

电解质水平:开始后一个月内保持在23 ~ 26 cm,一个月后保持在20 ~ 22 cm。

四。总结和评估

通过对230KA电解槽焙烧启动特点的分析,不难发现,只要掌握技术要点,坚持不懈,严格管理,在实践中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的。我公司1 78台电解槽在焙烧启动过程中没有发生一次去极化和早期损坏,也证明了措施的可行性和科学性。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1)电解槽焙烧启动是电解槽生产的开始。以科学理论和技术为基础,在实际生产中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工艺,以达到延长电解槽正常高效运行的目的。

(2)从电解槽焙烧操作过程的各个方面来看,它仍然是一个系统的管理工程,必须加强技术和管理培训,以适应生产的需要。

(3)掌握焦炭焙烧启动的特点和方法,可以使电解槽的阴阳极电流分布更加均匀,升温速率更加合理,槽温分布更加均匀,从而避免局部过热的现象。期望获得更长的电解槽寿命并降低每吨铝的生产成本。

(4)采用焦炭焙烧启动技术,简单实用,成本低,易于操作。而230KA预焙阳极电解槽采用双阳极结构。由于铺焦和阳极组装的质量问题,经常导致铝导杆导电率比较均匀,两阳极电流分布不均匀的情况。这是双阳极电解槽的致命缺点,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5)电解槽启动后的一年中,后期管理非常重要,应严格避免技术条件的大起大落。有了今年的稳定运行期,电解槽运行将非常稳定,不仅高效低耗,降低劳动强度,而且有利于延长电解槽寿命。

关键词TAG: 有色金属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钢结构、网架工程安全管理要求

上一篇:蓝光环保电厂安全施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