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制约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产业集中度低。由此带来的产能盲目扩张、出口秩序混乱、自主R&D能力不强等问题日益突出。该行业的发展受到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和外贸摩擦加强的挤压。2007年,国内前10大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钢产量的33.82%,与《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出的2010年50%以上、2022年70%的目标相差甚远。钢铁企业通过联合重组来实现这一目标,将是钢铁工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2008年上半年,山东钢铁集团、广东钢铁集团和河北钢铁集团相继成立,这将对加快钢铁行业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起到重大作用。根据今年1-9月的粗钢产量,考虑到上述三大钢铁集团的重组,粗钢产量最大的前10家企业共生产粗钢16203.13万吨,占全国总量的41.45%,产业集中度较2007年明显提高。
资料来源:钢铁工业协会
图1 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钢铁行业前10名企业行业集中度
与全球钢铁工业的发展相比,中国钢铁工业仍然呈现大工业、小企业的局面。到2007年底,国内钢铁生产企业的数量仍高达800多家。
虽然长期以来,国家对国内大型钢企,尤其是国有钢企的兼并重组采取了鼓励和支持的政策,甚至积极参与,但总体来看,我国国内大型钢企的兼并重组至今效果不佳。
在这些兼并重组案例中,除了少数由企业自主重组的企业外,其他大部分重组兼并都是在政府的主导下进行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国家在产业政策、金融政策等诸多方面对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给予了极大的鼓励。然而,在实践中,国内兼并重组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以国有钢铁企业为例。由于所有者缺位,国有钢铁企业普遍对其重组没有太大热情。究其原因,这种国有钢铁企业和国有钢铁企业的重组,既不能引进资金,也不能引进先进技术,只是简单数量的叠加,并没有导致实际企业质量的提高。因为国有钢铁企业的管理层不是企业的所有者,缺乏兼并重组的动力。对于民营钢铁企业来说,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企业主普遍不愿意失去对自己企业的控制权,这也使得民营钢铁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非常困难。目前,河北省地方中小民营企业正在河北省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指导下进行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此外,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也是钢铁企业跨区域收购重组的障碍。
根据中国钢铁产业政策的目标,到2010年,中国前十大钢铁企业的产量将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市场的推动力有加强的趋势。此外,随着政府在国内钢企并购中的主导作用,中国钢铁行业的并购进程有望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