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矿企资讯>【决战四季度 冲刺新目标】筑巢引凤栖--观察淄矿集团职业经理人制度

【决战四季度 冲刺新目标】筑巢引凤栖--观察淄矿集团职业经理人制度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孟子曾说,当贤明的人身居高位,能干的人担任要职时,社会才能长治久安。

一个企业犹如一个微小的社会。

历经风雨洗礼,依旧迎风傲立的百年淄矿,对此深有感触。得益于多年来专精煤炭行业,积累的深厚底蕴和丰富经验,无论煤炭形势怎样起伏跌宕,集团公司都有信心和能力稳步发展。但当集团公司迈开转型发展的步伐,踏足煤炭行业之外的领域时,却稍显力不从心。原因何在?因为在全新的领域里,我们不够专业!

为此,集团公司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引进各行各业高尖端人才,有针对性地破解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推进非煤产业高质量发展。

职业经理人作为社会高端人才,进入集团公司已经近3年时间,为集团公司带来什么?我们需要为职业经理人提供什么?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推行还有什么制约?为揭开职业经理人制度的神秘“面纱”,记者做了深入采访。

东华水泥公司是集团公司最先尝试引进职业经理人的单位。

“2016年,我们过得最为艰难,产品成本居高不下,没有核心竞争力。同行业恶性竞争,卖1吨水泥还不如卖几只冰糕挣钱。眼看就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东华水泥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庆文坦率地告诉记者。

降成本,拓市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很明确,东华水泥公司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一直收效甚微。

这些痛点问题,如果发生在行业一流企业中,他们会如何解决?

带着问题和思索,东华水泥公司大胆尝试引进职业经理人。2016年10月,引进棱角建材科技服务公司(以下简称棱角科技)负责生产工艺改善。2017年初,引进山水水泥集团原营销副总杨霞负责营销工作。

“世界水泥看中国,中国水泥看海螺”、“南方海螺,北方山水”,两句话充分显示出海螺水泥集团和山水水泥集团在水泥行业的地位。棱角科技的负责人田光,曾担任山水水泥集团生产副总。

棱角科技的宗旨是“为您打造第一竞争力”。进驻东华后,他们立即展开收集数据等摸底工作,很快就制定了“一年一个台阶”,抓运转、打基础,抓管理、聚人心,抓技改、求突破“三步走”的策略,并逐步实施。3年后的改善成效也证明了他们的宗旨所言不虚。

“2018年年初,我们按照每吨熟料电耗煤耗的国家先进指标做了一个牌板。本意是为了便于了解与国家先进指标之间的差距。但是现在,我们已经超越了电耗煤耗国家先进指标的下限,没地方标注了。”东华水泥公司熟料事业部第一党支部副书记殷刚告诉记者,说话时脸上洋溢着自豪。

经过近3年的改善,熟料回转窑的日产量,也从原来的5500吨/天,稳定提升到6300吨/天,峰值产量可达6700吨/天。

“6700吨/天的回转窑日产量,在全国范围里,应该能进前五。”田光也自豪地谈起这一指标。

生产降本效果显著,销售拓市场同样成效明显。

杨霞在水泥营销市场摸爬滚打了20余年,拥有丰富的营销经验。来到东华后,她有针对性地制定“对内优化求合力,整合7个水泥粉磨加工点,实行统一管理;对外协同创价值,屡次游说鲁中地域骨干水泥企业,引导各企业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的工作思路,引领推动营销工作深度改革。2018年,吨水泥均价比2017年提高了91元,从困境中强势逆袭。

同时,杨霞还十分注重品牌的塑造。她利用自身强大的专业能力和多年来积累的人脉资源,突破重围、以弱胜强,先后中标青岛新机场工程以及其他重点工程项目,成功将“东华水泥”品牌送入“鲁中地域第一品牌梯队”。

“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我们应该相信专业的力量。”李庆文说。职业经理人为东华带来了先进的管理模式、顶尖的专业能力和强大的人脉资源,弥补了高质量发展的短板,直接使东华水泥公司的管理水平接轨行业一流企业,奠定了飞速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职业经理人优秀的职业素养,也在日常的交流相处中,影响着东华水泥公司自身的团队。

引进职业经理人就是为了直击痛点,精准破题。这一观点,在齐鲁云商再次得到印证。

齐鲁云商在2017年提出上市的预想,但企业当时的规模、利润还不具备上市的条件。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齐鲁云商不断通过市场化招聘专业人才,企业的发展步入了快车道。2018年,齐鲁云商逐渐具备了条件。

上市,再次被提上日程。

但是,上市说起来容易,需要准备什么,具体怎样操作?这些对于最初以做物流贸易起家的齐鲁云商,以及专精煤炭行业的集团公司来说,都是不小的难题。

有了痛点问题,就有了解决问题的精准方向。引进职业经理人再次成为破题之法。

董晓军,曾用10年时间,一步步从最基层做到了海尔空调见习本部长。之后他又在东北一家小企业任副董事长、总经理,用7年的时间,将这家小企业做到了行业第三,并在上海主板上市。最近6年里,他又担任了山东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总经理,主要从事大宗商品和能源商贸物流供应链发展工作。

这是最适合齐鲁云商的职业经理人,既有上市企业的实际操作经验,后期主要从事业务又与齐鲁云商目前发展的主营业务十分契合。但是,履历如此耀眼的职业经理人,为什么选择了齐鲁云商?

“职业经理人作为业界精英,本身就是高收入人才,温饱早已不是问题。吸引他们的,是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董总决定来齐鲁云商,是对企业发展前景、团队价值观,以及干事创业激情的认可。”齐鲁云商董事长王德龙说。

除此之外,王德龙还提到了对于权力的下放。

“既然聘任董总为总经理,那我就把总经理的权力全部下放给董总。不放权,只会导致董总在总经理的岗位,干着副总的活,限制他才能的发挥。”王德龙说。

职业经理人作为专精某一领域的高端人才,必然有远超出大多数人的行业格局和视野,做出的决策也会有其高明之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请人不用人,是最令人惋惜的浪费。

当然,放权并不意味着毫无监管,必要的监督与考核是把控职业经理人进出和企业发展的有利抓手。

董晓军与齐鲁云商签订的合同是任期3年,原本的任期考核目标是3年内使齐鲁云商基本具备上市条件。现在任期仅仅过去1年的时间,这个考核目标已经达成。目前,他们自我加压,新的目标是3年内完成齐鲁云商上市。

在董晓军来之前,齐鲁云商还招聘过一位金融领域的职业经理人。在与其签订的合同中,有关于建立若干金融模式的考核目标要求。可惜的是,该职业经理人并未按期完成考核目标。今年下半年,该职业经理人已按规定程序离职。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职业经理人的招聘都有明确的目的,都是为了解决某个或某些明确的痛点问题。

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立新在季度工作会议上说:“发现不了问题或者认为根本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发现不了差距或者认为没有差距,就是最大的差距。”

发现问题,是招聘职业经理人的前提。问题导向思维的缺失,将制约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推行。

除此之外,采访中,李庆文和王德龙都提到了在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过程中,遇到了众多内部和外部的阻力。

新事物推行过程中,总会出现不和谐的声音。两位单位负责人以足够的勇气和担当,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坚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毫不动摇,用最终的数据说话,才证明了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正确性。

由此可见,全体干部职工对于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认可程度,也是制约该制度推行的重要因素。

职业经理人制度在解决痛点问题的同时,还为集团公司带来了额外的收益——内部管理人员活力的激发。

集团公司招聘职业经理人,不仅面向社会,还面向集团公司内部。新升实业公司王健就是刚刚被聘任的职业经理人。在聘任之前,他是该公司副总经理,新升东辰瑞森公司、航翼达国际贸易公司董事长。

“新升实业公司面向社会招聘经理的公告出来后,我想给自己一点压力,便义无反顾地报了名。我知道公司的难点、痛点在什么地方,想为爬坡过坎的公司尽一份力量。”王健对记者说。

职业经理人制度为集团公司内部有想法有能力的人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和平台,也从一定程度上,断除了国企固有的论资排辈的“顽疾”。优胜劣汰,灵活的用人机制,必然能激发集团公司内部管理人员的活力。

职业经理人制度的推行打破了集团公司思想的桎梏,使天下优者皆能为我所用,为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未来,职业经理人会为集团公司带来怎样的辉煌?职业经理人制度在集团公司会有怎样的发展?任何领域的专精者,都能成为经验的输出者,那集团公司是否能对外输出煤炭行业的职业经理人?

集团公司职业经理人的故事还在继续演绎,记者将持续关注并期待。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决战四季度“一把手访谈”】世林化工:坚定信心 精准发力 赢战全年目标

上一篇:枣庄医院工会强化职工思想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