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和赞比亚只有两家分离工艺生产厂用于处理难处理的氧化铜矿石。都是采用流化床炉-垂直保护两级分离,称为“Tolko”法。国内采用分凝法处理难处理氧化铜矿石的生产实践有石碌铜矿等。石碌铜矿采用回转窑直接加热进行一段偏析,基本解决了工艺和设备的关键,达到了工业化生产的水平。可见,分凝法是处理难选氧化铜矿的可行方法之一。石碌铜矿是一个难选氧化铜矿。其原矿含铜2 ~ 3%,主要含铜矿物为孔雀石,其次为少量硅孔雀石和蓝铜矿,含铜量占总铜的50 ~ 60%。另有40~50%的铜分散在粘土和铁锰结核中。原矿的铁品位为20-25%。铜的氧化率在95%以上,化合启蒙铜约占25%。原矿含泥量和含水量较高,其中-200目占45-50%,水占25%。脉石矿物为钙、镁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Ca0和MgO含量为2 ~ 5%。二氧化硅为40-45%。下表列出了该矿采用的直接浮选法和分离浮选法的技术指标。可以看出,分离-浮选法生产的矿石理论回收率比直接浮选法高28.65%,精矿品位高8.81%。根据计算,只要分凝-浮选法的理论回收率高于直接浮选法,分凝-浮选法对石碌铜矿可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离析-浮选法与直接浮选法对比原矿品位(%) | 隔离材料等级(%) | 精矿品位(%) | 浮选理论回收率(%) | 浮选理论回收率(%) | 选矿实际回收率(%) | 分离-浮选生产2.71 | 3.18 | 30.51 | 0.35 | 90.03 | 86 | 直接浮选生产2.73 | 21.73 | 1.13(中矿加尾矿) | 61.78 | 60 |
因此,分离浮选法在技术上是合理的,在经济上是合算的。矿石分离系统的主要设备如下图所示。
[下一个]
该矿投产以来,选矿回收率一直徘徊在75%左右。此后,选别-浮选技术指标有了很大突破。选矿回收率提高到80℃以上,尾矿品位从0.6~0.7%下降到0.4 ~ 0.5%。铜精矿品位从20%左右提高到30%以上。下表列出了近年来的技术经济指标。
石菉铜矿离析-浮选技术经济指标合格原矿品位(窑内)(%) | 磨矿溢流品位(%) | 铜精矿品位(%) | 尾矿品位(%) | 浮选理论回收率(%) | 选矿实际回收率(%) | 19752.30 | 2.84 | 20.13 | 0.75 | 76.44 | 1980 | 2.42 | 2.72 | 24.51 | 0.69 | 76.79 | 72.56 | 1984.41985.32.81 | 3.20 | 30.47 | 0.39 | 88.05 | 82.08 | 1975年攻关会议提出的指标2.433 | 25 | 0.65 | 75 |
除了加强管理,落实技术责任制外,操作技术上有两条基本经验:(1)煤比一定要合适,太小或太大都会严重影响分选效果,所以操作技术上一定要卡煤比。(2)提高风量和烟气温度,充分发挥大风的潜在优势。在该矿长期的分凝工艺生产实践中,得出“大风大煤”热力系统的生产在技术上是可靠的,两相大气的论点是正确的。其特征是在重油燃烧过程中加入大量过量空气体系数为1.8~2.0的过量空气体,以调节离析温度,保证离析反应时间。两相气氛是大风大煤热力系统的理论基础,认为煤层中的还原性气氛和烟气中的氧化性气氛可以同时存在。这样就很好的满足了隔离过程中对温度、气氛、时间的要求。适当增加煤粉量和3.5~4.0%的大煤比,可以在料层中形成偏析反应所需的中性或弱还原性气氛。料床放出的CO在料床表面氧化燃烧,大量从料床逸出的CO2和水蒸气在料床表面形成天然保护层,能有效隔绝和抵御烟气中的氧气对料床气氛的干扰和侵蚀。根据两相气氛的观点,通过提高分料煤比和窑头二次风量,逐渐形成大风大煤的热力系统。石碌铜矿的生产实践表明,采用分凝工艺处理难选氧化铜矿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技术指标。但其能耗大、成本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关键词TAG: 有色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