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事故及其处理。普通电极糊在软化的位置破裂。电极软断后,电极糊全部流入熔池,整个电极就是一个空壳。
一、电极软断的主要原因是
(1)电极下降太多太快,电极本身还没有完全烧结,经常把电极外壳烧红,甚至烧坏;
(2)电极糊质量差,悬空;
(3)电极外壳内焊接质量不好,强度不够,导致软断。主要处理方法是切断相电极电源,重新馈入底薪,加入电极糊,用木柴或重油烘烤,烧结确定功率传输,逐渐增加负荷。
二是电极硬断。
指在烧结处断裂。原因是:电极糊中灰分过多,烧结质量差,电极机械强度差;炉温亮时,大量空气体漏入其中,导致电极氧化严重,截面减小;电极没有完全烧结。
电极硬断后,按硬断长度处理:硬断长度短(200~500mm),可正常输电,但负荷可暂时低一些;若硬断较长,则切断相电极电源,将硬断电极压至一定长度,用木柴或重油烘烤,待电极烘烤好后再送电,逐渐增加负荷。
第三,电极糊
意味着液态的电浆料从电极外壳的破损处流出,使电极无法正常工作。电极糊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铜瓦与电极壳接触不良,导致电弧烧穿电极壳,电极壳焊缝断裂;放电时,由于设备裂纹堵信,吹风冷却,送电前焊接修复电极外壳。
四、停送电操作
(1)电炉停电。接到停电通知后,根据停电时间长短安排工作。8h以上,停电前必须将炉内物料熔化,渣面降至1.7mm;短期停电:停电前停止进料2h。
(2)停电时,监控6个电极升起渣面,然后停电。停电后定时上下移动电极,以免解冻后送电。
(3)送电操作。送电检查六个电极是否提离渣面。将焊机接地,用火线接触电极。如果起弧,电极接地;没有电弧,好运。
送电后,插入电极,进给器必须在进给控制台监控。电极插下时,如果有拔顶现象,说明炉内熔体冻结严重,可采取加焦粉或返液态渣等措施。观察铜瓦是否撞击或产生电弧。长时间停电再送电时,必须待炉渣排出炉外后才能进行加料。
(4)锍放置位置包括烧口操作和堵口操作两种手动操作。
1.烫嘴。烧嘴时,先用氧气管融化出口。一旦嘴被烫伤,感觉吹氧管没有压力,没有大量火花飞溅,液体流出,说明出口沸腾。
2.堵住嘴。先清洁衬套出口,然后将装有泥球的泥板挂在机械化爪上。拉下安全挡板后,慢慢按下塞子的压力手柄。当泥球距离套管端面100毫米时,压力会加快。接触衬套口后,快速下压以增加强度。观察无异常情况后,在压把上挂重物,防止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