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岩石的地质特征评述沉积岩的工程性质(沉积岩的形成主要受哪种地质作用的影响)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的应用& nbsp;大庙铁矿斜长石杂岩:& nbsp;& nbsp庙斜长石杂岩位于河北承德北部马营大庙至上仓一带。 东西长约40公里,南北宽2 ~ 9公里。它由东西两个不连续面的个体组成,西部岩体约88km2,东部岩体约32km2。 主要岩石类型为斜长石和硫铅矿。 次高岭石是矿化的母岩,其中有与绢云母渐变关系的钒钛磁铁矿体。 以往对该岩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面,但没有文章具体报道如何有效寻找和评价岩体中的钒钛磁铁矿矿床。 & nbsp& nbsp& nbsp目前我国矿产勘查以“深探盲探”为特征,物探是寻找和评价稳定矿体的重要手段。 在以往找矿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在大庙斜长石杂岩的开采实践中,先后利用亚米差分GPS、氦光泵磁力仪(HC-95A)和EH4电磁成像系统,从地质现实、平面延伸和垂直延伸三个方面对研究区进行解剖,达到综合找矿评价的目的。 & nbsp& nbsp& nbsp研究区位于黑山-大庙基性岩体内。 矿区内有许多采场和矿化露头。 由于地表覆盖较厚,仅有少数矿体处于地表边界,矿体的连续性未知。 已知矿体长300米,宽200米。 矿区岩浆岩广泛出露,主要为斜长石、硫铅矿和少量闪长玢岩脉。 硫镁橄榄石侵入斜长石体,是钒钛磁铁矿的母岩。 矿体呈层状,产于钒钛磁铁矿的母岩硫镁橄榄石中。 矿体呈层状产出于硫镁橄榄石中,与围岩呈渐变和滤失关系。偶尔,穿透矿体是后期成矿的产物。 该区构造活动明显,斜长石和硫铅矿均有断裂,是成矿后构造所致,但无明显的断层错动和褶皱构造。 区域构造主要为近东西向、北北东向、南北向和北西向。 & nbsp& nbsp& nbsp一、高精度磁测:& nbsp& nbsp早在20世纪50 ~ 60年代,磁法勘探就为铁矿勘探做出了巨大贡献。 磁探测仪器也从最早的灵敏度为1nT的磁通门磁力仪,经过灵敏度为0.1nT的质子旋进磁力仪,到目前灵敏度为0.01nT的光泵磁力仪。 本工作使用的是国土资源部航天空物探遥感中心设计的用于地面地磁测量的HC-95A手持式氦(He4)光泵磁力仪,被称为我国地面磁力仪的更新换代产品。 该仪器的特点已有文章报道,这里不再赘述。 & nbsp& nbsp& nbsp(1)对工作区域的布局和质量的审查:& nbsp& nbsp矿区共进行了48次高精度磁性剖面测量,测线方向为0°,测线间距为100米和50米,测点间距为20米。 测线总长66540米,测点3480个,面积7.0825平方公里 该地区地形变化大,植被发育。为了保证定位精度,物体检测点的定位由亚米差分GPS完成。 在精确定位各种物体探测点的基础上,在个别路段加密GPS测量。 为了检查这项工作中测量数据的可靠性,我们估计了本季度114个点的重复测量。重复测量结果表明,测量点的最大相对误差为0.374%,最小相对误差为0.029%,平均相对误差为0.095%。 表明本工作获得的高精度磁测数据是可靠的。 & nbsp& nbsp& nbsp(2)异常特征 解读:& nbsp;& nbsp矿区最大磁场值为64767.35nT,最小磁场值为514701.01nT,平均磁场值为55328.79nT,背景磁场值为54000 nt。 结合亚米差分GPS精确确定的地表矿体出露位置,在数据处理过程中,以56000nT(相对磁异常2000nT)为下限圈定矿化异常。 & nbsp& nbsp& nbsp为了进一步揭示强磁异常体在剖面上的空分布特征,对每条测线绘制了高精度磁测散点图。 本文仅以EH4电磁测深线的EH-1和EH-3线为例进行说明(图1)。 & nbsp& nbsp& nbspEH-1线测量结果显示,最大相对磁场值为4229.42nT,最小相对磁场值为843.65nT,平均相对磁场值为1811.49nT。 其中在100 ~ 1280 m有一个宽度为180m的明显高磁异常区,一般南高北低,最大磁场值为200m(图1a)。 & nbsp& nbsp& nbspEH-3线测量结果显示,最大相对磁场值为3700.05nT,最小相对磁场值为- 182.07nT,平均相对磁场值为1126.76nT。 其中,在2420~2580m有一个宽度为160m的明显高磁异常区,总体呈南高北低的趋势,最大磁场值在2460m(图1b)。 & nbsp1 & nbsp测量散点图 高精度磁法:& nbsp;& nbsp二。EH4探空 解读:& nbsp;& nbspEH4是美国GEOMTRICS公司和EMI公司联合生产的便携式地球物理探测器。该仪器利用天空的电磁场和工人补偿的电磁信号作为信号源,能有效地测量和记录线下800m范围内不同地层的反射波信号。 通过数据处理,绘制出测量剖面的连续电导率剖面图。 仪器分辨率高,为探测一些小的地质构造和区分电阻率差异不大的地层提供了可能。 该仪器已成功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查实践。 EH电磁成像系统的原理已经专门讨论过,所以本文不再讨论。 & nbsp& nbsp& nbsp(1)工作区域的布置和测量:& nbsp确定矿化带在平面上延伸后,进行EH4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以确定矿化带向深部的延伸,并分析矿体的垂直形状。 全区有3条EH4电磁测深线,51个测点,总长1520m。线路分布见图1。 测线布置原则是测线方向尽量垂直于高磁异常体走向。 测点的布设由亚米GPS完成。 本文仅用布置在2#高磁异常体上的EH-1线来说明。 & nbsp& nbsp& nbsp(2)异常特征 解读:& nbsp;& nbspEH-1测线长560米,共18个测点,由西南向东北测得,测线方位角为12°。 目的是探测高精度磁测得到的2#磁异常带的深部延伸。 EH-1线EH4电磁测量剖面(图2)显示简单清晰的电阻率结构特征。深层电阻率整体较高。在中高电阻率背景的基础上,在浅部叠加陡峭的中低电阻率异常带。剖面上有四个大的低电阻率异常带,分别延伸到地表40米、140米、240米和500米。 此外,剖面顶部有一个近水平的低阻异常区。 & nbsp& nbsp2 & nbsp4 EH电磁测量剖面及地质解释图:& nbsp& nbsp40米处的异常规模小,宽40米,可延伸至830米高程。 近乎直立 & nbsp& nbsp& nbsp40m处宽度为40m,可延伸至830m标高。 近乎直立 & nbsp& nbsp& nbsp40米处,宽70~120米,向下延伸较大,一般近直立,略向东北倾斜,在海拔700米以上处异常宽 600m附近有减弱趋势,550m以下异常宽度为20 ~ 30 m。 & nbsp& nbsp& nbsp40米处异常宽120米,近直立,略向东北倾斜,可延伸至海拔500米附近 & nbsp& nbsp& nbsp根据现有资料,结合地质调查和磁测结果,对EH-1线测深资料解释如下。 电磁剖面上近水平的低电阻率异常区是第四纪沉积物造成的,深部剖面中高电阻率为斜长岩,剖面中低电阻率为斜长岩,部分为矿体(图2)。 & nbsp& nbsp& nbspM1硫锑铅矿脉近垂直,规模小,可延伸至海拔830米。 对应的相对磁场值为1764.94nT,地表覆盖严重,含矿性未知。 & nbsp& nbsp& nbspM2硫锑铅矿脉几乎垂直,规模小,可延伸至海拔800米。 对应的相对磁场值为1906.50nT,地表覆盖严重,含矿性未知。 & nbsp& nbsp& nbspM3硫锑铅矿脉近垂直,向下延伸较深,略倾向NE,对应最大相对磁场值4229.42nT,地表对应矿体,为含矿硫锑铅矿。 结合电阻率变化特征,推断矿体延伸至海拔650米,宽度100米。 & nbsp& nbsp& nbspM4硫锑铅矿矿脉位于M3硫锑铅矿之下,海拔400~520米。两者应为同一岩脉,因空产状而不连续,宽20 ~ 40 m,可能含有矿石。 & nbsp& nbsp& nbspM5硫锑铅矿矿脉几乎垂直,略倾向于东北,可延伸至海拔630米。镁橄榄石位于地表已知矿体的延伸方向,对应磁异常的一个峰值区,是一种含矿的镁橄榄石。 结合电阻率变化特征,推断矿体延伸至海拔630米,宽度100米。 & nbsp& nbsp& nbsp三。讨论 结论:& nbsp;& nbsp(1)本次工作表明,亚米差分GPS、氦光泵磁力仪(HC-95A)和EH4电磁成像系统相结合是快速寻找和评价钒钛磁铁矿矿体的有效方法。 特别是在本次研究中,亚米级差分GPS准确确定了地表矿体的位置,矿区的实际位置被放入图中,为平面和深层次的地球物理资料的地质解释提供了依据。 & nbsp& nbsp& nbsp(2)本次工作对勘查区资源状况作出了以下基本判断:矿区矿体规模大,连续性强,具有可观的开采前景。 & nbsp& nbsp& nbsp(3)大庙斜长石杂岩中的钒钛磁铁矿体已开采数十年,部分矿区面临资源危机。 利用本研究工作尝试的技术手段,可以对岩体中新发现的矿化露头进行评价,探索岩体的成矿潜力。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对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可持续发展思路和措施)
上一篇:矿石怎么打磨(磨矿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