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预测图的编制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和内容:
一.准备工作
地图编制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收集资料、确定地形底图、制定地图编制技术要求、编制区域研究程度图等。由于制图是基于从各种航天、航空空和地面工作中获得的数据,实际数据应该是足够的。因此,需要广泛收集各种比例尺的地质图件、地质调查报告、矿点和矿床资料、物化探成果以及区域地层、构造、岩浆作用、矿产等方面的专著。所有资料都要分类编号,登记在目录卡上,便于检索。
编制预报图时,需要选择一幅合适的地形图作为各类图的统一底图。地形底图要求平面位置必须准确,而地形等高线可以省略或简化。但应保留坐标系统、水系、主要城镇、铁路、公路和重要地形制高点,以便于各种相关数据的标定和重绘。
填图的技术要求是根据预测矿种的类型和资料的完备性来确定,从而确定填图的类型、内容和制图方法。
区域研究程度图用于反映区域内各部分前期研究工作的详细程度,说明编制图件数据的主要依据,同时也相应反映矿产预测的可靠性,因此是必要的准备工作。地图上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和符号表示过去各种比例尺的地质调查和物化探工作的区域,并说明工作时间和工作单位。
二、基础地图的编制
在编制预报图之前,一定要整理好各种资料,编制好各种基础图。一般需要地质图、构造图、岩相古地理图、物化探成果图、重砂调查成果图、矿产图。
(1)地质图。是分析区域地质特征的主要依据,也是编制其他图件的基础,应尽快编制。地质图的内容一般应符合相应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规范的要求。由于制图时使用的数据来源不同,单张地图的比例尺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制图时要特别注意。不同图件之间地层分层统一性的研究,应按照统一的分层标准编制在同比例尺的底图上。在覆盖区,地球物理数据还应用于修正和补充区域结构。
(2)构造图。它是以地质图为基础,运用地质构造分析、力学分析或地质历史分析研究编制而成。应反映构造体系对岩浆岩和矿产分布的控制作用。地质历史分析方法在填图中的应用应突出区域构造的发展阶段,将区域构造发展不同阶段的沉积岩层划分为构造层。
构造层的划分主要依据区域不整合面和区域沉积旋回。每个构造层在沉积相、构造产状、变质程度和含矿性方面各有特点。
(3)岩相古地理图是研究沉积矿床成矿规律所必需的,通常按与沉积成矿有关的地质时期编制。岩相古地理图上表达的主要内容有:
1.沉积区和剥蚀区的分布范围、古海岩线的位置、海水进退方向;
2.沉积岩的岩相;
3.沉积物和含矿层在等厚度、变质程度和含矿性方面各有特点。线。小比例尺的岩相古地理图也应反映区域气候分区的特征。
(4)物化探成果图和重砂测量成果图是圈定找矿区域的重要依据之一。在按方法类型整理结果的基础上,编制了综合异常图。同时,各类异常应单独编号,登记异常卡,注明位置、特征、性质、长期意义、检查验证结果等。
(5)矿产图它反映了空之间已知矿产(包括矿床和矿点)的分布情况。根据研究区的矿床数量和产状,可以按矿产种类分别编制,也可以编制成综合矿产图。它以地质图为底图,用适当的符号表示每个矿床和矿点的矿种、成因类型、规模等级、矿体形态和产状。同时,所有矿床和矿点的矿物类型、成因类型、规模等级、矿体形态和产状等。所有矿床和矿点应统一编号,并填写在矿物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