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粒度分析仪是指以激光为检测光源的粒度分析仪。我国激光粒度仪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天津大学、暨南大学、上海科技大学、丹东代表处等单位先后做了大量工作,最近十年取得了明显的突破。
激光粒度分析仪采用激光散射法,测量范围宽(通常为0.1 ~ 3500μ;m)、粒度分析速度快、重现性好、可在线测量等。,在科研和生产过程中的粒度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激光粒度分析仪可以获得各种粒度数据,如体积、平均粒度、比表面积、区间粒度分布和累积粒度分布。
一、激光粒度分析仪的四大原理
1.基于静态光散射原理,即根据不同大小的颗粒散射光的角度分布不同的原理,测量颗粒大小的仪器;
2.基于动态光散射原理(光子相关光谱),即根据微小粒子(通常小于1 &μ;m)液体中的布朗运动引起散射光的频移(或相变),散射光相互干涉,使一个观测点的散射光强随时间变化。测量颗粒大小的仪器;
3.光致抗蚀剂颗粒计数器;
4.光脉冲粒度分析仪。
二。粒子测试中的常见问题
1、颗粒太小。

2.颗粒太大了。

为了有效区分大颗粒的光强分布,我们可以简单地加长聚焦透镜的焦距(比如500 mm甚至1000 mm以上),但是大焦距会大大增加激光粒度仪的体积,对小颗粒的大角度散射光的检测非常不方便。同时,镜片的加工精度也会更高。这种技术难度使得常规激光粒度仪的真实测量上限很难超过1000微米。
3.散射光检测存在盲点。

4、散射光强度差太小。

3.三种新型国产粒度分析仪的开发难点。

作为实验室(相对于在线)测量亚微米颗粒的主流仪器,国产品牌的激光粒度仪在国内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但就技术水平而言,在测量亚微米范围和广泛分布的样品方面,国产设备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虽然中国的粒度测试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原创性的工作,尤其是从整机或者说整个方法都是中国人发明的这一点来说,应该更加努力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