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储量划分新规范(储量分级和级别条件)

储量划分新规范(储量分级和级别条件)

储量划分新规范(储量分级和级别条件) 储量的分类和分级

储量的分类和分级反映了对资源的认识程度和工业利用的可能性。不同级别储量的地质研究程度和控制程度不同,储量精度不同,在矿山建设中的用途也不同。因此,在评价矿床勘探程度时,应注意储量分类是否正确,储量分类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一、中国储量分类与分级

目前我国矿产资源分为预测储量和探明储量两大类。探明储量是由工程控制和理解的,预测储量是通过推理估计的。

(1)探明储量的分类和分级

1977年,国家地质总局、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学工业部联合发布了《非金属矿床地质勘查标准通则(试行)》和《金属矿床地质勘查标准总论(试行)》。在这两个通则中,储量的分类和分级如下:

1.储量分类

(1)可采(表内)储量:满足当前生产技术经济条件的储量。

(2)暂时不可利用的(表外)储量:由于有益组分或矿物含量低、矿体厚度薄、开采技术条件或水文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或这类矿物的加工技术方法尚未解决而在未来可能有利可图的储量。

2.储量分类

(1)A级:是矿山编制的开采计划储量,由生产部门寻求。这些条件是:

影响开采的断层、褶皱、破碎带都得到了精确控制。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已确定。

矿石工业的类型和等级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已经完全确定。当需要单独开采且地质条件可能时,应圈出矿石工业类型和品位。

(2)B级:是矿山建设设计的基础储量,是地质勘探阶段所寻求的、能起到核实C级储量作用的超前储量。一般分布在矿体的浅部(矿山的初采区)。条件是在C级储量的基础上:

详细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和在空之间的位置。

对矿体有较大破坏和影响的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详细控制在B级范围内..破坏主矿体的夹层和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已基本确定。

详细确定了矿石工业中岩石和品位的类型、比例和变化规律。当需要和可能分别开采时,应圈出主要矿石工业类型和品位。

(3)C级:作为矿井建设设计基础的储量。这些条件是:

控制基性矿体的形态、产状和在空之间的位置。

破坏和影响主矿体的主要断层、褶皱和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得到控制。大致了解了含岩和破坏主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

(4)D级:该储量用途包括:地质勘探进一步布局和矿山建设长远规划的储量;对于难以找到C级储量的复杂矿床,可将一定量的D级储量作为设计依据;对于一般矿床,D储量的一部分也可用于矿井建设设计。这些条件是:

大致控制矿体的形态、产状和分布。

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

大致确定矿石的工业类型和品位。

D级储量是稀疏勘探项目控制的储量;或虽受密集项目控制,但由于矿体变化复杂或其他原因仍达不到C级要求;或通过工程验证物化探异常计算的储量;C级以上储量外推或配合少量工程控制的储量..

(2)预测储量分类

根据地质矿产部(地矿字(1982)601号)新闻局批准的《关于正式开展1983年矿产资源总量预测的报告》中的通知规定,我国预测储量分为E、F、G三级。

1.E级:除探明储量外的已发现矿床的预测储量。

2.F级:已知矿田中预测的(尚未发现的)潜在矿床储量。

3.G级:指在成矿区或成矿带内尚未发现矿床的成矿有利区内可能发现的预测矿床储量。

二。外汇储备的分类和分级

(1)联合国储备的分类和分级

1979年,联合国矿产资源定义和术语专家组建议采用“国际矿产资源分类系统”,如图1所示。

图1联合国“国际矿产资源分类”

这些层次又分为若干子层次,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可以开发利用的称为E子层次,其他的称为S子层次。图中每一级的具体情况如下。

等级R-1:确认并证明。通过详细检查,确定各矿体的产状、规模和矿石质量的基本特征。其中,矿石品位、影响开采的岩石矿物物性、矿物条件、有害成分等与开采加工有关的主要特征,主要是通过矿体的实际揭露和测量,加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的有限外推而查明的。因此,估算的矿产资源可靠性较高,可用于制定开采计划。

R-2级:推测和可能。初步估算获得的与已发现矿床直接相邻的矿产资源。估计主要是根据一些点的观测结果做出的粗略的地质判断。其产状、规模、形状等。根据一般地质和构造条件,通过与邻近矿床的类比,以及通过对一些直接或间接迹象的分析和推断,是已知的。估计的矿产资源量误差可能大于50%,主要用于制定进一步的勘探计划。

R-3级:潜在的、假设的和预测的。指尚未被发现,但被认为存在于可被发现的已知类型矿床中的矿产资源。估计主要基于地质推断、统计类比和地球物理或地球化学迹象。它的存在或规模都是推测性的,在未来几十年内可能被发现,也可能不被发现,这只是反映了这种矿产的前景或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勘探工作的可能计划。

E级:指某一国家或地区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有效技术可以开采的矿产资源。

S级:指目前无意义,但可能因未来经济或技术变化而变得有意义的矿产资源。

M级:由于经济或技术条件的正常或预期变化,在近期内可以开采的矿产资源。

(2)美国的储量分类和分级

1980年,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了所有矿物的最新分类,其形式如图2所示。

图2美国地质调查局公布的“矿产资源分类系统”

图表中的主要术语具有以下含义:

1.资源:自然存在于地壳中或地壳上的固态、液态或气态物质的富集。从形状和数量上看,是目前可行或潜在可行的经济开采和提取的矿产品。

2.储量:可以经济地提取或生产的储量。

3.经济:采矿、提炼或生产可能有利可图。

4.边缘经济:由于法律和政治原因,接近经济生产者或不能成为工业生产者。

5.亚经济资源:不符合储量和边界储量的经济标准,需要在售价高得多或通过技术改进降低成本的情况下开采和提取的资源。

6.实测:根据露头、探槽、坑道或钻孔揭示的规模计算的矿石量,根据详细的取样结果计算其品位和质量。调查点、取样点和测量点之间的距离很近,而且已经查明了地质特征,因此已经很好地确定了资源的规模、形状、深度和矿物含量。

7.推断:根据用于计算和确定资源量的类似数据获得矿石数量、品位和质量,但干燥、取样和测量点之间的距离稀疏或分布不当。虽然其可靠性低于已确定的资源量,但足以推断观测点之间的连续性。

8.推测:除了已确定和推定的资源量外,还有一个用于估算的延拓假设,而这个假设是建立在地质基础上的。推测资源可能有也可能没有通过抽样或测量提供的数据。

9.假定资源量:与已知矿体相似,预测在同一生产矿区或地质条件相似的地区存在未发现的资源量是合理的。

10.假设资源:在尚未发现矿产资源的有利地质环境中,可能在已知类型的矿床中发现资源,也可能在尚未认识到其经济潜力的未知类型的矿床中发现资源。

(3)苏联储量的分类和分级

1981年,苏联国家矿产储量委员会制定了《固体矿产储量和预测资源量分类》标准。根据矿产储量的勘探程度和预测储量的可靠程度,将其分为两大类七个等级,见表1/

表1苏联储备的分类和分级

1、根据经济意义,矿产储量可分为两类:平衡表储量和平衡表储量。

平衡储量: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储量。

表外准备金:在技术上和工艺上不可能,经济上也不合理,但未来可以转化为表内准备金的准备金。

2.根据表2中的条件,矿产储量可分为四个级别:A、B、C1和C2。

表2苏联矿产储量分类情况

3.根据资料的深度,预测储量可分为P1、P2和P2三个级别。

P1级:在勘查区或找矿评价中发现的C2储量以外的新矿体,是利用矿床工业类型概念定量评价的资源。

P2级:根据大比例尺地质调查和普查、物化探异常评价,通过单项工程核实估算的资源量。

P3:现有资源量是根据地质调查、中小比例尺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资料以及已知的同类型矿床进行类比估算的。

三。中国外汇储备分类与国外外汇储备分类的比较

随着矿业和地质工作的发展,储量的分类分级已成为各国地质矿产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一些地区和国际会议对此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希望制定一个准确、实用、统一的储量分类和分级。

目前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储量分类分级基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个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包括联合国)的分类分级;第一,苏联东欧国家的分类。中国的分类基本类似于后者。两种分类都是基于对资源(或储量)的认识和经济利用的可能性,所以可以比较。中国与联合国和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储量分类分级对比见表3和表4。

表3储量分类及对比

表4储量分类和对比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缅甸对外国投资的政策(缅甸最新政策)

上一篇:巴基斯坦矿产(巴基斯坦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