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典范柿树桃林爬满坡矿山成绿洲

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典范柿树桃林爬满坡矿山成绿洲

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典范柿树桃林爬满坡矿山成绿洲 一种生态恢复治理的模式柿树桃树爬坡矿山变绿洲:& nbsp& nbsp过去一片光秃秃的废弃矿区,经过开垦和种植,现在到处是树枝和树木。 桂林平乐县二塘锰矿复垦工程让人们看到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的成功范例。 & nbsp& nbsp& nbsp2004年8月20日,广西环保世纪北行队来到平乐县二塘锰矿考察矿山复垦情况。 & nbsp& nbsp& nbsp这个总面积5000亩的矿区,是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初开采的,留下一大片废弃矿区,荒芜一片。 & nbsp& nbsp& nbsp1995年,该县投资300多万元对这片废弃矿区进行治理,复垦耕地500亩,种植花生、大豆等经济作物,并在3800亩废弃矿区种植柿子、桃李等果树,使裸露的矿区重新变绿。 & nbsp& nbsp& nbsp夏秋之交,眼下一片绿色。 记者看到,废弃矿区的柿树、桃林郁郁葱葱,乒乓球大小的柿子长势良好,再过两个月就可以上市了。尽管桃树已经过了收获的季节,但它们的枝头仍然充满了绿色。 没有别人的介绍,很难看出这竟然是一个废弃的矿区,到处都是黄土。 & nbsp& nbsp& nbsp平县国土局局长李继刚告诉记者,这里种的柿子树最多。丰产期每棵树收获50多斤,最好的售价达到每斤3元。如果加工成柿饼出售,可以卖到每公斤12元,经济效益可观。 & nbsp& nbsp& nbsp据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处长周兆东介绍,平乐二塘锰矿复垦项目可视为广西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成功范例。 目前,已提交自治区人大审议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环境管理条例》提出,建立矿产开发地质环境恢复重建保证金制度,在采矿前向采矿权人收取一定的保证金,强制其规范自身行为, 从而尽可能不破坏或尽量少破坏地质环境,避免采矿权人开采后离开的尴尬局面,留下一个“烂摊子”让当地政府收拾。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考核制度(制定检查考核的评价标准,指标体系)

上一篇:环境标准管理办法实施时间相关条例内容(生态环境标准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