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煤炭网

我的煤炭网>新闻>综合信息>选矿知识>环境质量评价与规划(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环境质量评价与规划(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环境质量评价与规划(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环境评价的发展历程

一.世界环境质量评估的发展

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是1964年在加拿大召开的环境质量评价国际学术会议上首次提出的。1969年,美国率先颁布了《国家环境政策法案》(NEPA),并于1970年1月1日正式实施。继美国建立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之后,100多个国家建立了环境质量评价体系。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的潜在危险。1972年,联合国召开了首届人类环境大会,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提醒全世界关注环境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环境污染从局部地区发展到区域性环境污染和全球性生态破坏,许多国家开始意识到环境问题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人们开始通过国际合作来控制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当务之急是世界各国在环境问题上采取联合行动,即全球环境行动。以1991年2月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通过的《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条约》为契机,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于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国际环境法领域。因此,欧盟(EU)、经合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WB)等国际组织相继颁布了实施环境质量评价制度的具体实施条例。

二,中国环境质量评价的发展

环境评价的概念于1973年被引入中国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1979年,在国家支持下,北京师范大学等单位在江西永平铜矿率先开展了我国第一个建设项目环境质量评价。1979年9月,环境质量评价制度被写入《环境保护法(试行)》。2002年10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新《环境影响评价法》),并于2003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部法律强调了环境质量评价领域的一些新概念和新问题,如“公众参与”和“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这无疑将对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防止规划和建设项目的实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组成。简要介绍如下:

(1)法律

环境质量评价制度写入《环境保护法(试行)》后,上世纪80年代,这一制度被写入《海洋环境保护法》(1982年)、《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等单项环境保护法规。目前,已经形成了以《环境保护法》(1989年)为环境立法框架,以水、噪声、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管理和资源保护等15部专门法律为补充的环境法律体系。这些法律法规都包含了为环境影响评价而制定的法规,共同构成了环境质量评价的立法基础。

(二)行政法规和部门行政规章

1998年发布实施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81年)的最新版本,也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行政法规。此外,国家环保总局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文件或通知,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管理办法》(1989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1993年)、《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目录》(1999年)等。,涵盖了环境质量评价程序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是法规的必要补充。此外,不同的政府部门也制定了各自的条例和措施,以配合条例的实施。如机电部颁发的《机电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实施细则》(1989年)和交通部颁发的《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0年)等。

(3)地方性法规低于国家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情况制定细则,但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保持一致。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前景

自1992年以来,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从简单的建设项目评价发展到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从具有简单因果关系的单个项目的环境质量评价发展到具有时间和空效应和复杂因果关系的多个项目的累积影响评价,再发展到因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而产生的规划环境质量评价。从污染影响评价到生态影响评价。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正在测试可持续发展评价。在农业发展方面,研究了生物技术和有毒化学品的生态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方法从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质量评价各个阶段的应用到生命周期评价在清洁生产中的应用。

(1)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是指环境质量评价从微观向宏观的战略转移,是指预测和评价法律、政策、规划和计划的实施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在出现不利环境影响时采取预防措施或其他补救措施,如修改政策或寻求替代方案。

1990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EEC)提出,除了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之外,还应考虑政策、计划和项目的环境影响,即3Ps。1994年,欧洲共同体(EC,现称欧盟)提出了政策环境评价方法论,加速了政策评价向环境影响评价的融合。1999年12月,各国确认了SEA准则(TheEU 'sSEADirective)。

我国新环境影响评价法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上,增加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部分。为了规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同时颁布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这一政策的实施将对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生态安全评价目前,生态安全评价主要集中在有毒化学品和转基因生物的研究上。越来越多的合成化学品给人类文明和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和好处。但也对人类健康和生存环境造成严重、长期和潜在的危害。面对如此大量的化学品,尤其是有毒化学品,如何科学地评价其安全性,并最终减少或消除有毒化学品的污染,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化学品安全评价方法学和风险预测模型、有毒化学品管理和污染控制技术及对策、有毒化学品的环境化学行为、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仍处于讨论阶段。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已经进入商业化阶段,越来越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这就带来了两个主要问题: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由于基因工程的研究是一个新的领域,准确预测转基因生物在受体生物遗传背景中的所有表现仍然是困难的,人们对转基因生物的新组合、新性状和潜在危险仍然缺乏足够的预见。因此,有必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尽快建立我国的生物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和标准体系。

(3)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评估

为实现中国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中国《21世纪议程》第14章指出,在自然资源管理决策中应实行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制度。目前仍处于研究阶段,其目标是在涉及自然资源管理的重大政策、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制定中逐步实施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最终以法律法规的形式推广实施。利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估规划或实施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

(4)生命周期评价生命周期评价(LCA),有时称为生命周期分析、生命周期法、从摇篮到坟墓、生态平衡等。

是指从最初的原料挖掘到原料生产、产品制造、产品使用、产品后处理的全过程跟踪、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LCA不仅可以作为清洁生产的工具,也可以作为替代筛选的有效工具。

(5)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信息系统(GIS)中的应用GIS是以地理空数据库为基础,以计算机软硬件为支撑。

收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空之间相关数据的计算机技术系统,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及时提供各种空和动态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因为它具有收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各种地理空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空分析、多因素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的能力,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完成人类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从60年代的概念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和领域。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许多环境问题都依赖于模型的构建,如二维水质模型、三维水质模型、大气扩散模型、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扩散和迁移模型等。这些模型具有明显的空特征,为GIS技术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已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得到应用,如现状调查、质量评价、影响预测、项目选址、环境影响评价制图等。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信息转载以及网友自行发布,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本网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本网内容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

下一篇:充气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充气式浮选机充气压力大约多少)

上一篇:硫铁矿废水处理工艺(铁矿粉脱硫工艺)